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调节受电弓与电缆接触压力的受电组件
- 国知局
- 2024-08-02 16:36:14
本发明属于受电弓,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调节受电弓与电缆接触压力的受电组件。
背景技术:
1、受电弓是从接触网向整个列车电气系统供电以及输送再生制动能量的必要部件,受电弓在刚性接触网和柔性接触网的线路上均能适用。
2、车辆在行驶至无接触网区段后,受电弓的升起高度超出接触网,车辆在返回时将造成挂弓事故,因此需要使用到一种无接触网区受电弓升弓超限后自动降弓的装置,在受电弓升起至无接触网区后,该装置将开始工作,使受电弓下降至落弓位置,可避免出现挂弓的弓网事故。
3、因此,受电弓通常在两个位置间切换,即升起位置和落弓位置之间切换。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接触网通常具有较长的长度,接触网线路在重力作用下,中部会产生弯曲,即,线路的中部会向下弯曲,而受电弓仅可以在升起位置和落弓位置切换,受电弓处于线路中部位置时,受电弓与线路接触压力较大,容易造成受电弓或线路损坏。
4、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受电弓无法根据线路调节位置,造成受电弓容易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调节受电弓与电缆接触压力的受电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受电弓无法根据线路调节位置,造成受电弓容易损坏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自动调节受电弓与电缆接触压力的受电组件,包括安装于车厢顶部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受电弓;
4、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调节所述受电弓相对于所述底座位置的调节组件,所述受电弓通过压力调节器设置于所述调节组件上;
5、所述压力调节器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通过支撑柱连接;
6、所述压力调节器还包括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位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受电弓通过滑柱安装于所述调节板上,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柱配合的滑孔,所述顶板位于所述受电弓与所述调节板之间;
7、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通过牵引绳固定于所述调节板上,所述牵引绳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调节板上,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绕过所述顶板后固定于所述配重块上,所述配重块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所述牵引绳带动所述调节板向靠近所述顶板的方向运动。
8、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引导所述牵引绳的滑轮,所述牵引绳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调节板上,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后固定于所述配重块上。
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引导牵引绳的滑轮,牵引绳绕过所述滑轮,牵引绳与滚轮为滚动摩擦,从而使得牵引绳和顶板不易磨损,延长了牵引绳以及顶板的使用寿命。
10、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使所述牵引绳通过的槽体,所述槽体贯穿所述顶板,并且,所述滑轮安装于所述槽体内。
11、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使牵引绳通过的槽体,牵引绳易于布置,使得配重块可以更好地通过牵引绳调节所述调节板的位置。
12、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滑轮转动连接于所述槽体内,所述滑轮上设置有定位所述牵引绳在所述滑轮上位置的环槽,所述环槽的深度不小于所述牵引绳的直径。
13、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滑轮上设置有定位所述牵引绳在所述滑轮上位置的环槽,环槽的设置使得牵引绳相对于滑轮具有正确的位置,牵引绳相对于滑轮不易错位。
14、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配重块有两块,两块所述配重块分别位于所述调节板的两端,两块所述配重块分别通过独立的牵引绳固定于所述调节板上。
1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配重块有两块,两块所述配重块分别设置于调节板的两端,调节板两端均由所述配重块配重,从而使得调节板受力均匀,长期使用过程中调节板不易变形。
16、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使所述牵引绳通过的通孔,所述配重块位于所述底板的下方,两块所述配重块的重量相等。
17、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使所述牵引绳通过的通孔,配重块位于底板的下方,牵引绳可以设置更长的长度,进而使得配重块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
18、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上的调节架,所述调节架上设置有转轴,所述底板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上,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使所述底板保持水平状态的配重体。
1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使所述底板保持水平状态的配重体,配重体用于使底板处于水平状态,进而使得受电弓处于水平状态,受电弓与线路具有更好的接触性能。
20、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配重体通过所述连接板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轴配合的轴孔,所述轴孔与所述转轴之间设置有阻尼层。
21、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轴孔与所述转轴之间设置有阻尼层,阻尼层的设置用于使得底板不易相对于转轴旋转,从而使得底板不易发生倾斜。
22、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配重体与所述连接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配重体位于所述转轴的正下方。
23、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配重体与所述连接板为一体式结构,配重体与连接板连接强度高,进而使得架体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24、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上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调节架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块上,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调节架上,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滑块在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的丝杠,所述丝杠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丝杠配合的螺孔,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丝杠旋转的电机,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导轨,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导轨配合的滑槽。
2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导轨,所述滑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导轨配合的滑槽,滑块具有更高的位移精度。通过设置丝杠和螺孔,滑块运动到位后,不需要设置独立的锁紧机构即可使滑块定位于当前位置,简化了调节组件的结构,降低了调节组件的使用成本。
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7、本发明通过设置压力调节器,压力调节器包括顶板和底板,受电弓安装于调节板上,调节板位于顶板与底板之间,配重块通过牵引绳固定于调节板上,并且,牵引绳绕过顶板。配重块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进而带动牵引绳拉动调节板向上运动,使受力弓向上运动,以使受电弓与线路具有较好的接触性能。线路的中部向下弯曲时,线路对受电弓施加向下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克服配重块的作用力,使受电弓向下运动一定距离,从而使得受电弓与线路保持合理的接触压力,防止受电弓或线路损坏,延长了受电弓以及线路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1.一种自动调节受电弓与电缆接触压力的受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车厢顶部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受电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受电弓与电缆接触压力的受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引导所述牵引绳的滑轮,所述牵引绳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调节板上,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后固定于所述配重块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受电弓与电缆接触压力的受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使所述牵引绳通过的槽体,所述槽体贯穿所述顶板,并且,所述滑轮安装于所述槽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受电弓与电缆接触压力的受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转动连接于所述槽体内,所述滑轮上设置有定位所述牵引绳在所述滑轮上位置的环槽,所述环槽的深度不小于所述牵引绳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受电弓与电缆接触压力的受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有两块,两块所述配重块分别位于所述调节板的两端,两块所述配重块分别通过独立的牵引绳固定于所述调节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受电弓与电缆接触压力的受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使所述牵引绳通过的通孔,所述配重块位于所述底板的下方,两块所述配重块的重量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受电弓与电缆接触压力的受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上的调节架,所述调节架上设置有转轴,所述底板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上,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使所述底板保持水平状态的配重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受电弓与电缆接触压力的受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配重体通过所述连接板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轴配合的轴孔,所述轴孔与所述转轴之间设置有阻尼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受电弓与电缆接触压力的受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体与所述连接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配重体位于所述转轴的正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受电弓与电缆接触压力的受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上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调节架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块上,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调节架上,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滑块在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的丝杠,所述丝杠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丝杠配合的螺孔,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丝杠旋转的电机,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导轨,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导轨配合的滑槽。
技术总结本发明属于受电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调节受电弓与电缆接触压力的受电组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调节受电弓与电缆接触压力的受电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受电弓无法根据线路调节位置,造成受电弓容易损坏的问题。一种自动调节受电弓与电缆接触压力的受电组件,包括安装于车厢顶部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受电弓;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调节所述受电弓相对于所述底座位置的调节组件,所述受电弓通过压力调节器设置于所述调节组件上;线路的中部向下弯曲时,线路对受电弓施加向下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克服配重块的作用力,使受电弓向下运动一定距离,从而使得受电弓与线路保持合理的接触压力,防止受电弓或线路损坏。技术研发人员:赵俊波,袁道福,陈林,朱正明,薛召,包超峰,谭超,夏志兵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9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5152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