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燃烧设备,加热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燃煤电站锅炉低负荷烟气再循环系统  >  正文

一种燃煤电站锅炉低负荷烟气再循环系统

  • 国知局
  • 2024-08-01 01:43:42

本发明涉及锅炉烟气调节,具体涉及一种燃煤电站锅炉低负荷烟气再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发电比例不断提高。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强烈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需要作为传统能源的煤电参与电网深度调峰,以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在燃煤电站参与深度调峰期间,机组长期低负荷运行,导致一次风率较大、炉内氧量偏高,从而使煤粉燃烧产生的nox质量浓度增大,难以达到排放标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机组低负荷运行效率的提高。燃煤电站机组低负荷运行时,过热、再热过程的吸热比例区别于高负荷运行时的比例,需要进行一定的传热控制。同时,锅炉低负荷运行时炉膛内的烟气流速降低,可导致烟道积灰、结焦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锅炉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煤电站锅炉低负荷烟气再循环系统,利用该系统通过锅炉烟气再循环的方式进行传热控制,实现了机组低负荷运行时过热、再热过程的吸热比例调节;通过烟气再循环调节,提高了锅炉炉膛内烟气流速,使炉膛出口温度降低,缓解了炉膛积灰、结焦问题;降低了锅炉燃烧区域温度,减少了nox的生成量,解决锅炉低负荷运行下nox排放偏高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机组低负荷运行效率。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燃煤电站锅炉低负荷烟气再循环系统,所述燃煤电站锅炉在低负荷下运行,产生的烟气为低负荷烟气,该系统包括锅炉1、省煤器2、旋风分离器3、再循环风机4、一级再热器5、冷灰器6、灰斗7、烟气调节阀8;

4、所述的锅炉1尾部沿烟气走向依次设置有一级再热器5和省煤器2,一级再热器5的低负荷烟气出口与旋风分离器3的烟气进口连接,旋风分离器3的烟气出口与再循环风机4的进口连接,再循环风机4的出口通过烟气调节阀8与锅炉1相连接,旋风分离器3的灰尘出口与冷灰器6的进口相连接,冷灰器6的出口与灰斗7的进口相连接。

5、所述的锅炉1低负荷燃烧产生的部分烟气通过一级再热器5后,在省煤器2之前进入旋风分离器3,通过旋风分离器3后进入再循环风机4,通过再循环风机4后通过烟气调节阀8进行再循环调节,实现烟气流动再循环。

6、所述的一种燃煤电站锅炉低负荷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来自锅炉1的烟气进入旋风分离器3后进行烟、尘分离,旋风分离器3去除烟气中含有70%~80%的烟尘;被分离出的烟尘进入冷灰器6,冷灰器6降低了灰尘温度,回收烟尘热量。

7、再循环风机4的出口分三路分别通过烟气调节阀8与锅炉1相连接,以形成两路备用烟气调节阀8,当一路烟气调节阀8损坏后,可以替换。

8、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9、(1)在锅炉低负荷运行时,通过烟气再循环进行传热控制,实现了机组低负荷运行时过热、再热过程的吸热比例调节。

10、(2)在锅炉低负荷运行时,通过烟气再循环调节,提高了炉膛内烟气流速,使炉膛出口温度降低,缓解了炉膛积灰、结焦问题。

11、(3)在锅炉低负荷运行时,通过烟气再循环调节,降低了燃烧区域温度,减少nox的生成量,解决锅炉低负荷运行下nox排放偏高的问题,提高机组低负荷运行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燃煤电站锅炉低负荷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煤电站锅炉在低负荷下运行,产生的烟气为低负荷烟气,该系统包括锅炉(1)、省煤器(2)、旋风分离器(3)、再循环风机(4)、一级再热器(5)、冷灰器(6)、灰斗(7)、烟气调节阀(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煤电站锅炉低负荷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来自锅炉(1)的烟气进入旋风分离器(3)后进行烟、尘分离,旋风分离器(3)去除烟气中含有70%~80%的烟尘;被分离出的烟尘进入冷灰器(6),冷灰器(6)降低了灰尘温度,回收烟尘热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煤电站锅炉低负荷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再循环风机(4)的出口分三路分别通过烟气调节阀(8)与锅炉(1)相连接,以形成两路备用烟气调节阀(8)。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煤电站锅炉低负荷烟气再循环系统,涉及锅炉烟气调节技术领域,主要用于燃煤电站低负荷运行时的锅炉烟气再循环调控;该系统包括旋风分离器、冷灰器、烟气调节阀、灰斗、以及相关管道等设备;该系统通过锅炉烟气再循环进行传热控制,实现了机组低负荷运行时过热、再热过程的吸热比例调节;通过烟气再循环调节,提高了炉膛内烟气流速,使炉膛出口温度降低,缓解了炉膛积灰、结焦问题;降低了燃烧区域温度,减少了NO<subgt;x</subgt;的生成量,解决了锅炉低负荷运行下NO<subgt;x</subgt;排放偏高的问题,提高了机组低负荷运行效率,对燃煤电站参与深度调峰时的高效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技术研发人员:刘继平,周源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交通大学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18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4/20653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