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铁路车辆辅助装置的制造及其改造技术 > 一种防撞装置及铁路货车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防撞装置及铁路货车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8:25:11

本申请属于防撞缓冲装置的,尤其涉及一种防撞装置及铁路货车。

背景技术:

1、铁路货车以货物为主要运输对象,按用途可分为通用货车和专用货车。通用货车是指适用于运输多种货物的车辆,如敞车、棚车、平车等。专用货车是指运输某一种货物的车辆,如煤车、集装箱车、散装水泥车等。

2、铁路货车制造工艺流程通常包括原材料下料-配件加工制作-车体铆焊组装-车体油漆喷涂-制动钩缓组装等步骤。在车体铆焊组装完成之后,制动钩缓组装之前,需要进行整车油漆喷涂。

3、在完成整车油漆喷涂完成后,车辆捣运及停放过程中,前后两车的冲击座相互碰撞,容易造成车辆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铁路货车制造流程中,前后两车冲击座碰撞,造成车辆损坏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撞装置及铁路货车。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撞装置,安装于铁路货车的冲击座上,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冲击座可拆卸连接;受力件,与所述支撑件间隔设置,所述受力件具有受力面;第一缓冲件,设置在所述受力件和所述支撑件之间;其中,在所述受力件的受力面受冲击作用下,所述受力件朝向所述支撑件方向运动,并压缩所述第一缓冲件。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冲击座卡接。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冲击座具有座口,所述支撑件包括主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冲击座的座口内,并分别与所述座口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卡接。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悬臂和止挡臂,所述悬臂连接于所述主体和所述止挡臂,所述悬臂和所述止挡臂呈夹角设置;所述悬臂位于所述座口内,所述止挡臂穿出所述座口并和所述主体分别位于所述座口两侧,所述止挡臂与所述冲击座卡接。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重力方向平行,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方,所述止挡臂朝上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开口朝下的卡口,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卡口卡接在所述冲击座上,所述冲击座部分位于所述卡口内;

7、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部和两个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连线的中线上。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还包括多个限位块,多个所述限位块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件的主体上,且分别与所述座口沿第二方向的两侧接触,以对所述防撞装置在第二方向限位,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撞装置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与所述受力件固定连接,且沿所述第一缓冲件的伸缩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件的主体。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的主体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支柱;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缓冲件设置在所述受力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导向通孔,所述导向件部分位于所述导向通孔内,并与所述导向通孔沿所述第一缓冲件的伸缩方向滑动连接,以使所述导向件沿所述第一缓冲件的伸缩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件的主体;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间隔设置,所述支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形成用于避让所述导向件的避让腔。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件套设于所述导向件。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撞装置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件,且位于所述受力件与所述支撑件之间;沿所述第一缓冲件的伸缩方向,所述限位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缓冲件的长度。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受力件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缓冲件。

14、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铁路货车,包括:冲击座和本申请第一方面所提供的防撞装置,所述防撞装置的支撑件与所述冲击座可拆卸连接。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冲击座面接触。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铁路货车包括两个冲击座和两个所述防撞装置,两个所述冲击座分别设置在所述铁路货车长度方向两侧,两个所述防撞装置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冲击座上。

17、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本发明所提供的防撞装置安装在铁路货车的冲击座上,包括支撑件、受力件和第一缓冲件,本申请防撞装置通过支撑架与铁路货车的冲击座可拆卸连接,支撑件和受力件间隔设置,第一缓冲件设置在受力件和支撑件之间,这样设计后,当相邻两两车发生碰撞时,碰撞产生的冲击力首先传到受力件上,然后传到第一缓冲件上,第一缓冲件受力形变吸收并消耗大部分冲击力,剩余部分冲击力再传到支撑件和冲击座,第一缓冲件使得传导在冲击座上的冲击力减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相邻两铁路货车的冲击座碰撞造成车辆损坏的情况。本申请防撞装置通过支撑件与铁路货车的冲击座可拆卸连接,使得防撞装置可以在车体油漆喷涂后车辆倒运及停放前安装在冲击座上、发挥防撞、缓冲作用,制动钩缓组装之前能从冲击座上拆卸,不影响制动钩缓组装工艺的进程。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撞装置,安装于铁路货车的冲击座(10)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0)与所述冲击座(10)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座(10)具有座口(10a),所述支撑件(20)包括主体(21)、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23),所述第一连接部(2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3)均与所述主体(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2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3)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2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3)位于所述冲击座(10)的座口(10a)内,并分别与所述座口(10a)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2)包括悬臂(221)和止挡臂(222),所述悬臂(221)连接于所述主体(21)和所述止挡臂(222),所述悬臂(221)和所述止挡臂(222)呈夹角设置;所述悬臂(221)位于所述座口(10a)内,所述止挡臂(222)穿出所述座口(10a)并和所述主体(21)分别位于所述座口(10a)两侧,所述止挡臂(222)与所述冲击座(10)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重力方向平行,所述第一连接部(22)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3)上方,所述止挡臂(222)朝上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部(22)和两个第二连接部(23),所述第一连接部(22)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23)连线的中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0)还包括多个限位块(24),多个所述限位块(24)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件(20)的主体(21)上,且分别与所述座口(10a)沿第二方向的两侧接触,以对所述防撞装置在第二方向限位,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装置还包括导向件(50),所述导向件(50)与所述受力件(30)固定连接,且沿所述第一缓冲件(40)的伸缩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件(20)的主体(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0)的主体(21)包括第一支撑板(211)、第二支撑板(212)和支柱(21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40)套设于所述导向件(50)。

11.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装置还包括限位件(60),所述限位件(60)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件(20),且位于所述受力件(30)与所述支撑件(20)之间;沿所述第一缓冲件(40)的伸缩方向,所述限位件(60)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缓冲件(40)的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限位件(60)与所述受力件(30)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缓冲件(70)。

13.一种铁路货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击座(10)和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撞装置,所述防撞装置的支撑件(20)与所述冲击座(10)可拆卸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铁路货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0)与所述冲击座(10)面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铁路货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路货车包括两个所述冲击座(10)和两个所述防撞装置,两个所述冲击座(10)分别设置在所述铁路货车长度方向两侧,两个所述防撞装置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冲击座(10)上。

技术总结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防撞装置及铁路货车,属于防撞缓冲装置的技术领域。防撞装置安装于铁路货车的冲击座上,包括支撑件、受力件和第一缓冲件,支撑件与冲击座可拆卸连接,受力件与支撑件间隔设置,受力件具有受力面,第一缓冲件设置在受力件和支撑件之间,在受力件的受力面受冲击作用下,受力件朝向支撑件方向运动,并压缩第一缓冲件。第一缓冲件受力形变吸收并消耗部分冲击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相邻两铁路货车的冲击座碰撞造成损坏的情况。防撞装置通过支撑件与铁路货车的冲击座可拆卸连接,使得防撞装置可以在车体油漆喷涂后车辆倒运及停放前安装在冲击座上、发挥防撞缓冲作用,制动钩缓组装之前能从冲击座上拆卸,不影响制动钩缓组装工艺的进程。技术研发人员:张锋毅,李淋,吴代年,杨欣欣,魏波滢,刘涛,王海峰,熊伟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1/5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3167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