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制冷冷却,气体的液化或固化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集气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  正文

集气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29 13:48:09

本申请涉及空调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集气管组件。

背景技术:

1、集气管组件多用于空调设备中的冷凝器,高压气态冷媒从压缩机出口流经管路进入冷凝器中的集气管组件。

2、目前,商用集气管组件或者家用集气管组件一般由集气主管和多个出口连接管组成,冷媒在高压下进入集气主管后,由集气主管内部流向出口连接管,直接对冷媒在多个出口连接管上进行分流。

3、然而,由于多个出口连接管沿集气主管的轴向方向间隔排列,使出口连接管离集气主管进口的距离不同,这样高压气态冷媒在进入集气主管后,由于压力高速度快,冷媒无法很好的在集气主管内均布,造成在流向出口连接管时冷媒的分流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集气管组件。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集气管组件,包括内集气管和外集气管,所述内集气管的一端开设有进口,所述外集气管套设于所述内集气管的部分外周上并与所述内集气管密封连接,所述内集气管的外壁与所述外集气管的内壁之间形成有过渡腔室,沿所述外集气管的轴向方向,所述外集气管上连接并连通有多根出口连接管,多根所述出口连接管分别与所述过渡腔室连通;

4、其中,所述内集气管具有开孔段和进口,所述开孔段位于所述外集气管内,所述进口位于所述外集气管外,所述开孔段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分别与所述过渡腔室连通。

5、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内集气管的外壁和外集气管的内壁之间形成过渡腔室,冷媒从进口导入集气管组件后,经过过渡腔室的中转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冷媒的流速减慢,冷媒能够较好地均匀分布在整个过渡腔室内,冷媒在过渡腔室内压力变稳定,提升冷媒分流至多个出口连接管时的流量均匀性。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内集气管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列并形成通孔组,所述通孔组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通孔组沿所述内集气管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

7、可以理解的是,多组通孔组沿内集气管的轴向方向间隔排列,以便于分散冷媒高压冲击产生的噪音。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内集气管的轴向,相邻两组所述通孔组中,一所述通孔组的每个所述通孔位于相邻另一所述通孔组中的两个所述通孔之间;

9、和/或,沿所述外集气管的径向,所述出口连接管的中心线所在直线不穿过靠近所述出口连接管的所述通孔的中心,所述通孔不正对所述出口连接管。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孔径设定为a,相邻两组所述通孔组沿着所述内集气管的轴向方向的间距设定为b,其中,3a≥b≥2a。

11、可以理解的是,在满足3a≥b≥2a的条件下,相邻两组通孔组之间保持足够的间距,避免相邻通孔组过于密集而导致回流严重。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集气管的一端开设有所述进口,所述开孔段设置于所述内集气管上远离所述进口的另一端。

13、可以理解的是,将开孔段设置在内集气管远离进口的一端,有利于降低回流影响。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集气管位于所述外集气管内的长度设定为d,所述开孔段的长度设定为c,其中,d≥4c。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集气管远离所述进口的另一端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内集气管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所述内集气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外集气管设置;

16、或者,所述内集气管远离所述进口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外集气管内,所述内集气管的另一端的管口与所述外集气管的第一端盖抵靠,并与所述第一端盖密封连接。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集气管的端部设置有限位部,所述内集气管的外壁设置有限位配合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配合部配合,以在所述外集气管的周向方向上将所述内集气管限位至所述外集气管上。

18、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限位部与限位配合部对内集气管进行周向限位,这样当内集气管与外集气管固定连接时,以便于出口连接管和通孔之间的错位设置。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集气管远离所述进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上形成有定位部,所述内集气管能够抵靠至所述第一端盖并与所述定位部配合,以在所述第一端盖的径向方向上将所述内集气管限位至所述外集气管上。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集气管的内径设定为e,所述内集气管的外径设定为f,其中,2f≥e>f。

21、由于上述方案的应用,本申请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22、本申请请求保护的集气管组件,通过在内集气管的外壁和外集气管的内壁之间形成过渡腔室,冷媒从进口导入集气管组件后,经过过渡腔室的中转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冷媒的流速减慢,冷媒能够较好地均匀分布在整个过渡腔室内,冷媒在过渡腔室内压力变稳定,提升冷媒分流至多个出口连接管时的流量均匀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集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集气管(10)和外集气管(20),所述外集气管(20)套设于所述内集气管(10)的部分外周并与所述内集气管(10)密封连接,所述内集气管(10)的外壁与所述外集气管(20)的内壁之间形成有过渡腔室(30),沿所述外集气管(20)的轴向方向,所述外集气管(20)上连接并连通有多根出口连接管(21),多根所述出口连接管(21)分别与所述过渡腔室(3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孔(121)沿所述内集气管(10)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列并形成通孔组,所述通孔组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通孔组沿所述内集气管(10)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内集气管(10)的轴向,相邻两组所述通孔组中,一所述通孔组的每个所述通孔位于相邻另一所述通孔组中的两个所述通孔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21)的孔径设定为a,相邻两组所述通孔组沿着所述内集气管(10)的轴向方向的间距设定为b,其中,3a≥b≥2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集气管(10)的一端开设有所述进口(11),所述开孔段(12)设置于所述内集气管(10)上远离所述进口(11)的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集气管(10)位于所述外集气管(20)内的长度设定为d,所述开孔段(12)的长度设定为c,其中,d≥4c。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集气管(10)远离所述进口(11)的另一端设置有密封盖(13),所述密封盖(13)与所述内集气管(10)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所述内集气管(10)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外集气管(20)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集气管(20)的端部设置有限位部,所述内集气管(10)的外壁设置有限位配合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配合部配合,以在所述外集气管(20)的周向方向上将所述内集气管(10)限位至所述外集气管(20)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集气管(20)远离所述进口(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端盖(22),所述第一端盖(22)上形成有定位部,所述内集气管(10)能够抵靠至所述第一端盖(22)并与所述定位部配合,以在所述第一端盖(22)的径向方向上将所述内集气管(10)限位至所述外集气管(2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集气管(20)的内径设定为e,所述内集气管(10)的外径设定为f,其中,2f≥e>f。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一种集气管组件,包括内集气管和外集气管,内集气管的一端开设有进口,外集气管套设于内集气管的部分外周上并与内集气管密封连接,内集气管的外壁与外集气管的内壁之间形成有过渡腔室,沿外集气管的轴向方向,外集气管上连接并连通有多根出口连接管,多根出口连接管分别与过渡腔室连通;其中,内集气管具有开孔段和进口,开孔段位于外集气管内,进口位于外集气管外,开孔段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分别与过渡腔室连通。本申请提供的集气管组件,冷媒流经过渡腔室后流速减慢,使冷媒能够较好地分布在过渡腔室内,稳定冷媒压力后以便于冷媒能够在多个出口连接管上均匀分流。技术研发人员:翦少红,苏守亮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华宇金属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15技术公布日:2024/6/5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5/14633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