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组件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1:29:56
本技术属于家用灶具,具体涉及一种燃烧组件。
背景技术:
1、因现有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小火稳定性不足,或者小火不够小,一般维持在500w左右,再减小负荷会遇到各种边界条件限制,极易出现自动熄火的问题。
2、为了能有稳定小火,申请号为cn202220328679.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授权公告号为cn217274118u)公开了一种燃烧器,包括有基座和混气室,混气室包括有呈环形并且同心间隔设置的内圈壁和外圈壁以及连接内圈壁和外圈壁的底壁,内圈壁和外圈壁上方覆盖有火盖,其特征在于:内圈壁围成有内混气腔而内圈壁与外圈壁之间形成有外混气腔,对应地,火盖包括有与内混气腔相连通的主火孔以及与外混气腔相连通的稳火孔,内混气腔和外混气腔之间通过连接通道连通。从而,稳火孔能够稳焰住主火孔的同时还能因内混气腔和外混气腔之间通过连接通道连接,避免发生内混气腔因调节火力出现熄火现象,也能通过稳火孔的稳定性而再次点燃火盖的全部主孔,以保持火焰正常。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适用于小负荷的燃烧组件。
2、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燃烧组件,以提高燃气与空气的混合均匀性。
3、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烧组件,包括有:
4、燃烧器,其内部具有上下延伸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上端口设有带第二出火孔的第二火盖本体;
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6、管状的喷嘴主体,其内部具有上下延伸的流道,所述流道的下端具有供燃气气源输入的燃气入口,所述流道的上端具有燃气出口、并插设于进气通道的下端口内,且所述流道之位于上下两端之间的侧壁上设有贯穿壁厚的进气口,以连通流道与外界。
7、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喷嘴主体的上端直接插设于进气通道的下端口内,无需另外设置引射管,能减少燃气从喷嘴主体到第二出火孔的距离,使少量的燃气也能快速到达第二出火孔,以便更适应小负荷。
8、优选地,沿燃气流动方向,所述燃烧器之进气通道具有向上延伸的混气段、位于混气段下游并向上延伸的稳压段,所述稳压段在横截面上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混气段在横截面上的流通面积。
9、如此,从喷嘴主体上端的燃气出口喷出的燃气能在混气段内混合充分,然后通过稳压段从第二出火孔输出,稳压段起到节流作用,避免燃气流速过快而离焰,即设置稳压段的目的为承担部分稳定火焰燃烧的功能,减少火盖本身对稳焰孔的设计要求。
10、优选地,所述喷嘴主体之燃气出口位于所述进气通道之混气段的上游,且喷嘴主体之燃气出口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混气段在横截面上的流通面积。如此,进入混气段的燃气能得到减速,避免燃气流速过快而离焰。
11、优选地,所述进气通道之混气段、稳压段同轴线布置。
12、在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火盖本体具有顶壁、自顶壁的周缘向下延伸的环壁,所述环壁与顶壁共同形成连通所述进气通道的第二混气腔,且所述环壁上沿周向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混气腔与外界的上述第二出火孔。
13、优选地,所述喷嘴主体的流道之位于所述进气口下游的至少局部为扩压段,沿燃气流动方向,所述扩压段之横截面上的流通面积逐渐增大,且所述扩压段的端口即为所述喷嘴主体的燃气出口。扩压段的设计有利于减缓气流的流速,并促使燃气与空气进一步混合。且经过扩压段的气流进入混气段后得到进一步减速的同时,燃气与空气能进一步得到均匀混合。
14、进一步地,所述扩压段的小头端与所述流道之进气口所在的部分之间通过喉口段衔接,且沿燃气流动方向,所述喉口段之横截面上的流通面积不变,且与所述扩压段之小头端的流通面积一致。
15、优选地,所述流道之位于所述进气口上游的至少局部为收缩段,所述收缩段之横截面上的流通面积沿燃气流动方向逐渐缩小。燃气通过收缩段后能得到加速,从而有利于经进气口引射外界空气,保证一次空气的充足。
16、进一步地,所述流道之位于收缩段下游、进气口上游的部分为喷射段,沿燃气流动方向,所述喷射段之横截面上的流通面积不变,且与所述收缩段之小头端的流通面积一致。
17、为了能进一步促进燃气与空气的混合均匀,优选地,所述流道之喷射段与所述流道之进气口所在的部分之间通过扩张段衔接,且沿燃气流动方向,所述扩张段之横截面上的流通面积逐渐增大。从而使得经进气口引射至流道内部的空气包围在经喷射段喷射出的燃气的外周,以能与燃气较好地混合。
18、优选地,所述扩张段的长度小于所述收缩段的长度。
19、在上述各方案中,进气口可为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为了保证一次空气补入量,优选地,所述进气口至少有两个,并沿周向间隔布置在喷嘴主体之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沿周向间隔布置的进气口能同时供外界空气进入,且周向布置的结构使得补入的空气能沿周向包围在燃气的外周,有利于燃气与空气的均匀混合。
20、上述中央位置并不限于中心,可以相对中心偏置。
21、为了能调节空气引射量,优选地,还包括有挡圈,沿周向套设在所述喷嘴主体的外周、并至少局部遮挡住所述进气口,且所述挡圈被布置成在外力作用下能上下移动而远离所述进气口,从而减少对所述进气口的遮挡。如此,通过调节挡圈的位置,即可调节进气口的进风面积,从而达到调节空气引射量的效果。
22、在上述各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燃烧器内部还具有沿周向位于进气通道外围的环腔,所述环腔的外周壁上沿周向设有连通环腔与外界的第一出火孔;
23、还包括有内环引射管,横置在所述燃烧器的底部,且内环引射管的出气端与所述环腔相连通,内环引射管的进气端位于外界环境中且对应地适配有内环喷嘴。
24、优选地,所述燃烧组件用于灶具。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喷嘴主体的上端直接插设于进气通道的下端口内,无需另外设置引射管,能减少燃气从喷嘴主体到第二出火孔的距离,使少量的燃气也能快速到达第二出火孔,以便更适应小负荷。
技术特征:1.一种燃烧组件,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燃气流动方向,所述燃烧器(200)之进气通道(201)具有向上延伸的混气段(201a)、位于混气段(201a)下游并向上延伸的稳压段(201b),所述稳压段(201b)在横截面上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混气段(201a)在横截面上的流通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主体(110)之燃气出口(110b)位于所述进气通道(201)之混气段(201a)的上游,且喷嘴主体(110)之燃气出口(110b)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混气段(201a)在横截面上的流通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201)之混气段(201a)、稳压段(201b)同轴线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火盖本体(360)具有顶壁(362)、自顶壁(362)的周缘向下延伸的环壁(363),所述环壁(363)与顶壁(362)共同形成连通所述进气通道(201)的第二混气腔(364),且所述环壁(363)上沿周向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混气腔(364)与外界的上述第二出火孔(36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主体(110)的流道之位于所述进气口(111)下游的至少局部为扩压段(115),沿燃气流动方向,所述扩压段(115)之横截面上的流通面积逐渐增大,且所述扩压段(115)的端口即为所述喷嘴主体(110)的燃气出口(110b)。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压段(115)的小头端与所述流道之进气口(111)所在的部分之间通过喉口段(116)衔接,且沿燃气流动方向,所述喉口段(116)之横截面上的流通面积不变,且与所述扩压段(115)之小头端的流通面积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之位于所述进气口(111)上游的至少局部为收缩段(112),所述收缩段(112)之横截面上的流通面积沿燃气流动方向逐渐缩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之位于收缩段(112)下游、进气口(111)上游的部分为喷射段(113),沿燃气流动方向,所述喷射段(113)之横截面上的流通面积不变,且与所述收缩段(112)之小头端的流通面积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之喷射段(113)与所述流道之进气口(111)所在的部分之间通过扩张段(114)衔接,且沿燃气流动方向,所述扩张段(114)之横截面上的流通面积逐渐增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段(114)的长度小于所述收缩段(112)的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11)至少有两个,并沿周向间隔布置在喷嘴主体(110)之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挡圈(120),沿周向套设在所述喷嘴主体(110)的外周、并至少局部遮挡住所述进气口(111),且所述挡圈(120)被布置成在外力作用下能上下移动而远离所述进气口(111),从而减少对所述进气口(111)的遮挡。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权项所述的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200)内部还具有沿周向位于进气通道(201)外围的内环腔室(202),所述内环腔室(202)的外周壁上沿周向设有连通内环腔室(202)与外界的第一出火孔(313);
15.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权项所述的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组件用于灶具。
技术总结一种燃烧组件,包括有:燃烧器(200),其内部具有上下延伸的进气通道(201),所述进气通道(201)的上端口设有带第二出火孔(361)的第二火盖本体(360);管状的喷嘴主体(110),其内部具有上下延伸的流道,所述流道的下端具有供燃气气源输入的燃气入口(110a),所述流道的上端具有燃气出口(110b)、并插设于进气通道(201)的下端口内,且所述流道之位于上下两端之间的侧壁上设有贯穿壁厚的进气口(111),以连通流道与外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减少燃气从喷嘴主体到第二出火孔的距离,使少量的燃气也能快速到达第二出火孔,以便更适应小负荷。技术研发人员:严力峰,陈嘉炜,王楠楠,戎泽波,徐强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18技术公布日:2024/5/16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4/20548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