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考古展示用仿真件制作工艺及安装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6-21 13:12:15
本技术涉及考古遗址模拟展示的,尤其是涉及一种考古展示用仿真件制作工艺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1、在一些遗址修复工作中,考古出来骨头、陶制品或器皿通常会拿走储存,为了后续游客的参观以及文化的传播,会按照原件的大小、形状重新制作一批仿真件,并将仿真件按照考古原件的摆放位置进行还原。
2、通常仿真件厂家制作的陶制工艺品,壁体薄,强度低,由于考古仿真件需镶嵌或摆放于模拟考古展示现场,现有的陶制工艺品由于强度较低,在展示过程中经不起高温、冻融或小孩的人为破坏,极易产生损坏,进而容易产生较高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考古仿真件强度较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考古展示用仿真件制作工艺及安装方法。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考古展示用仿真件制作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考古展示用仿真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制作步骤:
4、s1:根据现场实际考古图样制作骨架;
5、s2:将钢丝网裁剪成块,并绑扎在骨架外表面;
6、s3:第一次打底灰:在骨架外表面打底灰,并覆盖骨架;
7、s4:第二次塑形:在打底灰完成的骨架外表塑一层与考古报告要求年代及色样相同的改性土;
8、s5:第三次做旧:配制不同土色的改性土颗粒和改性土灰浆,待塑形完的骨架初凝后,在改性土外表面抹改性土灰浆,并将改性土颗粒摔、洒、堆在改性土灰浆表面,完成仿真件的制作。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制作工艺在进行仿真件制作时,在仿真件内部绑扎形成骨架,能够提高仿真件的强度,减少仿真件因强度低碎裂的情况发生;在骨架外绑扎钢丝网使得底灰能够与骨架结合的更加好;在第二次塑性后,形成仿真件的初步模型;再进行做旧处理,使得仿真件能够模拟文物刚出土时的情况,还原出土现场情景。
10、可选的,在s1步骤中,在骨架局部区域绑扎多个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包括:
11、连接丝,一端用于绑扎至骨架上;
12、定位头,所述定位头与连接丝自由端固定连接,且定位头远离连接丝的端面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用于将仿真件与地基固定的连接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出土时,文物的放置角度以及排布方式各种各样,能够根据考古件的放置方式,在骨架的局部区域绑扎多个定位单元,便于将仿真件固定在展示区域内,从而使得仿真件能够实现各个角度、方向的固定和摆放,便于工作人员还原考古挖掘现场情景;同时将仿真件固定在展示区域,能够减少仿真件被游客取走或丢失的可能性。
14、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套环,以及连接在套环和容纳槽底壁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将套环收纳至容纳槽内。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接丝将定位单元固定在骨架上,使得定位单元能够镶嵌于仿真件内,且与仿真件连接稳固;设置定位头,能够将定位头埋设于骨架外的底灰和改性土内;将定位单元与展示区域连接时,能够将展示区域设置的固定丝穿过套环,从而实现将仿真件固定在展示区域的功能;套环收纳在定位头内,无多余部件露出,使得仿真件外观能够更加逼真。
16、可选的,在s1步骤中,骨架的大小相较于实际考古件的大小缩小1.5cm制作,且骨架采用22#镀锌铁丝制作而成。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骨架按照原考古件缩小设置,使得在骨架外侧固定钢丝网、底灰以及改性土后,仿真件的大小能够与原考古件的大小一致,从而更加逼真的还原考古现场;采用22#镀锌铁丝制作使得仿真件的强度更高。
18、可选的,在s2步骤中,将钢丝网绑扎于骨架外时,将绑扎接头放置于骨架内侧。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减少工作人员在进行后续操作时,被绑扎接头扎到手而受伤的情况发生;另外,能够使工作人员涂抹底灰时更加顺畅、快捷,降低操作难度。
20、可选的,在s3步骤中,使用灰塑小铲,根据考古件的实际形状,分部位抹实;抹灰时将钢丝网及绑扎接头覆盖,并在底灰初凝前将覆盖在钢丝网上的灰块收平。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s3步骤中涂抹底灰以形成仿真件的雏形,再在该雏形的基础上对仿真件进行修饰,使得仿真件能够模拟文物刚出土时的状态;后续操作步骤中,操作面较薄,因此在抹底灰时,需将钢丝网及绑扎接头覆盖,以减少钢丝网或绑扎接头从仿真件表面露出的可能。
22、可选的,在s4步骤中,将打完底灰的骨架放置于制陶机上进行改性土外塑,且仿真件外塑改性土后,需外表均匀、平整、形体端正。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塑改性土时,在制陶机上操作,使得改性土能够涂抹的更加均匀,使得仿真件的外形更加顺滑、平整。
24、可选的,在s5步骤中,将改性土颗粒晾干后备用,且在s2步骤中底灰初凝后,即开始第二次塑性以及第三次做旧处理。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底灰涂抹至骨架上,并初凝之后即进行改性土灰浆、改性土颗粒的涂抹操作,使得改性土颗粒能够更好的附着在底灰上,减少改性土颗粒掉落的可能性;将改性土颗粒晒干后附着至改性土灰浆上,能够使仿真件表面有刚出土,还没有来得及细部清理时的感觉。
26、可选的,s5步骤中,仿真件完成制作后,所述定位头远离连接丝的端面与仿真件的外表面相平。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定位单元全部埋设于仿真件内部,不突出与仿真件表面,使得仿真件能够更加逼真的还原考古件出土时的状态。
28、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考古展示用仿真件安装方法,用于安装如上述的考古展示用仿真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9、a1:在展示区域地面预埋、固定多根基础固定丝;
30、a2:将制作完成的仿真件中的多个定位单元分别一一与多根基础固定丝对齐;
31、a3:逐个将套环从定位头中拉出,将基础固定丝穿过套环,并缠绕于套环上,套环带动基础固定丝收回至容纳槽内;
32、a4:在仿真件与地面之间填土,形成考古文物刚出土时的情形。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基础固定丝与套环连接后,套环在弹性件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回收至容纳槽内,从而隐藏仿真件与展示区域地面的连接痕迹,既能实现将仿真件与展示区域固定连接的效果,且连接固定痕迹隐蔽,能够更好的还原文物出土时的状态;
34、通过套环和基础固定丝实现仿真件和展示区域地面的连接,一方面操作人员操作简单方便,另外基础固定丝缠绕在套环上,能够使仿真件和展示区域地面连接更加牢固;
35、另外,对于出土时排布状态不稳定或放置状态难以在后期还原的仿真件,能够通过基础固定丝和定位单元的连接,实现仿真件各种状态的位置固定,便于工作人员还原原貌。
3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37、1.本技术仿真件的制作工艺能够提高仿真件的强度,使得仿真件不易被破坏,能够延长仿真件的使用寿命;
38、2.将仿真件固定在展示区域的地面上,使得仿真件不易丢失,也降低了仿真件被人为破坏的可能性;
39、3.通过定位单元和基础固定丝实现仿真件的固定,同时还能够实现仿真件各种状态下的位置固定,对于出土时摆放状态不稳定的文物也能够还原出土时的状态;
40、4.将骨架制作完成后,通过三次塑性制作,能够使得仿真件更加逼真于文物刚出土时的状态,能够更好向游客展示文物出土时的状态,便于文化的传播。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8/3160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