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  正文

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5 13:44:40

本技术涉及储能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提供的储能系统包括电池装置、逆变器装置和光伏装置,光伏装置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逆变器装置用于将光伏装置产生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而电池装置则可以用于储存电能。

2、为了增加储能系统的电能储存量,通常都会配置多个电池装置,且将多个电池装置沿竖向重叠设置。由于沿竖向重叠设置的多个电池装置容易出现晃动的问题,甚至容易倾倒,故又有相关技术通过支架将各个电池装置固定在墙壁等安装位置,以提高稳固程度。

3、但是,相关技术需要使用至少两个支架将电池装置的至少两个位置连接于墙壁等安装位置,才能将一个电池装置稳定地固定在墙壁等安装位置上,操作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系统,其能够减少将电能装置固定在墙壁等安装位置的支架数量,简化操作。

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能系统,包括:

4、电能装置;以及,

5、支架,支架包括背板和连接于背板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分别连接于电能装置的两侧,背板用于装配于安装位置。

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侧板相对且间隔分布,且两个侧板连接于电能装置相对的两侧。

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侧板设置有第一长孔,储能系统还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长孔后与电能装置连接,且第一紧固件能在第一长孔内沿其长度延伸方向移动,以调节电能装置与背板的间距。

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背板设置有第二长孔,储能系统还包括第二紧固件,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二长孔后能与安装位置连接,且第二紧固件能在第二长孔内沿其长度延伸方向移动。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背板还设置有第三长孔,储能系统还包括第三紧固件,第三紧固件穿过第三长孔后能与安装位置连接,且第三紧固件能在第三长孔内沿其长度延伸方向移动;其中,第二长孔的长度延伸方向和第三长孔的长度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储能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电能装置和至少两个支架,至少两个支架与至少两个电能装置一一对应地连接,且至少两个电能装置依次重叠设置。

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能装置设置有凸起和凹槽,一个电能装置的凸起能与另一个电能装置的凹槽插接。

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能装置包括电能组件和连接于电能组件的支撑件,支撑件设置有凸起或凹槽。

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侧板与支撑件连接。

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储能系统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同时与两个电能装置的支撑件连接。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系统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包括电能装置和支架,支架包括背板和连接于背板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分别连接于电能装置的两侧,背板用于装配于安装位置。由于支架的两个侧板能够分别连接于电能装置的两侧,故只需要使用一个支架就能够将电能装置的两个位置连接于墙壁等安装位置,减少了支架的使用和装配,进而简化了通过支架将电能装置装配于安装位置的操作,并且能够通过减少支架的使用数量而降低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220)相对且间隔分布,且两个所述侧板(220)连接于所述电能装置(100)相对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20)设置有第一长孔(221),所述储能系统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长孔(221)后与所述电能装置(100)连接,且所述第一紧固件能在所述第一长孔(221)内沿其长度延伸方向移动,以调节所述电能装置(100)与所述背板(210)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210)设置有第二长孔(211),所述储能系统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长孔(211)后能与所述安装位置(020)连接,且所述第二紧固件能在所述第二长孔(211)内沿其长度延伸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210)还设置有第三长孔(212),所述储能系统还包括第三紧固件,所述第三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三长孔(212)后能与所述安装位置(020)连接,且所述第三紧固件能在所述第三长孔(212)内沿其长度延伸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第二长孔(211)的长度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三长孔(212)的长度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电能装置(100)和至少两个所述支架(200),至少两个所述支架(200)与至少两个所述电能装置(100)一一对应地连接,且至少两个所述电能装置(100)依次重叠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装置(100)设置有凸起(101)和凹槽,一个所述电能装置(100)的所述凸起(101)能与另一个所述电能装置(100)的所述凹槽插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装置(100)包括电能组件(110)和连接于所述电能组件(110)的支撑件(120),所述支撑件(120)设置有所述凸起(101)或所述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20)与所述支撑件(12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还包括连接件(300),所述连接件(300)同时与两个所述电能装置(100)的所述支撑件(120)连接。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储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能系统;储能系统包括电能装置和支架,支架包括背板和连接于背板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分别连接于电能装置的两侧,背板用于装配于安装位置。本技术的储能系统能够减少将电能装置固定在墙壁等安装位置的支架数量,简化操作。技术研发人员:延浩,于谋展,王建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公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27技术公布日:2024/7/18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0/26891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