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测量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大容量固态散料仓位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大容量固态散料仓位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7 13:34:56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容量固态散料仓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众所周知我国是制造大国,同时也是原材料生产和消费大国,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材料属于固态散装货物,主要包括粮食、煤炭、矿石、水泥等块状、粒状以及粉状的大宗货物,这些货物通常不加包装,基本上以其自然形态输送转载。仓储是散料货物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料位检测必不可少,目前市场上对于小容量的体积规则的物料仓检测方法相对齐全,但对于百吨以上的不规则物料仓检测方法和装置存在短板,精度差强人意。通常物料经输送带从上方进料口自由下落,在仓内堆积形态随机复杂,表面积大且形状不规则,仓位整体感知检测难度大。

2、传统的超声波、雷达、重锤式等料位检测方法主要依靠单个传感器发射与回收信号,覆盖的物料面积通常不到仓储物料总体面积的1%,数据采集的样本表征有限,并且容易受落料过程中的粉尘干扰,检测精度难以保证。直接采用整体称重式传感器检测,则需要对支撑结构进行横断面截取安装,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此外还需要选用大吨位的称重传感器,不仅选型配置市场上缺乏,而且安装使用难度大费用高。

3、随着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需要,对过程控制的检测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仓储料位的数据日渐精细化,生产设备的高效率低耗能运行迫在眉睫,原来那种粗略式料位检测已不能满足当前使用要求,空仓等料造成外运车辆延误、余料积仓清理转运,以及满仓溢料事故带来的频繁停机重启等现象也与节能减排行动大相径庭。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容量固态散料仓位检测装置,利用钢材的弹性变形特性,通过在钢结构支撑立柱上钻孔安装压力应变传感器,感知全部仓储的仓位和重量,从而确保大容量储料仓的料位始终处于理想位置,减少延误。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

3、一种大容量固态散料仓位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适用于由四个独立钢立柱支撑的储存量不小于200吨的固态散料仓,散料仓是一个筒形结构,在散料仓之下与钢立柱支撑底脚之间的钢立柱支撑上钻孔设置压力应变传感器,压力应变传感器信号连接负载平衡装置,负载平衡装置输出连接仓位显示仪表。

4、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压力应变传感器设置在散料仓之下与底脚之间对角钢立柱支撑中间点上或四个钢立柱支撑的中间点上。

5、方案进一步是:在钢立柱支撑上根据压力应变传感器的圆柱形状钻有设置孔,所述圆柱压力应变传感器采用推挤的方式设置在设置孔中,使压力应变传感器圆柱的圆弧外表面紧贴钢立柱设置孔的孔壁。

6、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压力应变传感器设置点是在钢立柱支撑水平面中心点处。

7、本实用新型主要面向矿山固态散料储、运、装等生产企业,针对储料仓的形状不规则、容量存储过大的特点,本实用新型利用钢材的弹性变形特性(钢材可以在弹性限度内发生可逆变形,其大小与受力大小成正比),通过在钢结构支撑立柱上钻孔安装压力应变传感器,全面感知储料仓的荷载变化信号,获得料位数据,解决了超大规模储料仓称重不好解决的问题,经过现场应用反馈,其检测精度能够达到95%以上。

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一详细描述。

技术特征:

1.一种大容量固态散料仓位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适用于由四个独立钢立柱支撑的储存量不小于200吨的固态散料仓,散料仓是一个筒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散料仓之下与钢立柱支撑底脚之间的钢立柱支撑上钻孔设置压力应变传感器,压力应变传感器信号连接负载平衡装置,负载平衡装置输出连接仓位显示仪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散料仓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应变传感器设置在散料仓之下与底脚之间对角钢立柱支撑中间点上或四个钢立柱支撑的中间点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散料仓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钢立柱支撑上根据压力应变传感器的圆柱形状钻有设置孔,所述圆柱压力应变传感器采用推挤的方式设置在设置孔中,使压力应变传感器圆柱的圆弧外表面紧贴钢立柱设置孔的孔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固态散料仓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应变传感器设置点是在钢立柱支撑水平面中心点处。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容量固态散料仓位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适用于由四个独立钢立柱支撑的储存量不小于200吨的固态散料仓,散料仓是一个筒形结构,在散料仓之下与钢立柱支撑底脚之间的钢立柱支撑上钻孔设置压力应变传感器,压力应变传感器信号连接负载平衡装置,负载平衡装置输出连接仓位显示仪表。本技术利用钢材的弹性变形特性通过在钢结构支撑立柱上钻孔安装压力应变传感器,全面感知储料仓的荷载变化信号,获得精确的料位数据,其检测精度能够达到95%以上,实现对储料仓的料位调节进行了自适应控制,确保输送料设备运行稳定,避免频繁停机延误,提高了人员设备的有效作业时间。技术研发人员:郭欣,张新,席启明,刘宝峰,王建军,闫艳,武徽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煤科工智能储装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11技术公布日:2024/7/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1/11060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