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清洁锅炉排渣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1:08:40
本技术属于燃烧锅炉,具体涉及一种自清洁锅炉排渣系统。
背景技术:
1、在锅炉燃烧的过程中,灰渣的排放和处理一直受到重点关注,往往需要配置对应的排渣系统以满足锅炉燃料更换的需要。灰渣在排渣系统内部的积蓄问题,是影响排渣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灰渣细小,部分掉落的灰渣没有进入传输灰渣的组件内,从而直接掉落于排渣系统的下方,随着掉落灰渣的不断累积,可能会引发链条脱轨、链条磨损加剧及等设备损坏问题。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中通常会为排渣系统配备清扫机构,用以及时排除灰渣,但是,清扫机构通常缺失收集能力,将清扫堆积的灰渣向系统外部的传输能力较弱,导致系统的自清洁效果较差。
2、因此,亟需一种自清洁锅炉排渣系统,以提高锅炉排渣系统的自清洁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清洁锅炉排渣系统,通过提高清扫机构向外排出灰渣的能力,进而提高锅炉排渣系统的自清洁能力。
2、本申提供了一种自清洁锅炉排渣系统,包括干渣机、碎渣机、斗式提升机、转运组件及上述细灰输送组件。干渣机用于干燥锅炉排出的渣料,碎渣机用于粉碎干渣机干燥的渣料,斗式提升机与碎渣机的出料口相对应,用于运输经过碎渣机粉碎的渣料。
3、转运组件包括传输带和清扫链,传输带用于接收并转运锅炉排出的渣料,干渣机设置于传输带的周侧,碎渣机与传输带的出料口相对应,清扫链设置于传输带的下方,清扫链包括多个转动轮和链条,链条套接于多个转动轮,且链条与多个转动轮相啮合,细灰输送组件设置于传输带的下方,用于接收清扫链清理的渣料。
4、其中,转运组件还包括转运外壳,传输带和清扫链设置于转运外壳内,转运外壳上设置有渣料清扫口,渣料清扫口凸出于转运外壳的外表面,并延伸至细灰输送组件内。提高锅炉排渣系统的自清洁能力。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设置渣料清扫口,便于转运外壳与细灰输送组件相连接,促进渣料进入细灰输送组件,提高锅炉排渣系统的自清洁能力,其次,通过使渣料清扫口突出转运外壳的外表面,并延伸至细灰输送组件内,一方面,能够更好的约束渣料的移动路径,促进渣料进入细灰输送组件内,另一方面,也能够减少渣料裸露于排渣系统外部,降低渣料向排渣系统以外的扩散风险。
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细灰输送组件包括传输管体、渣料收集件、负压件及排出件。渣料收集件位于传输管体的一端,用于渣料进入传输管体,负压件与传输管体相连接,用于为传输管体内提供负压,排出件位于传输管体上远离渣料收集件的一端,用于渣料离开传输管体。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传输管体、渣料收集件、负压件及排出件,能够增强渣料的收集能力,促进渣料向锅炉排渣系统外的迅速转移。
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传输管体包括进入段、传输段及出口段,进入段及出口段沿第一方向设置并在第一方向上存在高度落差,传输段倾斜设置并用于连接进入段及出口段,渣料收集件设置于进入段远离传输段的端部,负压件设置于传输段,排出件设置于出口段远离传输段的端部,第一方向为重力方向。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输管体包括进入段、传输段及出口段,能够从传输管体上突出用于连接渣料收集件和排出件的进入段及出口段,并使进入段及出口段沿重力方向设置,促进渣料进入或离开传输管体,其次,通过使进入段及出口段存在高度落差,并使传输段倾斜设置,能够促进渣料在传输管体内移动,降低传输管体内的堵塞风险。
1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传输段与出口段的连接处,沿第一方向的上沿,还接入有负压管体,负压管体与传输管体间通过滤尘网相连接,负压件设置于负压管体。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通过设置负压管体能够便于负压件设置,另一方面,通过将负压管体的接入位置为传输段与出口段的连接处的沿第一方向的上沿,能够使负压管体的接入位置远离渣料,降低渣料进入负压管体的风险,并能够与扰灰板相配合,进一步降低渣料进入负压管体的风险。
12、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进入段内还设置有渣料挤压件,渣料挤压件与渣料收集件相对应,用于将渣料收集件传输至传输管体的渣料挤压粉碎。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渣料挤压件,能够促进结块的渣料进一步分散,便于渣料通过传输管体转移。
14、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渣料挤压件包括多个的挤压辊,以及与挤压辊相适配并相连接的驱动机构,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内,多个挤压辊紧邻排布。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个挤压辊,能够提供较强的挤压能力,便于渣料分散。
1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挤压辊沿第二方向设置,多个挤压辊沿第三方向排布,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挤压辊沿第二方向设置,多个挤压辊沿第三方向排布设置,能够使挤压辊与分流柱平行,便于分流柱分流后的渣料直接落入多个挤压辊的缝隙处,提高渣料的挤压效率。
1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沿第一方向,多个挤压辊分为等间距设置多行。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沿第一方向多个挤压辊分为等间距设置多行,能够对渣料进行多次挤压,提高挤压效率。
2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渣料收集件包括收集壳体及排布于其内的多个分流柱,且多个分流柱沿第二方向设置,收集壳体上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收集入口及收集出口,收集入口用于渣料进入收集壳体,收集出口与进入段相连接,用于将渣料排入传输管体,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分流柱,能够为渣料进入传输管体的路径上提供一定的阻挡物,促进结块的渣料撞击分散,降低渣料的最大体积,且由于设置了收集壳体,也能够约束渣料的移动范围,降低渣料扩散到体系以外的风险。
22、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沿第三方向,渣料清扫口的尺寸为l3,收集出口的尺寸为l2,满足,l3<l2,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扩大收集出口的尺寸,使其大于渣料清扫口的尺寸,能够使渣料收集件具有扩展能力,使渣料清扫口处较小的过流面积增大为收集出口处较大的过流面积,降低了传输管体内的堵塞风险,便于大批量的渣料转移。
24、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排出件包括固定环及延展衬筒,沿第一方向,固定环一端与出口段相连接,另一端与延展衬筒相连接,延展衬筒在远离固定环的方向上逐渐张开。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固定环能够为排出件提供稳定的圆环状结构,便于渣料收集,另一方面,通过设置逐渐张开的延展衬筒,能够对渣料的移动范围进行柔性约束,从而集尘、抑尘。
2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沿第三方向,收集入口的尺寸为l1,收集出口的尺寸为l2,满足,l1<l2,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扩大收集出口的尺寸,使其大于收集入口的尺寸,能够使渣料收集件具有扩展能力,使收集入口处较小的过流面积增大为收集出口处较大的过流面积,降低了传输管体内的堵塞风险,便于大批量的渣料转移。
2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分流柱的两端均与收集壳体相连接。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流柱的两端均与收集壳体相连接,能够增强分流柱的机械强度,提高分流柱的分流能力。
3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沿第一方向,多个分流柱分为等间距设置多行,且任意两行分流柱内的分流柱交错设置。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分流柱分为等间距设置多行,且任意两行分流柱内的分流柱交错设置,能够在渣料收集件内形成类高尔顿(galton board)的结构,能够对撞击分流后的渣料的落点进行约束,使其大体积的渣料集中于收集出口的中部,便于后续传输工作的进行。
32、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传输段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的夹角为α,满足,85°≥α≥60°。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输段的延伸方向与一方向的夹角为α的范围进行约束,能够降低由于α的角度过大,传输段斜度较低,导致的渣料移动力不足的问题,也降低由于α的角度过小,传输段斜度较大,导致的渣料移动力过量,造成渣料飞溅严重的问题。
34、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传输段上沿第一方向的上沿设置有扰灰板,扰灰板凸出于传输段的内表面,并朝向出口段倾斜设置。
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扰灰板能够引导靠近传输段上沿第一方向上沿的渣料,向远离传输段上沿第一方向上沿的方向移动,降低渣料对传输段上沿第一方向上沿的干涉,便于负压件在传输段上设置。
36、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37、本技术的一种自清洁锅炉排渣系通过设置渣料清扫口,便于转运外壳与细灰输送组件相连接,促进渣料进入细灰输送组件,提高锅炉排渣系统的自清洁能力,其次,通过使渣料清扫口突出转运外壳的外表面,并延伸至细灰输送组件内,一方面能够更好的约束渣料的移动路径,促进渣料进入细灰输送组件内,另一方面也能够减少渣料裸露于排渣系统外部,降低渣料向排渣系统以外的扩散风险。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4/20402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