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催化燃烧的废气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1:39:46
本技术涉及一种废气治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催化燃烧的废气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工业废气污染控制力度的不断加强,工业废气治理已成为当前我国环境治理的热点,在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若废气不经处理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则需要对工业产生的废气进行治理。
2、中国专利cn213746797u公开了一种废气催化燃烧治理装置,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挡板、复位弹簧、横板以及排气管,挡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与横板紧密贴合,当装置本体内部的废气量达到一定值后,冲击挡板与横板相分离,废气通过排气管从装置本体的内部排出,实现了治理装置对废气进行充分燃烧的功能,从而避免了废气治理不彻底排放导致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现象;
3、但该废气治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仅仅依靠气量达到一定值后,冲击挡板与横板相分离,废气通过排气管从装置本体的内部排出,并无法确保排出的废气一定是充分燃烧至规定排放数值的气体,依旧存在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情况。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催化燃烧的废气治理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催化燃烧的废气治理装置,其确保排出的废气一定是充分燃烧至规定排放数值的气体。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催化燃烧的废气治理装置,该废气治理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一侧面的底部连通有进气管。该装置还包括检测箱、竖向设置的连通管、弯头管、废气再循环管路和风机;所述检测箱位于所述装置壳体的上方,所述检测箱包括分别都与其内腔连通的进气端口和出气端口;所述检测箱的内腔中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二扰流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扰流板下游的气体传感器;所述检测箱的进气端口通过所述连通管与所述装置壳体内腔的顶部流体连通;所述弯头管具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连通所述检测箱的出气端口与所述废气治理装置的外部,所述弯头管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排气通道通断的电磁阀;所述废气再循环管路位于所述电磁阀的上游,且被配置为提供气体流动路径以将来自所述排气通道的废气输送回所述装置壳体内腔的底部;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废气再循环管路上,所述风机用于将所述排气通道的废气抽吸至所述装置壳体内腔的底部。
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废气再循环管路包括抽气管以及排气管,所述风机的进气口通过所述抽气管与所述弯头管的排气通道连通,所述风机的出气口通过排气管与所述装置壳体内腔的底部连通。
4、在一实施例中,该废气治理装置包括底板,所述装置壳体与所述风机分别都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
5、在一实施例中,该废气治理装置包括粉尘过滤件、催化组件、供氧组件和燃烧组件,所述粉尘过滤件、催化组件、供氧组件和燃烧组件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的内腔中;所述排气管与所述进气管均位于所述装置壳体内腔的一端且均位于所述粉尘过滤件的下方。
6、在一实施例中,该废气治理装置还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一扰流板,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一扰流板安装于所述装置壳体内腔的上部,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一扰流板分别于所述燃烧组件的周围且位于所述供氧组件的上方。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粉尘过滤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一个以上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通过螺栓与所述装置壳体的内壁面滑动连接。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壳体的顶部竖向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所述检测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表面的顶端与所述检测箱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一个以上的加强筋。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壳体的表面设置有箱门,所述箱门上设置有观察窗。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磁阀安装于所述弯头管的末端。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壳体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有用于隔热保护的防护层。
12、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催化燃烧的废气治理装置,通过对装置壳体内腔废气进行处理后,气体通过连通管进入检测箱的内腔当中,多个第二扰流板对气体进行扰流,减缓气体于检测箱内腔的流动速率,使气体传感器能够对进入检测箱内腔的气体进行充分检测,当检测排出气体并不符合规定排放数值的气体时,电磁阀关闭,对弯头管的末端进行封堵,再通过风机工作后,即可对检测箱与弯头管内部的不合格气体进行抽取,并通过排气管排入装置壳体内腔的底部,使不合格的气体重新进行处理,直至气体传感器检测检测箱内腔的符合排放数值的气体后,电磁阀打开,气体即可通过弯头管进行排出,确保排出的气体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使工业加工排出的气体更加的绿色环保。
技术特征:1.一种催化燃烧的废气治理装置,包括装置壳体(2),所述装置壳体(2)一侧面的底部连通有进气管(12),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检测箱(6)、竖向设置的连通管(11)、弯头管(9)、废气再循环管路和风机(19);所述检测箱(6)位于所述装置壳体(2)的上方,所述检测箱(6)包括分别都与其内腔连通的进气端口和出气端口;所述检测箱(6)的内腔中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二扰流板(18)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扰流板(18)下游的气体传感器(8);所述检测箱(6)的进气端口通过所述连通管(11)与所述装置壳体(2)内腔的顶部流体连通;所述弯头管(9)具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连通所述检测箱(6)的出气端口与所述废气治理装置的外部,所述弯头管(9)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排气通道通断的电磁阀(10);所述废气再循环管路位于所述电磁阀(10)的上游,且被配置为提供气体流动路径以将来自所述排气通道的废气输送回所述装置壳体(2)内腔的底部;所述风机(19)设置于所述废气再循环管路上,所述风机(19)用于将所述排气通道的废气抽吸至所述装置壳体(2)内腔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燃烧的废气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再循环管路包括抽气管(20)以及排气管(21),所述风机(19)的进气口通过所述抽气管(20)与所述弯头管(9)的排气通道连通,所述风机(19)的出气口通过排气管(21)与所述装置壳体(2)内腔的底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催化燃烧的废气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废气治理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装置壳体(2)与所述风机(19)分别都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催化燃烧的废气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废气治理装置包括粉尘过滤件(13)、催化组件(14)、供氧组件(15)和燃烧组件(16),所述粉尘过滤件(13)、催化组件(14)、供氧组件(15)和燃烧组件(16)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2)的内腔中;所述排气管(21)与所述进气管(12)均位于所述装置壳体(2)内腔的一端且均位于所述粉尘过滤件(13)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催化燃烧的废气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废气治理装置还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一扰流板(17),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一扰流板(17)安装于所述装置壳体(2)内腔的上部,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一扰流板(17)分别于所述燃烧组件(16)的周围且位于所述供氧组件(15)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催化燃烧的废气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尘过滤件(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一个以上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通过螺栓与所述装置壳体(2)的内壁面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燃烧的废气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壳体(2)的顶部竖向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的顶端与所述检测箱(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5)表面的顶端与所述检测箱(6)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一个以上的加强筋(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燃烧的废气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壳体(2)的表面设置有箱门(3),所述箱门(3)上设置有观察窗(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燃烧的废气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10)安装于所述弯头管(9)的末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燃烧的废气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壳体(2)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有用于隔热保护的防护层。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催化燃烧的废气治理装置,该装置包括装置壳体,装置壳体一侧面的底部连通有进气管。该装置还包括检测箱、竖向的连通管、弯头管、废气再循环管路和设置于废气再循环管路上的风机;检测箱位于装置壳体的上方,检测箱包括分别都与其内腔连通的进气端口和出气端口;检测箱的内腔中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二扰流板和位于第二扰流板下游的气体传感器;检测箱的进气端口通过连通管与装置壳体内腔的顶部连通;弯头管具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连通检测箱的出气端口与装置的外部,弯头管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排气通道通断的电磁阀;废气再循环管路位于电磁阀的上游,且被配置为提供气体流动路径以将来自排气通道的废气输送回装置壳体内腔的底部。技术研发人员:吴柳彦,何仁可,张玲玲,陈飞,吴剑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20技术公布日:2024/6/1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4/20623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