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环保节能,再生,污水处理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河道治理生态沟塘系统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河道治理生态沟塘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7 13:10:28

本技术涉及河道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治理生态沟塘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污染物种类和排放量不断上升,我国近90%的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系统,农村每年有大量未经任何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进附近的水体,导致农村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环境状况愈加恶化,形成严重的农村面源污染。

2、例如专利号cn218810835u,公开了一种治理农村污染河道的生态沟塘系统,充分利用原有河道,在河道内以第一挡水板、第二挡水板、第三挡水板分隔出有氧处理段和无氧处理段,同时在岸堤外挖设循环处理塘以及第一回流沟和第二回流沟,可逐级逐段处理污染河道。

3、在上述的方案中通过将河道内部的污泥抽入至循环处理塘的内部进行抽出,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河道的面积较大,且河道底部的污泥分布较为分散,导致河道底部的污泥处理不完全;而且,河道水体内部的杂质以及有害物质较多,无法得到有效的净化处理。为此,提出一种河道治理生态沟塘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2、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河道治理生态沟塘系统,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河道治理生态沟塘系统,包括河道和循环处理塘,所述循环处理塘位于河道的堤岸一侧,所述河道的内部纵向布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抽泥管,多个所述第一抽泥管的一端固定设有同一个三通管,多个所述第一抽泥管的管壁均固定设有多个均匀分布且伸入至河道底部的第二抽泥管,多个所述第一抽泥管的管壁还固定设有伸入至河道底部的固定桩,所述三通管的竖直部管壁设有抽泥泵;所述循环处理塘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回流沟和第二回流沟,所述三通管的竖直部一端延伸至第一回流沟的内部,所述第二回流沟远离循环处理塘的一端延伸至河道的内部;所述河道的内部且位于两个第一抽泥管之间设有筛板,所述筛板的表面开设有多个筛孔,所述河道的内部且位于两个第一抽泥管之间设有浮板,所述浮板的表面种植孔内部种植有绿植。

5、优选的,所述第一回流沟的底部和第二回流沟的底部均采用倾斜面设置,所述第一回流沟的底部朝向循环处理塘的角度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回流沟的底部朝向河道的角度倾斜。

6、优选的,所述筛板的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一挂杆,且第一挂杆的末端挂置于第一抽泥管的管壁上。

7、优选的,所述浮板的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二挂杆,且第二挂杆的末端挂置于第一抽泥管的管壁上。

8、优选的,所述固定桩的长度大于第二抽泥管的长度。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回流沟靠近三通管的一端设有集流坑。

10、优选的,所述循环处理塘的内部设有鼓气装置。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的第一抽泥管、三通管、第二抽泥管、固定桩和抽泥泵,第一抽泥管通过固定桩插入在河道的底部,使得多个第二抽泥管也会插入在河道的底部,再通过抽泥泵可使得第一抽泥管、第二抽泥管和三通管的内部产生负压,从而能将河道底部的污泥抽吸出,由于第一抽泥管和第二抽泥管的布置较为分散,能够保证将河道内部的污泥完全抽出处理。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的筛板,河道内部的水体经过筛板时,水体可通过筛孔,使得水体中的较大颗粒的杂质过滤下来,再通过浮板和绿植,水体经过浮板和绿植时,能够将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净化处理。

技术特征:

1.一种河道治理生态沟塘系统,包括河道(1)和循环处理塘(2),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处理塘(2)位于河道(1)的堤岸一侧,所述河道(1)的内部纵向布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抽泥管(3),多个所述第一抽泥管(3)的一端固定设有同一个三通管(4),多个所述第一抽泥管(3)的管壁均固定设有多个均匀分布且伸入至河道(1)底部的第二抽泥管(5),多个所述第一抽泥管(3)的管壁还固定设有伸入至河道(1)底部的固定桩(6),所述三通管(4)的竖直部管壁设有抽泥泵(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治理生态沟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流沟(8)的底部和第二回流沟(9)的底部均采用倾斜面设置,所述第一回流沟(8)的底部朝向循环处理塘(2)的角度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回流沟(9)的底部朝向河道(1)的角度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治理生态沟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筛板(10)的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一挂杆(14),且第一挂杆(14)的末端挂置于第一抽泥管(3)的管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治理生态沟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板(12)的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二挂杆(15),且第二挂杆(15)的末端挂置于第一抽泥管(3)的管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治理生态沟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桩(6)的长度大于第二抽泥管(5)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治理生态沟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流沟(8)靠近三通管(4)的一端设有集流坑(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治理生态沟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处理塘(2)的内部设有鼓气装置(17)。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治理生态沟塘系统,涉及河道治理领域,包括河道和循环处理塘,河道的内部纵向布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抽泥管,多个第一抽泥管的一端固定设有同一个三通管,多个第一抽泥管的管壁均固定设有多个均匀分布且伸入至河道底部的第二抽泥管,多个第一抽泥管的管壁还固定设有伸入至河道底部的固定桩,三通管的竖直部管壁设有抽泥泵;循环处理塘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回流沟和第二回流沟,三通管的竖直部一端延伸至第一回流沟的内部,第二回流沟远离循环处理塘的一端延伸至河道的内部。本技术可将河道底部的污泥完全抽吸出处理,且处理效率高,同时可河道中的水体净化处理,降低河道污染的程度。技术研发人员:王萌,高俊杰,王冰,薛智星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萌技术研发日:20231211技术公布日:2024/7/11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6/10848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