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水利排水,给水工程装置的制造及其处理技术 > 一种活性粉末混凝土转角井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活性粉末混凝土转角井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09 17:43:30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尤其是提供了一种活性粉末混凝土转角井。

背景技术:

1、在高压地下电缆敷设中,电缆转角井应用于电缆铺设角度发生改变的位置,电缆转角井一般在不同的侧面设置第一穿缆管和第二穿缆管,电缆由第一穿缆管穿入、第二穿缆管穿出,便于工人对电缆转角部位进行安装以及检修。

2、在现场施工中,由于地形、施工要求等原因,经常出现电缆的敷设角度大于90°的钝角或者小于90°的锐角的情况,并且角度变化性较大。现在的电缆转角井为预制的一体式结构,第一穿缆管和第二穿缆管之间的角度一般为90°固定,无法根据电缆敷设转角的角度变化进行调整,容易出现敷设困难、经过转角井的电缆受挤压损坏及牵引困难等问题,增加了电缆敷设施工难度,调节灵活性差;而且,这种转角井一体式的结构,在地面预制凝固后,当使用时,在施工现场挖掘至少与转角井的竖向投影大小一致的施工坑,然后,通过吊装设备将转角井整体下入施工坑内,单次吊装载荷大、施工量大,不便于存在预埋电缆穿越管的现场使用;另外,现有的电缆转角井的盖板多可拆卸的盖设在转角井的维修口上方,盖板容易被徒手打开、取下,安全性差,容易出现盖板丢失、非施工人员进入转角井内搞破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性粉末混凝土转角井,以便于根据电缆的敷设角度调整转角井的第一穿缆管和第二穿缆管之间的角度,提高电缆敷设的适应性,并且提高转角井的安全性。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性粉末混凝土转角井,包括外井筒、内井筒、井筒端盖和活动盖板;所述外井筒的第一外侧设置有与中心腔连通的第一穿缆管、第二外侧设置有与中心腔连通并且开口横向延伸的调节窗;所述内井筒可绕竖向中心轴转动调节的设置在外井筒的中心腔内,内井筒外侧设置有与中心腔连通的第二穿缆管,所述第二穿缆管由调节窗穿出并位置可调节设置,通过内井筒绕竖向中心轴转动实现第二穿缆管与第一穿缆管之间的角度调节,以实现由第一穿缆管、中心腔和第二穿缆管顺次穿过的电缆角度变化;所述井筒端盖设置在外井筒的上开口,井筒端盖中间设置有供人员出入的维修口,所述活动盖板活动设置在中心腔内并与维修口适配。

3、进一步的,所述活动盖板可翻转调节的设置在中心腔内并且面积大于维修口面积,活动盖板翻转至水平状态时对维修口遮盖。

4、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腔内设置有与活动盖板驱动连接的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机构驱动活动盖板在水平状态和竖向状态之间转换:在水平状态,活动盖板支撑在井筒端盖的底部而对维修口封堵;在竖向状态,活动盖板翻转至中心腔的一侧而使得维修口打开并让出中心腔内的维修空间。

5、进一步的,所述井筒位于中心腔的远离调节窗一侧设置有沿竖向延伸的调节腔,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调节腔内,包括丝杠、调节座和支撑杆,所述丝杠可绕竖向中心轴转动的设置在调节腔内,所述调节座沿竖向滑设在调节腔内并且与丝杠啮合连接,所述支撑杆铰接在调节座与活动端盖之间。

6、进一步的,所述活动盖板的后侧设置有耳座,支撑杆的上端通过第一铰链与耳座连接、下端通过第二铰链与调节座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上端附近设置有与耳座抵接的上支撑面、下端附近设置有与调节座抵接的下支撑面,使得水平状态的井筒活动盖板仅能绕上铰链和/或下铰链向上翻动。

7、进一步的,所述丝杠的上端由井筒端盖伸出并设置有扳手方,井筒端盖设置有与扳手方形状配合的锁定板,通过锁定板实现丝杠的周向位置锁定。

8、进一步的,所述上铰链设置有向活动盖板施加上翻力的上转矩弹簧,和/或,所述下铰链设置有向支撑杆施加上翻力的下转矩弹簧。

9、进一步的,还包括电缆驱动机构,所述电缆驱动机构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中心腔内的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所述第一夹钳可沿着第一穿缆管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夹座可沿这第二穿缆管方向往复移动,通过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同步的步进式移动共同驱动电缆穿管运动。

10、进一步的,所述电缆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穿缆管上方并与外井筒固定连接的第一上支臂、设置于第二穿缆管上方并与内井筒固定连接的第二上支臂,所述第一上支臂和第二上支臂的通过与中心腔的竖向中心轴同轴布置的上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夹钳滑设在第一上支臂下方。

11、进一步的,所述电缆驱动机构还包括于第一夹钳驱动连接的第一驱动缸,所述第一牵引缸设置在第一上支臂的上铰链外的远离第一穿缆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夹座设置在第一上支臂的上铰链外的靠近第一穿缆管的一端,通过第一驱动缸驱动第一夹钳沿着第一穿缆管方向往复移动。

12、进一步的,所述电缆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穿缆管下方并与外井筒固定连接的第一下支臂、设置于第二穿缆管下方并与内井筒固定连接的第二下支臂,所述第一下支臂和第二下支臂通过与中心腔的竖向中心轴同轴布置的下铰链连接,所述第二夹钳滑设在第二下支臂上方。

13、进一步的,所述电缆驱动机构还包括与第二夹钳驱动连接的第二驱动缸,所述第二牵引缸设置在第二支臂的下铰链外远离第二穿缆管的一端,述第一夹座设置在第一支臂的下铰链外的靠近第一穿缆管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缸设置在第二下支臂上并与第二夹钳驱动连接,通过第二驱动缸驱动第二夹钳沿着第二穿缆管方向往复移动。

14、进一步的,所述电缆驱动机构还包括夹持控制器和驱动控制器,所述夹持控制器被配置为独立的控制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开合动作,所述驱动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第一驱动缸和第二驱动缸同步、反向伸缩动作。

15、进一步的,所述电缆驱动机构还包括与外筒体连接的第一辅助导向板、与内筒体连接的第二辅助导向板,所述第一辅助导向板和第二辅助导向板中间通过设置于竖向中心轴内侧的挠性导向板连接。

16、本发明所提供的活性粉末混凝土转角井的技术优势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7、第一方面,在外井筒的一侧设置第一穿缆管,在外井筒内设置可绕竖向中轴转动调节的内井筒,通过在外井筒设置开口横向延伸的调节窗,在内井筒设置由调节穿出并且位置可调节的第二穿缆管,在施工现场,将第一穿缆管的方向与电缆输入的方向一致,根据需要敷设的电缆角度,调节第二穿缆管相对于第一穿缆管的角度,使得第二穿缆管的方向与电缆输出的方向一致,从而使得电缆按照设定的转弯角度由第一穿缆管、第二穿缆管穿过,避免敷设困难、经过转角井的电缆受挤压损坏及牵引困难等问题,降低了电缆敷设施工难度,提高了调节的灵活性;

18、第二方面,在外井筒的上开口设置可拆卸的井筒端盖,通过内井筒能够由外井筒的中心腔取下拆装设置,在施工中,在地面挖掘与包括第一穿缆管的外井筒的投影面积大小的施工坑,首先将外井筒吊装到施工坑内,然后将内井筒由外井筒的上开口下放到中心腔内,并将第二穿缆管由调节窗沿着轴向向外推出而安装到位,然后安装井筒端盖,减小了施工坑的大小,不仅能够减少施工坑的挖掘工作量、减少地面破坏,而且减少了单次吊装载荷大小,便于分步骤施工操作完成;

19、第三方面,通过将与维修口配合的活动盖板设置在中心腔内,活动盖板位于井筒端盖下方并且无法由维修口取出,避免了活动盖板被拆下、丢失问题的发生,并且,非施工人员无法徒手将活动端盖打开,避免进入中心腔内进行破坏活动,提高了转角井及内部电缆的安全性。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6036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