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多种安装环境的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6:41:15
本发明涉及新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多种安装环境的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1、传统的新风系统安装安装模式单一,只能采用单一的送风模式,如顶送顶回,地送顶回等,不能适用于安装复杂的应用环境。
2、传统的新风系统门采用卡扣手拧螺丝的安装结构,安装维护时比较麻烦。由于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新风系统走入百姓家现有的技术方案多为单一模式顶送顶回,地送顶回等,不能适用于安装复杂的应用环境。
3、目前的中央空调,是一种综合的送风系统,但是新风系统和中央空调不一致,即新风系统没有温控功能。
4、正是因为很多家庭都安装了空调,但是也有新风系统的需求,目前并没有单户所用的综合系统。
5、为解决此痛点本发明为一种适用于多种安装环境的新风系统。
6、2024年5月9日,以“新风 and 可选 and 多种”为摘要关键词,勾选允许同义词拓展,在中国专利公开数据库中进行了检索,未发现相关文献。
7、2024年5月9日,以“新风 and 系统 and 可选”为摘要关键词,勾选允许同义词拓展,在中国专利公开数据库中进行了检索,在中国专利公开数据库中进行了检索,未发现相关文献。
8、2024年5月9日,以“新风 and 空调”为摘要关键词,勾选允许同义词拓展,在中国专利公开数据库中进行了检索,在中国专利公开数据库中进行了检索,发现了3篇文献,分别为:
9、cn213687181u公开的一种icu用直流式净化空调调节装置,包括进出风机和空调机;其并不能对目前中国家庭和工作环境的不同的安装环境进行综合布置和灵活选用。
10、cn113819541a公开的新风冷暖节能空调,包括热交换新风机、新风通道、燃气加热和排气系统、以及控制系统;采用的是综合化的一体化系统,其并不能对目前中国家庭和工作环境的不同的安装环境进行综合布置和灵活选用。
11、cn213778021u公开的医用采样亭,和本专利完全无关。
12、2024年5月9日,以“ air conditioning and resh air and combied”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上进行检索,并未发现相关文献;检索网址https://ppubs.uspto.gov/pubwebapp/。
13、2024年5月9日,以“ air conditioning and resh air and combied”在韩国专利厅上进行检索,并未发现相关文献;检索网址engpat.kipris.or.kr。
14、2024年5月9日,以“ air conditioning and resh air and combied”在wipo的https://patentscope2.wipo.int/上进行检索,并未发现相关文献。
15、2024年5月9日,以“ air conditioning and resh air and combied”在日本特许厅的网https://www.j-platpat.inpit.go.jp/上进行检索,并未发现相关文献。
16、2024年5月9日,以“新风 and 系统 and 组合 and 空调 and 可拆”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摘要检索,并未发现任何相关文献。
17、和本专利的构思完全不同。
18、其中:这些技术存在的缺陷在于:1.只能采用单一的送风模式,如顶送顶回,地送顶回等,不能适用于安装复杂的应用环境;2.不能灵活选用风口;3.不能和目前的空调系统结合。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的目的:为了提供效果更好的一种适用于多种安装环境的新风系统,具体目的见具体实施部分的多个实质技术效果。
2、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适用于多种安装环境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新风系统的外壳框架14,在外壳框架的上方包含四个口,分别为:可变回风口a9、可变送风口a11、固定新风入口12、固定排风口13;
4、可变回风口a9、固定新风入口12、可变送风口a11、固定排风口13下方均对应一腔体;
5、可变回风口a9下方对应第一腔体30、固定新风入口12下方对应第二腔体31、可变送风口a11下方对应第三腔体32、固定排风口13下方对应第四腔体33;
6、可变回风口a9下方的第一腔体30亦对应有可变回风口b20;第二腔体31中布置有热交换7,热交换7的上方、左侧、下侧分别布置有空气净化滤网c8、空气净化滤网b6、空气净化滤网a(5);
7、空气净化滤网a(5)下方为第五腔体34;第五腔体34中布置有送风风机19,送风风机19的边侧通过送风对接口35对接着第三腔体32及其之上的可变送风口a11,第四腔体33中布置有排风风机17,排风风机17的出口对应着固定排风口13;
8、第三腔体32下方亦布置有一可变送风口b18;
9、通过可变回风口a9、可变送风口a11、固定新风入口12、固定排风口13、可变回风口b20、可变送风口b18的选择性开启能够实现八种送回风模式。
10、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壳体中的第一腔体上方亦布置有配电箱盒10。
11、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可变回风口a9、可变送风口a11、可变回风口b20、可变送风口b18均为可拆风口,可拆风口的结构为通过连接筋对接的可以拆的口部结构。
12、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固定新风入口12、固定排风口13为常开状态。
13、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八种送回风模式为:
14、顶回风顶送风模式一:此时各风口的开启状态为:
15、可变回风口a9为打开状态;
16、可变送风口a11为打开状态;
17、固定新风入口12为常开状态;
18、固定排风口13为常开状态;
19、可变送风口b18为封闭状态;
20、内部设设计送风风机19提供动力,将室外的新风通过固定新风入口12进入设备内部,而后经过空气净化滤网c8将室外新风经过一次净化再经过热交换7再穿过空气净化滤网a5二次净化空气,由送风风机19提供动力,最终由可变送风口11输出经室内送风管道输送到室内;
21、内部设计有排风风机17提供动力,将室内的脏空气通过回风管道进入可变回风口a9a进入设备内部,而后经过空气净化滤网b6,对回风进行净化再通过热交换7而后由排风风机17提供动力,穿过设备内部最终由固定排风口13排出室外;
22、顶回风地送风模式二:
23、此时各风口的开启状态为:
24、可变回风口a9为打开状态;
25、可变送风口a11为封闭状态;
26、固定新风入口12为常开状态;
27、固定排风口13为常开状态;
28、可变送风口b18为打开状态;
29、可变回风口b20为关闭状态;
30、内部设设计送风风机19提供动力,将室外的新风通过固定新风入口12进入设备内部,而后经过空气净化滤网c8将室外新风经过一次净化再经过热交换7再穿过空气净化滤网a5二次净化空气,由送风风机19提供动力,最终由可变送风口b18输出经室内送风管道输送到室内;
31、内部设计有排风风机17提供动力,将室内的脏空气通过回风管道进入可变回风口a9a进入设备内部,而后经过空气净化滤网b6,对回风进行净化再通过热交换7而后由排风风机17提供动力,穿过设备内部最终由固定排风口13排出室外;
32、地回风地送风模式三:
33、此时各风口的开启状态为:
34、可变回风口a9为封闭状态;
35、可变送风口a11为封闭状态;
36、固定新风入口12为常开状态;
37、固定排风口13为常开状态;
38、可变送风口b18为打开状态;
39、可变回风口b20为打开状态;
40、内部设设计送风风机19提供动力,将室外的新风通过固定新风入口12进入设备内部,而后经过空气净化滤网c8将室外新风经过一次净化再经过热交换7再穿过空气净化滤网a5二次净化空气,由送风风机19提供动力,最终由可变送风口b18输出经室内送风管道输送到室内;
41、内部设计有排风风机17提供动力,将室内的脏空气通过回风管道进入可变回风口b20进入设备内部,而后经过空气净化滤网b6,对回风进行净化再通过热交换7而后由排风风机17提供动力,穿过设备内部最终由固定排风口13排出室外;
42、地回风顶送风模式四:
43、此时各风口的开启状态为:
44、可变回风口a9为打开状态;
45、可变送风口a11为打开状态;
46、固定新风入口12为常开状态;
47、固定排风口13为常开状态;
48、可变送风口b18为封闭状态;
49、可变回风口b20为打开状态;
50、内部设设计送风风机19提供动力,将室外的新风通过固定新风入口12进入设备内部,而后经过空气净化滤网c8将室外新风经过一次净化再经过热交换7再穿过空气净化滤网a5二次净化空气,由送风风机19提供动力,最终由可变送风口11输出经室内送风管道输送到室内;
51、内部设计有排风风机17提供动力,将室内的脏空气通过回风管道进入可变回风口b20进入设备内部,而后经过空气净化滤网b6,对回风进行净化再通过热交换7而后由排风风机17提供动力,穿过设备内部最终由固定排风口13排出室外;
52、顶回风加地回风、顶送风模式五:
53、此时各风口的开启状态为:
54、可变回风口a9为打开状态;
55、可变送风口a11为打开状态;
56、固定新风入口12为常开状态;
57、固定排风口13为常开状态;
58、可变送风口b18为封闭状态;
59、可变回风口b20为打开状态;
60、内部设设计送风风机19提供动力,将室外的新风通过固定新风入口12进入设备内部,而后经过空气净化滤网c8将室外新风经过一次净化再经过热交换7再穿过空气净化滤网a5二次净化空气,由送风风机19提供动力,最终由可变送风口11输出经室内送风管道输送到室内;
61、内部设计有排风风机17提供动力,将室内的脏空气通过回风管道进入可变回风口a9a和可变回风口b20都为打开状态进入设备内部,而后经过空气净化滤网b6,对回风进行净化再通过热交换7而后由排风风机17提供动力,穿过设备内部最终由固定排风口13排出室外;
62、顶回风,地送风顶送风模式六:
63、此时各风口的开启状态为:
64、可变回风口a9为打开状态;
65、可变送风口a11为打开状态;
66、固定新风入口12为常开状态;
67、固定排风口13为常开状态;
68、可变送风口b18为打开状态;
69、可变回风口b20为封闭状态;
70、内部设设计送风风机19提供动力,将室外的新风通过固定新风入口12进入设备内部,而后经过空气净化滤网c8将室外新风经过一次净化再经过热交换7再穿过空气净化滤网a5二次净化空气,由送风风机19提供动力,最终由可变送风口11和可变送风口b18输出经室内送风管道输送到室内;
71、内部设计有排风风机17提供动力,将室内的脏空气通过回风管道进入可变回风口a9a进入设备内部,而后经过空气净化滤网b6,对回风进行净化再通过热交换7而后由排风风机17提供动力,穿过设备内部最终由固定排风口13排出室外;
72、顶回风加地回风、地送风模式七:
73、此时各风口的开启状态为:
74、可变回风口a9为打开状态;
75、可变送风口a11为打开状态;
76、固定新风入口12为常开状态;
77、固定排风口13为常开状态;
78、可变送风口b18为打开状态;
79、可变回风口b20为打开状态;
80、内部设设计送风风机19提供动力,将室外的新风通过固定新风入口12进入设备内部,而后经过空气净化滤网c8将室外新风经过一次净化再经过热交换7再穿过空气净化滤网a5二次净化空气,由送风风机19提供动力,最终由可变送风口11和可变送风口b18输出经室内送风管道输送到室内;
81、内部设计有排风风机17提供动力,将室内的脏空气通过回风管道进入可变回风口a9a和可变回风口b20都为打开状态进入设备内部,而后经过空气净化滤网b6,对回风进行净化再通过热交换7而后由排风风机17提供动力,穿过设备内部最终由固定排风口13排出室外;
82、顶回风、地送风顶送风模式八:
83、此时各风口的开启状态为:
84、可变回风口a9为封闭状态;
85、可变送风口a11为打开状态;
86、固定新风入口12为常开状态;
87、固定排风口13为常开状态;
88、可变送风口b18为打开状态;
89、可变回风口b20为打开状态;
90、内部设设计送风风机19提供动力,将室外的新风通过固定新风入口12进入设备内部,而后经过空气净化滤网c8将室外新风经过一次净化再经过热交换7再穿过空气净化滤网a5二次净化空气,由送风风机19提供动力,最终由可变送风口11和可变送风口b18输出经室内送风管道输送到室内;
91、内部设计有排风风机17提供动力,将室内的脏空气通过回风管道进入可变回风口b20进入设备内部,而后经过空气净化滤网b6,对回风进行净化再通过热交换7而后由排风风机17提供动力,穿过设备内部最终由固定排风口13排出室外。
92、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检查门1和新风系统本身的壳体采用磁吸结构安装。
93、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该新风系统能够和目前的室内机组合起来使用,组合使用的过程中使用辅助装置,该辅助装置包含有包装体25,包装体25连接着对接管22,该包装体25的上方有上进风开口24,上进风开口24能够对应空调室内机的上方的进风口;包装体25的下方布置有出风口27,该出风口27能够打开也能够封闭,包装体25的边侧包含有带螺纹孔的固定片28,通过固定片28能够将包装体25固定于墙面。
94、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该 包装体25下方的出风口27边侧分别布置有左侧轨道23和右侧轨道26,封闭板29能够插入左侧轨道23和右侧轨道26中将出风口27封闭;封闭板29抽出左侧轨道23和右侧轨道26中能够打开出风口27。
95、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包装体25包含圆角且其上雕花覆膜。
96、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对接管22的 对接口21通过三通连接着固定新风入口12,该三通的另一个通口连接着外部的新风入口。
97、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1.只能采用单一的送风模式,如顶送顶回,地送顶回等,不能适用于安装复杂的应用环境;2.不能灵活选用风口;”本专利安装更方便快捷,施工工作效率高。本专利设计有8种送风模式。需要知道,模式并不是无穷无尽的,因此每增加一种送风模式,就让生产环境的多功能送风选择,多了一种;同时还要配套内部的结构,一致化的结构,实现不同的送风功能,具有一定的技术涉及挑战性。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5/17357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