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6-21 12:23:52
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镜头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镜头结构规格的不断升级,镜头传感器尺寸的不断增加,使得镜筒的头部尺寸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为满足镜头结构组装在终端整机后表面黑化美观的外观要求,镜筒头部需要做二次镀膜工艺起到低反射黑化的效果。另外,随着镜头结构的通光量的不断变大,长焦镜头等对于杂散光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镜头结构中的隔圈等结构件表面的低反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为了降低杂光,通常在镜筒的内壁面或者隔圈等结构的内环面涂墨,从而实现低反射效果,但是在涂墨的过程中容易污染用于成像的透镜的表面从而产生新的杂光,而且这种涂墨的吸光效果也难以满足需求。
2、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镜头结构存在杂光改善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镜头结构存在杂光改善困难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结构,包括镜筒和容置在镜筒中的透镜组、隔圈和压圈,其中,镜筒的表面、隔圈的内环面、压圈的内环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吸光结构,吸光结构包括多个柱结构,柱结构的高度h与柱结构沿垂直于高度方向上的截面的外接圆的直径d之间满足:0.2<h/d<3。
3、进一步地,柱结构沿垂直于高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者多边形。
4、进一步地,多个柱结构被分为多组,多组柱结构呈阵列设置,一组柱结构的个数大于等于1。
5、进一步地,当一组柱结构的个数大于等于2时,各组中的多个柱结构呈阵列设置。
6、进一步地,多组柱结构呈矩形阵列设置,呈矩形阵列的多组柱结构在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均设置有多组柱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相邻两组柱结构之间的间距a相等,在第二方向上的相邻两组柱结构之间的间距b相等。
7、进一步地,在第一方向上的相邻两组柱结构之间的间距a大于等于柱结构沿垂直于高度方向上的截面的外接圆的直径d;在第二方向上的相邻两组柱结构之间的间距b大于等于柱结构沿垂直于高度方向上的截面的外接圆的直径d。
8、进一步地,柱结构的侧壁的脱模角度θ满足:0°<θ<65°。
9、进一步地,柱结构沿垂直于高度方向上的截面的外接圆的直径d大于等于0.01mm且小于等于1mm。
10、进一步地,同一个元件上的吸光结构的多个柱结构的高度相同、形状相同。
11、进一步地,柱结构的底面与其所设置的元件的表面形状适配,表面形状包括平面、斜面、锥面、柱面中的一种。
12、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镜头结构包括镜筒和容置在镜筒中的透镜组、隔圈和压圈,其中,镜筒的表面、隔圈的内环面、压圈的内环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吸光结构,吸光结构包括多个柱结构,柱结构的高度h与柱结构沿垂直于高度方向上的截面的外接圆的直径d之间满足:0.2<h/d<3。
13、通过在镜筒的表面、隔圈的内环面、压圈的内环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吸光结构,且规划吸光结构包括多个柱结构,设置柱结构的高度h与柱结构沿垂直于高度方向上的截面的外接圆的直径d之间的比值在0.2到3的范围内,有利于保证柱结构的尺寸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保证柱结构的结构合理性,同时保证多个柱结构能够可以将入射至其上的光进行多次反射达到吸收光线的效果,降低吸光结构所设置的表面的反射率,增加吸光结构的吸光效果,从而降低镜头结构的杂光。
技术特征:1.一种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10)和容置在所述镜筒(10)中的透镜组、隔圈(20)和压圈(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结构(41)沿垂直于高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者多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柱结构(41)被分为多组,多组所述柱结构(41)呈阵列设置,一组所述柱结构(41)的个数大于等于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当一组所述柱结构(41)的个数大于等于2时,各组中的多个所述柱结构(41)呈阵列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柱结构(41)呈矩形阵列设置,呈矩形阵列的多组所述柱结构(41)在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50)和第二方向(60)上均设置有多组所述柱结构(41),在所述第一方向(50)上的相邻两组所述柱结构(41)之间的间距a相等,在所述第二方向(60)上的相邻两组所述柱结构(41)之间的间距b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结构(41)的侧壁的脱模角度θ满足:0°<θ<65°。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结构(41)沿垂直于高度方向上的截面的外接圆的直径d大于等于0.01mm且小于等于1m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个元件上的所述吸光结构(40)的多个所述柱结构(41)的高度相同、形状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结构(41)的底面与其所设置的元件的表面形状适配,所述表面形状包括平面、斜面、锥面、柱面中的一种。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镜头结构。镜头结构包括镜筒和容置在镜筒中的透镜组、隔圈和压圈,其中,镜筒的表面、隔圈的内环面、压圈的内环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吸光结构,吸光结构包括多个柱结构,柱结构的高度H与柱结构沿垂直于高度方向上的截面的外接圆的直径D之间满足:0.2<H/D<3。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镜头结构存在杂光改善困难的问题。技术研发人员:蔡嘉瑜,高鹏,张芳,张超君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24技术公布日:2024/6/2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8/2711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