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变焦镜头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6-21 12:20:04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尤其涉及一种微变焦镜头。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对安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近年来,定焦和变焦安防镜头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定焦镜头理论上只能对单一距离的物体进行理想成像;变焦镜头可以通过变动焦距来改变拍摄范围,弥补了定焦镜头单距离成像的缺陷,但变焦镜头的机械总长总比定焦镜头机械总长大得多;设计一款总长与定焦镜头相当又可实现多焦距切换变焦系统是亟需解决的课题。基于以上技术问题考虑,开发一款兼顾短总长与广角的变焦镜头系统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变焦镜头,以解决变焦镜头的总长较长、体积较大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变焦镜头,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的负光焦度的补偿组元、光阑、正光焦度的变倍组元和平板玻璃;
3、其中,所述补偿组元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所述变倍组元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
4、所述补偿组元从广角端到长焦端的位移量f_l、所述变倍组元从广角端到长焦端的位移量z_l和所述微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总长ttl_w满足如下条件:0.035≤f_l/ttl_w≤0.055;0.015≤z_l/ttl_w≤0.024。
5、可选地,所述变倍组元的光焦度为φz,所述补偿组元的光焦度为φf,所述微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光焦度为φw,所述微变焦镜头在长焦端的光焦度为φt,其中,0.605≤φz/φw≤0.625;-0.62≤φf/φt≤-0.55。
6、可选地,所述第一透镜为弯月负透镜,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为弯月负透镜,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7、可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的光焦度为φ1,所述第二透镜的光焦度为φ2,所述第三透镜的光焦度为φ3,所述第四透镜的光焦度为φ4,所述第五透镜的光焦度为φ5,所述第六透镜的光焦度为φ6,所述第七透镜的光焦度为φ7;所述变倍组元的光焦度为φz,所述补偿组元的光焦度为φf,所述微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光焦度为φw,所述微变焦镜头在长焦端的光焦度为φt,其中:
8、0.95≤φ1/φf≤1.05;0.425≤φ2/φf≤0.0.555;-0.045≤φ3/φf≤-0.025;0.585≤φ4/φz≤0.745;0.735≤φ5/φz≤0.825;-1.455≤φ6/φz≤-1.255;0.915≤φ7/φz≤0.955;-0.65≤φf/φw≤-0.45;0.65≤φz/φt≤0.75。
9、可选地,所述第四透镜为玻璃球面透镜,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以及所述第七透镜均为塑胶非球面透镜。
10、可选地,所述微变焦镜头的像面直径ic与广角端的总长ttl_w满足如下条件:0.285≤ic/ttl_w≤0.325。
11、可选地,所述微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的镜头后焦矩bfl_w与广角端的总长ttl_w满足如下条件:0.16≤bfl_w/ttl_w≤0.18。
12、可选地,所述微变焦镜头的像面直径ic与广角端的焦距fw满足如下条件:0.45≤fw/ic≤0.50。
13、可选地,所述微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焦距为fw,所述微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入瞳直径为epdw,所述微变焦镜头在长焦端的焦距为ft,所述微变焦镜头在长焦端的入瞳直径为epdt,其中,0.095≤(ft/epdt)-(fw/epdw)≤0.15。
14、可选地,所述光阑能够随所述变倍组元的移动而移动。
15、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的负光焦度的补偿组元、光阑、正光焦度的变倍组元和平板玻璃;且补偿组元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变倍组元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且补偿组元从广角端到长焦端的位移量f_l、变倍组元从广角端到长焦端的位移量z_l和微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总长ttl_w满足如下条件:0.035≤f_l/ttl_w≤0.055;0.015≤z_l/ttl_w≤0.024。使得该微变焦镜头的总长小于22mm,镜头的物侧方的端口小于或等于14mm,视场角范围位于144°~108°。实现了短总长,小体积的微变焦镜头的设计。
16、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技术特征:1.一种微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的负光焦度的补偿组元、光阑、正光焦度的变倍组元和平板玻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为弯月负透镜,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为弯月负透镜,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光焦度为φ1,所述第二透镜的光焦度为φ2,所述第三透镜的光焦度为φ3,所述第四透镜的光焦度为φ4,所述第五透镜的光焦度为φ5,所述第六透镜的光焦度为φ6,所述第七透镜的光焦度为φ7;所述变倍组元的光焦度为φz,所述补偿组元的光焦度为φf,所述微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光焦度为φw,所述微变焦镜头在长焦端的光焦度为φt,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为玻璃球面透镜,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以及所述第七透镜均为塑胶非球面透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变焦镜头的像面直径ic与广角端的总长ttl_w满足如下条件:0.285≤ic/ttl_w≤0.32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的镜头后焦矩bfl_w与广角端的总长ttl_w满足如下条件:0.16≤bfl_w/ttl_w≤0.18。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变焦镜头的像面直径ic与广角端的焦距fw满足如下条件:0.45≤fw/ic≤0.50。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焦距为fw,所述微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入瞳直径为epdw,所述微变焦镜头在长焦端的焦距为ft,所述微变焦镜头在长焦端的入瞳直径为epdt,其中,0.095≤(ft/epdt)-(fw/epdw)≤0.1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阑能够随所述变倍组元的移动而移动。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变焦镜头,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的负光焦度的补偿组元、光阑、正光焦度的变倍组元和平板玻璃;其中,补偿组元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变倍组元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补偿组元从广角端到长焦端的位移量F_L、变倍组元从广角端到长焦端的位移量Z_L和微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总长TTL_W满足如下条件:0.035≤F_L/TTL_W≤0.055;0.015≤Z_L/TTL_W≤0.024。使得该微变焦镜头的总长小于22mm,镜头的物侧方的端口小于或等于14mm,视场角范围位于144°~108°,变焦范围为3mm~4mm,适配于1/2.7″CCD或CMOS芯片。实现了短总长,小体积的微变焦镜头的设计。技术研发人员:何剑炜,苗兆,张嘉煌,金永红,李赞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5/29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8/2675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