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供热炉灶,通风,干燥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加湿结构及冷暖机组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加湿结构及冷暖机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0:51:02

本申请涉及加湿设备的,尤其涉及一种加湿结构及冷暖机组。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冷暖机组中新增高效的加湿功能愈发普遍。目前市面上的加湿器按照工作原理主要可分为三类:超声波加湿器、电加热式加湿器和蒸发式加湿器。超声波加湿器需要使用纯净水,若使用自来水会产生白粉现象,将水中的杂质颗粒沉积在室内;电加热式加湿器采用高温加热使水蒸发,加湿量较大,但能耗较高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蒸发式加湿器的原理是自然蒸发,通过风机带走加湿件上的水分达到加湿的效果,同时滤网能够过滤水中的杂质和空气中的细菌粉尘,对人体健康和舒适性非常友好,缺点是加湿量较低。而用于冷暖机组中的加湿模块,应优先考虑舒适性最好的蒸发式加湿,在面对冷暖机组体积逐渐小型化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利用冷暖机组内部的有限空间来实现较大的加湿量已经成为现阶段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结构及冷暖机组,通过合理的加湿风道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加湿量,进而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难题。

2、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方面,提供一种加湿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

4、加湿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加湿组件与所述第一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二风道;所述加湿组件包括接水件和加湿件,所述加湿件置于所述接水件中,所述接水件的水平间距为b,所述第一风道的最大水平间距为x,所述第二风道的最大水平间距为y,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之间的水平间距为l,其中l=x+y+b,x+y=0.44l,且x>y;

5、气流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加湿件的上方。

6、进一步地,0.22l≤x≤0.315l,0.125l≤y<0.22l。

7、进一步地,35mm≤x≤50mm。

8、进一步地,所述加湿件的顶部与所述气流驱动组件的底部之间的竖直间距为c,其中5mm≤c≤10mm。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道的上部分设置有第一导风部,所述第一导风部包括与所述加湿件的端面平行设置的第一竖直面、以及自所述第一竖直面朝所述第一内壁面倾斜延伸形成的第一导风斜面。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风斜面与竖直平面之间形成有夹角α,α与x之间为正比关系。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风道的上部分设置有第二导风部,所述第二导风部包括与所述加湿件的另一端面平行设置的第二竖直面、以及自所述第二竖直面朝所述第二内壁面倾斜延伸形成的第二导风斜面。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风斜面与竖直平面之间形成有夹角β,β与y之间为正比关系。

13、进一步地,所述加湿件的竖直高度为h1,所述接水件的竖直高度为h2,所述加湿件的底部与所述接水件的内底面接触,其中1/4h1≤h2≤1/2h1。

14、进一步地,所述接水件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均连通,所述气流驱动组件的底部为第二进风口,所述气流驱动组件内形成有风机腔,所述壳体的外壁面开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风机腔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

15、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外壁面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间隔设置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且在竖直高度上高于所述第一进风口。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三导风斜面。

17、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冷暖机组,包括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加湿结构。

18、进一步地,所述接水件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均连通,所述气流驱动组件的底部为第二进风口,所述气流驱动组件内形成有风机腔,所述壳体的外壁面开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风机腔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壳体的外壁面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间隔设置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且在竖直高度上高于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冷暖机组包括加湿模式和非加湿模式,当运行加湿模式时,所述第一进风口为机组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为机组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为机组回风口;当运行非加湿模式时,所述第一进风口为机组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为机组出风口。

19、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蒸发式加湿是通过气流带走加湿件中的水分以达到加湿的目的,而加湿件本身具有较大的阻力,因此需要对由壳体、接水件、加湿件和气流驱动组件组成的加湿风道参数进行设计,壳体内设置了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这两个风道是通过加湿组件与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之间的空隙形成的,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引导气流通过加湿件,从而实现加湿效果;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最大水平间距(x和y)与接水件的水平间距(b)以及壳体内壁之间的总水平间距(l)之间有着特定的关系l=x+y+b,x+y=0.44l,且x>y,这种设计是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通过优化风道的大小和布局,以最大化气流的流量和流速,进而提升加湿效果,而且不会过多地占用内部的安装空间,实现了在有限空间内达到最大加湿量的目的;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湿效果不佳的技术难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0.22l≤x≤0.315l,0.125l≤y<0.22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35mm≤x≤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件(3)的顶部与所述气流驱动组件(4)的底部之间的竖直间距为c,其中5mm≤c≤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6)的上部分设置有第一导风部(8),所述第一导风部(8)包括与所述加湿件(3)的端面平行设置的第一竖直面、以及自所述第一竖直面朝所述第一内壁面倾斜延伸形成的第一导风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斜面与竖直平面之间形成有夹角α,α与x之间为正比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7)的上部分设置有第二导风部(9),所述第二导风部(9)包括与所述加湿件(3)的另一端面平行设置的第二竖直面、以及自所述第二竖直面朝所述第二内壁面倾斜延伸形成的第二导风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斜面与竖直平面之间形成有夹角β,β与y之间为正比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件(3)的竖直高度为h1,所述接水件(2)的竖直高度为h2,所述加湿件(3)的底部与所述接水件(2)的内底面接触,其中1/4h1≤h2≤1/2h1。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件(2)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6)、所述第二风道(7)均连通,所述气流驱动组件(4)的底部为第二进风口,所述气流驱动组件(4)内形成有风机腔,所述壳体(1)的外壁面开设有第一出风口(501),所述风机腔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50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外壁面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501)间隔设置的第二出风口(502),所述第二出风口(502)与所述第一风道(6)连通,且在竖直高度上高于所述第一进风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501)处设置有第三导风斜面。

13.一种冷暖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加湿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冷暖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件(2)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6)、所述第二风道(7)均连通,所述气流驱动组件(4)的底部为第二进风口,所述气流驱动组件(4)内形成有风机腔,所述壳体(1)的外壁面开设有第一出风口(501),所述风机腔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501),所述壳体(1)的外壁面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501)间隔设置的第二出风口(502),所述第二出风口(502)与所述第一风道(6)连通,且在竖直高度上高于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冷暖机组包括加湿模式和非加湿模式,当运行加湿模式时,所述第一进风口为机组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501)为机组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502)为机组回风口;当运行非加湿模式时,所述第一进风口为机组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502)为机组出风口。

技术总结本申请公开一种加湿结构及冷暖机组,加湿结构包括:壳体、加湿组件和气流驱动组件,所述壳体的内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所述加湿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加湿组件与所述第一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二风道;所述加湿组件包括接水件和加湿件,所述加湿件置于所述接水件中,所述接水件的水平间距为b,所述第一风道的最大水平间距为x,所述第二风道的最大水平间距为y,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之间的水平间距为L,其中L=x+y+b,x+y=0.44L,且x>y;所述气流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加湿件的上方。本申请通过合理的加湿风道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加湿量,进而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难题。技术研发人员:严凯鹏,吴海斌,雷朋飞,宗毅,蔡远登,范干,付杰,肖富匀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18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4/20276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