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供热炉灶,通风,干燥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换热器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  正文

换热器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0:50:08

本发明涉及空调,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1、空调器是一种常用于调节室内环境温度和湿度的电器设备。随着用户对于空调器的要求的提升,空调器的设计逐渐小型化;这样一来,空调器搭载的换热器也逐渐小型化、形状多样化,以便于换热器能够可靠地安装于空调器有限的内部空间中,例如:呈圆柱状的柜式空调器搭载的换热器具有一定的弧度,且大致呈l字型。

2、相关技术中,为了避免具有一定弧度的换热器的风阻过大,将换热器的多个翅片沿竖向层叠设置,即可避免换热器的多个翅片之间的间隙在换热器的弯折部位减小而导致风阻增大。

3、但是,将换热器的多个翅片沿竖向层叠设置,使翅片上形成的冷凝水难以流出,从而对送风性能、耐结霜能力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可靠地排出翅片上形成的冷凝水,改善对送风性能、耐结霜性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

3、第一翅片,第一翅片设置有第一排水路径,用于导出第一翅片上形成的冷凝水;以及,

4、第二翅片,第二翅片和第一翅片沿设定方向层叠排布,第二翅片设置有第二排水路径,用于导出第二翅片上形成的冷凝水;其中,

5、第一排水路径和第二排水路径沿设定方向依次排布,且第一排水路径还用于将冷凝水导流至第二排水路径。

6、通过分别在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设置第一排水路径和第二排水路径,能够可靠地将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形成的冷凝水排出,改善冷凝水在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积累的问题,有效地减少了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表面的冷凝水残留量,改善冷凝水残留对于送风性能、耐结霜性能的不良影响。

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排水路径包括第一排水板,第一排水板的第一端与第一翅片连接,且第二端向第二排水路径延伸,用于将第一翅片上形成的冷凝水导流至第二排水路径。

8、通过第一排水板将第一翅片形成的冷凝水引流至第二排水路径,有利于形成连续的排水效果,减少水滴在第一排水路径积存的问题。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排水板具有相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朝向第一翅片的迎风侧,第二面朝向第一翅片的背风侧,第二面用于将第一翅片上形成的冷凝水导流至第二排水路径。

10、第一排水板的第二面朝向第一翅片的背风侧,即第二面为背风的一面;当风吹过第一翅片时,第一翅片形成的冷凝水能够在风的作用下流向第一排水板,且沿第二面流下,并在第二面的引导下可靠地流向第二排水路径,进而确保第一翅片形成的冷凝水可靠地排出。

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排水路径包括第二排水板,第二排水板的一端与第二翅片和第二端连接,且另一端向远离第一翅片的方向延伸;第二排水板包括第三面和第四面,第三面朝向第二翅片的迎风侧,第四面朝向第二翅片的背风侧,第四面用于导出第二翅片上形成的冷凝水和从第二面流下来的冷凝水。

12、将第二排水板与第二翅片连接的一端同时与第一排水板的第二端连接,能够确保冷凝水在第一排水路径和第二排水路径流动的连续性,进而确保冷凝水可靠地从翅片被排出。

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端的宽度大于第二端的宽度,且第二端位于第二排水路径的上方;第二端的至少一侧与第二排水路径形成排水间隙,排水间隙用于使第二翅片上形成的冷凝水流入第二排水路径。

14、将第一排水板的第二端的宽度缩小,能够使第一排水板的第二端和第二排水路径之间形成间隙,进而确保第二翅片形成的冷凝水能够可靠地流向第二排水路径,并从第二排水路径排出,改善了第一排水板阻碍第二翅片产生的冷凝水排出的问题。

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排水路径还包括引流件,引流件与第一排水板连接,引流件设置有引流斜面,且引流斜面的一端靠近第一端且与第一翅片连接,另一端向第二端延伸,引流斜面用于引导第一翅片上形成的冷凝水流向第二排水路径。

16、通过引流件的设置,能够进一步确保第一翅片上形成的冷凝水,可靠地通过第一排水路径引流至第二排水路径,即确保第一翅片上形成的冷凝水能够可靠地排出。

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翅片的边缘设置有缺口,第一排水板位于缺口处;其中,缺口具有弧形边,第一排水板呈弧形,第一排水板连接于弧形边处。

18、在第一翅片的边缘设置具有弧形边的缺口,并将弧形的第一排水板连接于弧形边处,一方面确保冷凝水从第一翅片流向第一排水板时,流水路径的宽幅较大,即确保冷凝水能够可靠地流向第一排水板;另一方面冷凝水从第一翅片流向第一排水板的流水路径大致成弧形,还能够抑制空气侧通风阻力增大的问题。

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缺口还包括两条直边,两条直边分别连接于弧形边的两端,且两条直边之间的间距从靠近弧形边的一端至远离弧形边的一端逐渐增大。

20、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抑制空气侧通风阻力增大的问题。

2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翅片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引流部,第一引流部的一端与第一排水路径连接,且第一引流部与第一排水路径连接的一端的高度低于第一引流部远离第一排水路径的一端的高度,第一引流部用于将第一翅片形成的冷凝水引流至第一排水路径。

22、设置倾斜分布的第一引流部,能将第一翅片上形成的冷凝水可靠、高效地引流至第一排水路径,进而有效地改善冷凝水在第一翅片上积累的问题。

2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引流部包括第一引流面和第二引流面,第一引流面连接于第一排水路径和第二引流面之间,第一引流面与横向平面的夹角角度不同于第二引流面与横向平面的夹角角度。

24、如此设置,能够利用第一引流面和第二引流面汇聚、引流第一翅片上形成的冷凝水,进而确保冷凝水高效、可靠地排出。

2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引流面与横向平面的夹角角度大于第二引流面与横向平面的夹角角度。

26、倾斜角度相对较小的第二引流面不仅可以引导冷凝水的流动,还能够对第一翅片上形成的冷凝水进行可靠地汇集,而倾斜角度相对较大的第一引流面则可以快速高效地将冷凝水引导至第一排水路径;这样一来,即可确保第一翅片上形成的冷凝水被可靠地排出。

2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引流面与横向平面的夹角角度为20°-30°,第二引流面与横向平面的夹角角度为5°-7°。

28、优化第一引流面和第二引流面的角度,即可高效、可靠地排出第一翅片上形成的冷凝水。

2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翅片连接有插接柱,插接柱设置有通孔;换热器还包括第一传热管,第一传热管插接于通孔;第一引流面具有沿其倾斜方向延伸的参考线,参考线与插接柱远离第一翅片的一端相切。

30、如此设置,能够确保第一翅片上形成的冷凝水可靠地流向第一引流面,并在第一引流面的引流作用下可靠地流向第一排水板,从而确保第一翅片上形成的冷凝水高效地流出。

3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翅片还设置有第二引流部;插接柱具有迎风面和背风面,第二引流部位于迎风面的侧边,且第二引流部的一端与插接柱连接,第二引流部与插接柱连接的一端的高度低于第二引流部远离插接柱的一端的高度。

32、如此设置,能够通过第二引流部确保第一翅片靠近迎风侧的边缘处形成的冷凝水可靠地流向插接柱,之后再流向第一引流部,并在第一引流部的引导下可靠地流向第一排水路径,从而确保第一翅片上形成的冷凝水被可靠地排出,改善冷凝水残留在第一翅片的问题。

3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引流部与横向平面的夹角角度为20°-30°。

34、优化第二引流部的角度,一方面确保第二引流部可靠地引导冷凝水流动,另一方面减小第二引流部的设置造成的通风阻力。

3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排水路径设置于第一翅片的背风侧,且第二排水路径设置于第二翅片的背风侧;或者,

36、第一排水路径设置于第一翅片的迎风侧,且第二排水路径设置于第二翅片的迎风侧。

37、将排水路径设置于迎风侧或背风侧都可以将翅片形成的冷凝水排出;其中,当排水路径设置于背风侧时,冷凝水会更加顺畅地排出,而且设置于背风侧的排水路径导致的风阻更小,不容易影响换热器的传热性能。

3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均呈圆形或弧形。

39、将翅片设置成圆形或弧形,更有利于将换热器装配于空调器有限地内部空间中,有利于小型化设计,并确保良好的换热效果。

4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换热器包括多个第一传热管和多个第二传热管,多个第一传热管和多个第二传热管均与第一翅片插接,且多个第一传热管沿第一圆形参考线依次间隔分布,多个第二传热管沿第二圆形参考线依次间隔分布,第一圆形参考线和第二圆形参考线呈同心圆,且两者的圆心与第一翅片的圆心重合。

41、设置多个呈同心圆状分布的传热管,能够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4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第一翅片的径向,第一传热管和第二传热管错位分布。

43、错位设置两圈传热管,能够确保空气流过翅片时,可靠地流经传热管,进而提高换热性能。

4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换热器还包括第三翅片,第三翅片呈圆形或弧形;第一翅片设置于第三翅片的外周侧,且第一翅片的圆心与第三翅片的圆心重合。

45、沿径向设置至少两个翅片,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4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翅片设置有的第三排水路径,用于导出第三翅片上形成的冷凝水。

47、在第三翅片设置第三排水路径,能够有效地排出第三翅片上形成的冷凝水,减少第三翅片上的冷凝水残留,改善冷凝水残留对于送风性能、耐结霜性能的不良影响。

4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排水路径设置于第三翅片的迎风侧或背风侧。

49、将排水路径设置于迎风侧或背风侧都可以将翅片形成的冷凝水排出;其中,当排水路径设置于背风侧时,冷凝水会更加顺畅地排出,而且设置于背风侧的排水路径导致的风阻更小,不容易影响换热器的传热性能。

5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换热器包括多个第一传热管和多个第二传热管,多个第一传热管均与第一翅片插接,且沿第一翅片的周向依次间隔分布;多个第二传热管均与第三翅片插接,且沿第三翅片的周向依次间隔分布。

51、在第一翅片和第三翅片均设置传热管,能够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5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第一翅片的径向,第一传热管和第二传热管错位分布。

53、将第一传热管和第二传热管错位分布,能够确保空气流过翅片时,可靠地流经各个传热管,进而提高换热性能。

5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换热器还包括多个第一传热管,多个第一传热管均设置于第一翅片,且沿第一翅片的周向依次等间距的间隔分布;其中,第一翅片的宽幅满足以下公式:d≥0.2×r2+2.8,d为第一翅片的宽幅,r为第一传热管的外径。

55、根据传热管的外径优化翅片的宽幅,能够确保换热器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并同时确保换热器的小型化设计。

5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贯流风叶和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换热器,壳体设置有出风口,贯流风叶和换热器均设置于壳体内,贯流风叶用于将经过换热器换热的空气从出风口吹出。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4/20268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