应用于城市道路广场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09 17:43:28
本技术属于海绵城市应用,具体涉及应用于城市道路广场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用于对道路广场(绿地公园)的雨水进行收集。
背景技术:
1、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而从生态系统服务出发,通过跨尺度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并结合多类具体技术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的核心。
2、海绵城市是推动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创新表现。 “海绵城市”材料实质性应用,表现出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成了“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也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
3、城市道路广场(绿地公园)通过绿化功能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同样在装饰种植上也可以发挥作用。
4、当前,城市道路广场(绿地公园)都没有雨水收集设计,雨水不能收集二次使用,尤其是夏季暴雨季节,直接排入城市排水系统,造成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存在排水不及时,出现内涝的问题。
5、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应用于城市道路广场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应用于城市道路广场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其可通过自然滞留、土壤渗透控制地表径流、推迟洪峰时刻,达到消减径流的目的,同时实现雨水的储存再利用。
2、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城市道路广场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道路广场泥土基层、沟渠和雨水储存部,所述沟渠的表面均匀铺设砾石基层,所述砾石基层的表面铺设滤布,所述滤布的表面均匀铺设改良土壤混合层,所述改良土壤混合层的表面均匀铺设土壤覆盖层,所述土壤覆盖层的表面均匀种植植被,所述沟渠上设置有贯穿土壤覆盖层、改良土壤混合层、滤布、砾石基层后固定在道路广场泥土基层内的两组竖支撑部,所述两组竖支撑部的上部端面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内设置有滤网,所述横板的底面设置有与滤网相配合使用的过渡导水部,所述过渡导水部的一端设置有横导水管;其中,横导水管的另一端与雨水储存部,过渡导水部设置为锥形结构或圆形结构,进入沟渠内的雨水经滤网溢入过渡导水部内由横导水管排出至雨水储存部。
3、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砾石基层、改良土壤混合层、土壤覆盖层的厚度尺寸依次递减。
4、本技术方案的,所述改良土壤混合层由45%砂土、35%表层土壤和20%堆肥混合构成;所述土壤覆盖层依次均匀铺设堆积三层。
5、本技术方案的,所述植被包括但不限于树苗、多肉植物。
6、本技术方案的,所述横板与土壤覆盖层表面之间的间距为30cm-70cm。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城市道路广场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1、沟渠上的砾石基层、滤布、改良土壤混合层、土壤覆盖层和植被等,整体构成下凹绿地、雨水湿地及生态滞留塘环境,其可通过自然滞留、土壤渗透控制地表径流、推迟洪峰时刻,达到消减径流的目的;2、同时滞留设施中含有大量的湿生植物,可通过植物吸附以及物理沉淀等机制去除污染物,达到水体净化目标。
技术特征:1.应用于城市道路广场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道路广场泥土基层(10)、沟渠(11)和雨水储存部(22),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城市道路广场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基层(12)、改良土壤混合层(14)、土壤覆盖层(15)的厚度尺寸依次递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于城市道路广场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覆盖层(15)依次均匀铺设堆积三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城市道路广场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16)为树苗、多肉植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城市道路广场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18)与土壤覆盖层(15)表面之间的间距为30cm-70cm。
技术总结本技术属于海绵城市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应用于城市道路广场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道路广场泥土基层、沟渠、雨水储存部、砾石基层、滤布、改良土壤混合层、土壤覆盖层、植被、两组竖支撑部、横板、滤网、过渡导水部和横导水管等。本技术的应用于城市道路广场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1、沟渠上的砾石基层、滤布、改良土壤混合层、土壤覆盖层和植被等,整体构成下凹绿地、雨水湿地及生态滞留塘环境,其可通过自然滞留、土壤渗透控制地表径流、推迟洪峰时刻,达到消减径流的目的;2、同时滞留设施中含有大量的湿生植物,可通过植物吸附以及物理沉淀等机制去除污染物,达到水体净化目标。技术研发人员:冯科成,史丽霞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驰科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05技术公布日:2024/6/13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6035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