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具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1:44:31
本发明涉及燃气灶具,特别涉及一种内环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背景技术:
1、目前,市场上燃气灶的内环火盖一般设置有点火孔和主火孔,二者均连通于内环火盖内部的混气腔室,并共用该混气腔室内的一路燃气。在燃气灶的设计制造阶段,由于主火孔处燃气燃烧时的烟气效率要达到一定的标准要求,而点火孔处仅需要满足能顺利点火即可,因此在该阶段通过对燃气压力和风门等相关因素的调节,均是优先保证主火孔处燃气燃烧的烟气效率,以便达到相应的标准并通过验收。
2、但是,当燃气灶安装在用户家之后,点火孔的点火条件本身就处于一个不太合适的区间范围,再加上用户家庭的环境因素也会出现波动,比如,使用燃气瓶的用户其燃气压力相对较大,或者运输安装过程中风门出现移动,均可能会导致燃气灶在使用过程中在点火孔处的点火不稳定,从而面临点火孔离焰等点火失败的问题,影响用户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内环火盖的点火孔受主火孔的牵制和燃气压力稳定性的双重影响,可能会导致点火失败的缺陷,提供一种内环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2、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一种内环火盖,其包括有火盖本体和顶盖,所述火盖本体和所述顶盖围设形成混气腔室,所述内环火盖还包括:
4、隔挡部,所述隔挡部设置在所述火盖本体的内部,并在所述内环火盖的轴向方向上将所述混气腔室分隔为相邻的一次混气腔室和二次混气腔室,其中,所述二次混气腔室相对靠近所述顶盖设置;
5、所述一次混气腔室包括有相互独立的第一燃气通道和第二燃气通道,所述第一燃气通道靠近所述顶盖的一端穿设于所述隔挡部并与所述二次混气腔室连通,所述内环火盖的主火孔连通于所述第二燃气通道,所述内环火盖的第一点火孔连通于所述二次混气腔室。
6、在本方案中,通过将主火孔连通于第二燃气通道,可以针对第二燃气通道调整燃气进入的压力、空燃比等,使得主火孔处燃气的燃烧可以获得较大的燃气效率;再利用火盖本体内部的隔挡部形成与一次混气腔室相邻的二次混气腔室,并使得第一燃气通道与第一点火孔均连通于二次混气腔室,首先,可以单独针对第一燃气通道调整燃气进入的压力、空燃比等,使其摆脱主火孔的牵制;其次,燃气经过第一燃气通道进入二次混气腔室,并在二次混气腔室内产生撞击扩散,增加燃气的湍流系数,使其在二次混气腔室内与空气进一步混合均匀,再通过第一点火孔稳定的喷射出。通过上述的设置,使得第一点火孔可以同时摆脱主火孔的牵制以及燃气压力稳定性的双重影响,有效的解决第一点火孔离焰等点火失败问题。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燃气通道穿设所述隔挡部的一端对应的开口朝向所述顶盖设置,所述第一点火孔穿设在所述火盖本体的侧壁上。
8、在本方案中,通过该种设置,燃气通过第一燃气通道进入二次混气腔室后,可以直接冲击到顶盖上,以进一步增加该通道燃气的湍流系数,使其在二次混气腔室内进一步混合均匀,再从火盖本体侧壁上的第一点火孔喷射出并进行点火,从而降低气压波动的影响,增加燃气喷射的稳定性,提高点火、稳焰的性能。
9、进一步的,所述隔挡部在火盖本体的内部相对于所述顶盖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燃气通道靠近顶盖的一端垂直穿设于所述隔挡部,所述第一燃气通道与所述火盖本体、所述隔挡部围设形成所述第二燃气通道。
10、在本方案中,通过该种设置,更方便使得第二燃气通道环绕设置于第一燃气通道且彼此单独设置,以使得两个燃气通道可以分别单独调整燃气的压力以及空燃比等,彼此不会造成干涉;此外,隔挡部相对于顶盖平行设置,第一燃气通道靠近顶盖的一端垂直穿设于隔挡部,更方便第一燃气通道内部的燃气可以垂直冲击至顶盖,从而更有效的增加该路燃气的湍流系数。
11、进一步的,所述内环火盖还包括有第二点火孔,所述第二点火孔穿设于所述火盖本体的侧壁以及所述隔挡部,所述第二点火孔的连通端与所述第一燃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点火孔在其出气端的出气气流与所述第一点火孔在其点火端的出气气流相互交汇。
12、在本方案中,当燃气进入第一燃气通道后,可以分成并行的两路,其中一路直接从第二点火孔喷射出内环火盖,而不经过二次混气腔室,可以在冷态点火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出气,从而保证点火的时效性;而另外一路经过二次混气腔室后,再从第一点火孔喷射出内环火盖,从而满足燃气在二次混气腔室内产生撞击扩散后再被稳定的排出,保证燃气压力变动较大的情况下也能顺利点火;此外,第二点火孔在其出气端的出气气流与第一点火孔在其点火端的出气气流相互交汇,使得两股燃气气流在喷射出后可以相互补充与牵制,更好的适应燃气的压力波动,提高点火、稳焰的性能。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点火孔的连通端与所述二次混气腔室连通,所述第一点火孔的点火端位于所述火盖本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点火孔和所述第二点火孔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火盖本体的侧壁上向下倾斜设置。
14、在本方案中,通过该种设置,一方面使得第一点火孔在其点火端的出气气流与第二点火孔在其出气端的出气气流能够更方便的产生交汇,从而使得两股气流能够聚集,并可以有效的对聚集位置处的点火针进行点火;另一方面,当内环火盖上方的锅具产生溢液时,倾斜向下设置的第一点火孔或者第二点火孔也不会被溢液所堵塞,从而保证至少存在一处点火孔一直会有燃气喷射出,避免了因为气路不通而产生点火失败的问题。
15、进一步的,所述内环火盖还包括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点火孔,所述连通孔的第二端连通于所述二次混气腔室并邻近所述第一点火孔的连通端设置。
16、在本方案中,通过将连通孔的第二端直接连通于二次混气腔室并邻近第一点火孔的连通端设置,第一端直接连通于第二点火孔,使得并行设置的第一点火孔和第二点火孔之间被连通孔所连通,在点火的过程中,燃气经过并行设置的第一点火孔和第二点火孔可以互相补充,即使其中一路出现被溢液堵塞等问题,另外一路的燃气也是及时补上,同时还能利用另外一路的燃气将堵塞的一路进行疏通,有效的提高点火成功率。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点火孔包括有连续设置的第一流通段和第二流通段,所述第二点火孔的连通端和出气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通段和所述第二流通段互相远离的端部,所述第一流通段的内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流通段的内径尺寸;
18、所述连通孔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流通段并邻近所述第一流通段设置。
19、在本方案中,通过该种设置,在第一点火孔和第二点火孔均正常工作时,燃气在从第一流通段过渡至第二流通段时,由于内径尺寸的增加,使其流速增加,快速流向第二点火孔的出气端,避免在正常情况下,第二点火孔内部的燃气通过连通孔进入到第一点火孔的内部,使得第二点火孔和第一点火孔各自发挥其作用,并使得各自出气端的出气气流能够正常交汇,提高点火、稳焰的性能。
20、进一步的,所述内环火盖还包括多个稳焰孔,多个所述稳焰孔均穿设在所述火盖本体的侧壁上,并连通于所述二次混气腔室。
21、在本方案中,将多个稳焰孔均穿设在火盖本体的侧壁上,并连通于二次混气腔室,原因在于稳焰孔对应的燃气流速、燃气压力等客观条件与第一点火孔近似,使得在第一点火孔的点火端对点火针进行初步点火后,可以利用稳焰孔对点火进行进一步的稳焰,以实现整个内环火盖的整体点火。
22、进一步的,所述火盖本体的外围设置有竖直导流槽和导流阻断槽,所述竖直导流槽在所述火盖本体的周向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点火孔的点火端两侧,所述导流阻断槽连通位于所述第一点火孔的点火端两侧的所述竖直导流槽,并沿所述火盖本体的周向方向延伸至邻近的所述主火孔位置处。
23、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一点火孔的点火端两侧设置有竖直导流槽,当内环火盖上方锅具产生溢液时,溢液贴壁流动时,可以利用该竖直导流槽对溢液进行引流,阻断其沿着壁面往第一点火孔的方向流动,降低第一点火孔堵塞的风险;此外,当溢液进一步增加时,还可以利用导流阻断槽将溢液引导至主火孔位置处,由于主火孔的孔径较大,火焰也较大,因此不会轻易的造成主火孔被阻塞。
24、进一步的,所述顶盖的外围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火盖本体的外围径向尺寸,且所述顶盖对应所述第一点火孔的点火端位置,沿其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形成有遮挡檐;
25、和/或,所述火盖本体和所述顶盖之间可拆卸连接。
26、在本方案中,通过顶盖的结构设计,使得顶盖不仅可以配合火盖本体形成二次混气腔室,还可以利用其遮挡檐作为第一点火孔的保护罩,能够阻挡大部分的锅具溢液;同时,火盖本体和顶盖之间可拆卸连接,使得整个内环火盖在加工、装配上更加简单、方便。
27、一种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有:
28、如上所述的内环火盖;
29、点火针,所述点火针的顶端位于所述第一点火孔在其点火端的出气气流流通路径上。
30、在本方案中,通过将点火针的顶端设置在第一点火孔在其点火端的出气气流流通路径上,当燃气自第一点火孔的点火端喷射出,可以配合在点火针的顶端进行点火,以提高点火稳定性以及点火成功率。
31、一种燃气灶具,所述燃气灶具包括有如上所述的燃烧器。
32、在本方案中,通过将如上所述的燃烧器设置在燃气灶具上,以避免在该燃气灶具中,内环火盖的第一点火孔受主火孔的牵制和燃气压力稳定性的双重影响,进而提高整个燃气灶具的点火稳定性以及点火成功率。
33、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34、首先,通过将主火孔连通于第二燃气通道,可以针对第二燃气通道调整燃气进入的压力、空燃比等,使得主火孔处燃气的燃烧可以获得较大的燃气效率;
35、其次,利用火盖本体内部的隔挡部形成与一次混气腔室相邻的二次混气腔室,并使得第一燃气通道与第一点火孔均连通于二次混气腔室,可以单独针对第一燃气通道调整燃气进入的压力、空燃比等,使其摆脱主火孔的牵制;
36、最后,燃气经过第一燃气通道进入二次混气腔室,并在二次混气腔室内产生撞击扩散,增加燃气的湍流系数,使其在二次混气腔室内与空气进一步混合均匀,再通过第一点火孔稳定的喷射出。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4/20659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