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船舶设备制造技术 > 一种小型无人船布放和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小型无人船布放和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6:32:13

本申请涉及无人船回收和释放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型无人船布放和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无人船已广泛应用于水上监测、搜救等作业。在这些作业场景中,无人船通常可从岸边或者从有人船上进行布放和回收,这就需要布放回收装置具有方便携带、操作简单、效率高、可调节等特点。同时,为了能适应恶劣环境下的作业,还需要考虑无人船的回收操作过程具有抗风浪的能力。

2、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无人船布放和回收装置目前存在着使用不够简便灵活、对恶劣环境下的布放回收缺乏有效的辅助手段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回收成功率,便于在船或岸上小船转运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小型无人船布放和回收装置。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小型无人船布放和回收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小型无人船布放和回收装置,包括有回收笼,所述回收笼的内部开设有回收腔,所述回收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装载底板,所述回收笼的侧壁设置有导引门,通过所述导引门将所述装载底板自所述回收腔的内部释放,所述装载底板上设置有装载限位组件,所述回收笼相对于所述导引门的位置设置有开门限位组件。

4、可选的,所述装载限位组件包括有位于所述装载底板上相对设置的滑块,所述滑块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板,相对的两个所述滑块上的限位板相对设置,两个相对的所述限位板沿着自上而下的高度方向逐渐朝向相对靠近的一侧倾斜设置。

5、可选的,所述限位板上转动连接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的一端自所述限位板的工作面伸出。

6、可选的,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滑块铰接设置,所述滑块相对于所述限位板的位置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端部与所述限位板铰接设置,所述滑块上设置有驱动所述推杆伸缩的驱动件。

7、可选的,所述装载底板上相对于所述滑块的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滑槽的内部且相对滑动连接,所述装载底板上相对于滑块的位置水平设置有双向丝杠,所述双向丝杠的轴线沿着相对的两个所述滑块之间连线方向设置,所述双向丝杠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块螺纹连接,所述双向丝杠的端部设置有驱动所述双向丝杠转动的驱动件。

8、可选的,所述装载底板上相对设置有挡板,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挡板之间的连线与相对的两个所述滑块之间的连线垂直设置,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挡板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沿着自上而下的高度方向逐渐朝向相对靠近的方向设置。

9、可选的,所述开门限位组件包括有位于所述回收笼相对于所述导引门的位置水平固定连接的卡盘,所述卡盘上竖直开设有卡孔,所述卡孔沿着所述卡盘的周向开设多个,所述导引门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销套,当所述导引门进行转动时,所述销套分别与所述卡孔一一相对,所述销套与所述卡孔通过固定销相对固定。

10、可选的,所述回收笼相对于所述导引门的侧壁转动连接有卡扣,所述卡扣靠近所述回收笼内部的一侧水平开设有卡槽,当所述装载底板位于所述回收笼中时,所述卡槽与所述装载底板相对,所述装载底板伸入到所述卡槽的内部,所述装载底板上竖直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卡扣上竖直开设有第二定位孔,当所述装载底板位于所述卡槽的内部时,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相对,所述装载底板与所述卡扣通过固定销相对固定。

11、可选的,所述装载底板包括有位于中心的装载部以及位于装载部四周的连接部,所述装载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装载部呈弧形结构设置,且所述装载部的弧线中心位于所述装载部的上方。

12、可选的,所述回收笼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气囊,当所述回收笼放置在水中时,所述气囊对所述回收笼提供浮力。

1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4、1.针对传统回收装置在恶劣海况下进行回收、释放时易出现大船和小船相撞的问题,本申请在回收笼的多限位卡盘上根据需求插入固定销,手动控制四扇挡板的开合朝向及角度,通过挡板对无人船在驶入、驶出回收笼时的前进方向进行引导,在大风浪时增大了船驶入和驶出的成功率。

15、2.针对现有回收装置不易对无人船进行装卸和移动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回收笼和装载底板可分离式的结构,其中底板上安装有万向轮,底板既可以用于无人船在回收、释放时的承重,也方便了无人船在岸/船上的运输和装卸过程。

16、3.针对传统回收笼中导向轮间距固定不可调节,在面向不同大小无人船适用度不高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可通过电动或手动方式改变间距及倾角的无人船底板,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不同尺寸的船调整导向轮间距及倾角,在无人船驶入驶出过程中可以发挥更好的导引作用,同时可起到固定作用。

17、4.在申请中,考虑到无人船底部形状有平底型、双体船型、浅v型、深v型等,将底板中间设置为弧线型,可以更好的与无人船底部相贴合,提高无人船在装载底板上的稳定程度,同时更好的保证了导向轮对无人船在回收布放过程中的夹紧作用。

18、5.针对现有回收装置连接方式单一、适用场景受限的问题,本申请只针对无人船回收笼进行设计,设计的回收笼支持多种连接方式,提升设备可以选择刚性连接或者采用吊车吊绳的柔性连接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小型无人船布放和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回收笼(1),所述回收笼(1)的内部开设有回收腔(11),所述回收腔(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装载底板(2),所述回收笼(1)的侧壁设置有导引门(14),通过所述导引门(14)将所述装载底板(2)自所述回收腔(11)的内部释放,所述装载底板(2)上设置有装载限位组件(3),所述回收笼(1)相对于所述导引门(14)的位置设置有开门限位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小型无人船布放和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限位组件(3)包括有位于所述装载底板(2)上相对设置的滑块(32),所述滑块(32)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板(36),相对的两个所述滑块(32)上的限位板(36)相对设置,两个相对的所述限位板(36)沿着自上而下的高度方向逐渐朝向相对靠近的一侧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小型无人船布放和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36)上转动连接有导向轮(38),所述导向轮(38)的一端自所述限位板(36)的工作面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小型无人船布放和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36)与所述滑块(32)铰接设置,所述滑块(32)相对于所述限位板(36)的位置设置有推杆(37),所述推杆(37)的端部与所述限位板(36)铰接设置,所述滑块(32)上设置有驱动所述推杆(37)伸缩的驱动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小型无人船布放和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底板(2)上相对于所述滑块(32)的位置开设有滑槽(33),所述滑块(32)位于所述滑槽(33)的内部且相对滑动连接,所述装载底板(2)上相对于滑块(32)的位置水平设置有双向丝杠(34),所述双向丝杠(34)的轴线沿着相对的两个所述滑块(32)之间连线方向设置,所述双向丝杠(3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块(32)螺纹连接,所述双向丝杠(34)的端部设置有驱动所述双向丝杠(34)转动的驱动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小型无人船布放和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底板(2)上相对设置有挡板(31),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挡板(31)之间的连线与相对的两个所述滑块(32)之间的连线垂直设置,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挡板(31)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沿着自上而下的高度方向逐渐朝向相对靠近的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小型无人船布放和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门限位组件(4)包括有位于所述回收笼(1)相对于所述导引门(14)的位置水平固定连接的卡盘(41),所述卡盘(41)上竖直开设有卡孔(42),所述卡孔(42)沿着所述卡盘(41)的周向开设多个,所述导引门(1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销套(141),当所述导引门(14)进行转动时,所述销套(141)分别与所述卡孔(42)一一相对,所述销套(141)与所述卡孔(42)通过固定销相对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小型无人船布放和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笼(1)相对于所述导引门(14)的侧壁转动连接有卡扣(100),所述卡扣(100)靠近所述回收笼(1)内部的一侧水平开设有卡槽,当所述装载底板(2)位于所述回收笼(1)中时,所述卡槽与所述装载底板(2)相对,所述装载底板(2)伸入到所述卡槽的内部,所述装载底板(2)上竖直开设有第一定位孔(21),所述卡扣(100)上竖直开设有第二定位孔(101),当所述装载底板(2)位于所述卡槽的内部时,所述第一定位孔(21)与所述第二定位孔(101)相对,所述装载底板(2)与所述卡扣(100)通过固定销相对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小型无人船布放和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底板(2)包括有位于中心的装载部(22)以及位于装载部(22)四周的连接部(23),所述装载部(22)与所述连接部(23)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装载部(22)呈弧形结构设置,且所述装载部(22)的弧线中心位于所述装载部(22)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小型无人船布放和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笼(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气囊(5),当所述回收笼(1)放置在水中时,所述气囊(5)对所述回收笼(1)提供浮力。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一种小型无人船布放和回收装置,包括有回收笼,所述回收笼的内部开设有回收腔,所述回收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装载底板,所述回收笼的侧壁设置有导引门,通过所述导引门将所述装载底板自所述回收腔的内部释放,所述装载底板上设置有装载限位组件,所述回收笼相对于所述导引门的位置设置有开门限位组件。本申请具有提高回收成功率,便于在船或岸上小船转运的情况。技术研发人员:王博,何晓,田思佳,张军敏,高龙,蔺文卓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系统工程研究院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4/2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411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