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摄影电影,光学设备的制造及其处理,应用技术 > 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  正文

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6-21 12:35:33

本技术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移动对焦的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1、如今高清成像镜头在例如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对于成像镜头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方面,对成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希望能够满足不同焦距的拍摄需求。

2、为满足人们更多的拍摄需求,镜头开始往焦距更长,光学变焦等方向发展。但由于便携式电子产品趋于小型化,镜头整体长度和高度受限,群组移动范围小,从而增加了镜头的设计难度。

3、因此,针对以上需求以及成像镜头的发展现状,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设计一款具有潜望式结构、长焦距、光学变焦等一个或多个特性的、且具有较好成像质量的成像镜头,以满足市场应用不断发展的高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以及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与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以及一棱镜;其中,通过移动第二透镜组与第三透镜组在光学成像镜头中的位置进行对焦,使得光学成像镜头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二状态下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b、第二状态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b以及第二状态下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b满足:8.1<ttlb/fb/tan(semi-fovb)<8.9;第一状态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a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满足:2.1<fa/f2<5.5;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的距离tg2与棱镜的中心厚度pt满足:0.5<tg2/pt<1.2;以及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以及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56满足:0.5<(ct5+ct6)/t56<6.5。

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状态下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a、第一状态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a以及第一状态下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fnoa满足:4.2<ttla/fa*fnoa<4.5。

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以及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满足:0.6<|f2/(r3+r4)|<24.0。

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41满足:1.7<dt11/dt41<2.3。

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以及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满足:0.3<(ct4+ct5)/t45<2.6。

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42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62满足:0.5<dt42/dt62<0.8。

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状态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a、第二状态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b以及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56满足:0.8<fa/f56<1.5;1.6<fb/f56<1.5。

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56满足:2.0<f1/f56<3.5。

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的距离tg2、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以及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满足:1.42≤tg2/(ct2+ct3+ct4)<2.3。

1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以及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满足:3.0<(ct2+ct4)/ct3<5.1;2.0<ct2/ct3<2.8。

1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与第三透镜组在光轴上的距离tg3满足:0<ct6/tg3<0.6。

1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第一透镜最大有效半口径处的边缘厚度以及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满足:2.0<ct1/et1*n1<3.1。

1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以及第六透镜的折射率n6满足:-8.7<r12/ct6/n6<-1.7。

1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21、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22、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41以及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42满足:1.2<(dt21+dt22)/(dt41+dt42)<1.5。

1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状态下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1与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的距离tg2满足:3.7<td1/tg2<5.8。

1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一变化间隙变量△d1与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二变化间隙变量△d2满足:0<△d1/△d2<2.8。

1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状态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a、第二状态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b、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一变化间隙变量△d1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二变化间隙变量△d2满足:0<(fa-fb)/(△d1+△d2)<0.6。

1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一变化间隙变量△d1满足:1.0<△d1<3.1。

19、根据本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以及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与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以及一棱镜;其中,通过移动第二透镜组与第三透镜组在光学成像镜头中的位置进行对焦,使得光学成像镜头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二状态下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b、第二状态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b以及第二状态下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b满足:8.1<ttlb/fb/tan(semi-fovb)<8.9;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以及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56满足:0.5<(ct5+ct6)/t56<6.5;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的距离tg2、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以及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满足:1.42≤tg2/(ct2+ct3+ct4)<2.3;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一变化间隙变量△d1满足:1.0<△d1<3.1。

2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状态下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a、第一状态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a以及第一状态下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fnoa满足:4.2<ttla/fa*fnoa<4.5。

2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以及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满足:0.6<|f2/(r3+r4)|<24.0。

2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41满足:1.7<dt11/dt41<2.3。

2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以及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满足:0.3<(ct4+ct5)/t45<2.6。

2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42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62满足:0.5<dt42/dt62<0.8。

2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状态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a、第二状态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b以及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56满足:0.8<fa/f56<1.5;1.6<fb/f56<1.5。

2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56满足:2.0<f1/f56<3.5。

2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状态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a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满足:2.1<fa/f2<5.5。

2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的距离tg2与棱镜的中心厚度pt满足:0.5<tg2/pt<1.2。

2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以及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满足:3.0<(ct2+ct4)/ct3<5.1;2.0<ct2/ct3<2.8。

3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与第三透镜组在光轴上的距离tg3满足:0<ct6/tg3<0.6。

3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第一透镜最大有效半口径处的边缘厚度以及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满足:2.0<ct1/et1*n1<3.1。

3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以及第六透镜的折射率n6满足:-8.7<r12/ct6/n6<-1.7。

3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21、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22、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41以及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42满足:1.2<(dt21+dt22)/(dt41+dt42)<1.5。

3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状态下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1与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的距离tg2满足:3.7<td1/tg2<5.8。

3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一变化间隙变量△d1与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二变化间隙变量△d2满足:0<△d1/△d2<2.8。

3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状态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a、第二状态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b、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一变化间隙变量△d1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二变化间隙变量△d2满足:0<(fa-fb)/(△d1+△d2)<0.6。

37、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可包括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以及一棱镜,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可沿光轴移动实现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的连续变化,使得在光学成像镜头的物距改变时能够进行对焦,且在不同物距时均具有较好的成像质量;同时,通过满足8.1<ttlb/fb/tan(semi-fovb)<8.9,有利于在较大焦距下,实现较小的光学总长,保证在较远距离拍摄的时候也能有较好的成像质量;通过满足2.1<fa/f2<5.5,可以有效控制镜头在第一状态下边缘光线在第二透镜上的偏转角,减低系统敏感性;通过满足0.5<tg2/pt<1.2,有利于约束光学成像镜头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时第二透镜组的移动行程,避免马达无法带动群组的问题;通过满足0.5<(ct5+ct6)/t56<6.5,有利于约束第三透镜组的移动行程以及第三透镜组的镜片整体厚薄比,有助于提升光学系统组立的稳定性。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8/2805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