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下大容积水仓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7-27 10:25:53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井下的大容积水仓的设计方法,可以实现快速清仓、节能减排、安全生产。
背景技术:
1、煤矿(金属矿)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领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井下生产有诸多不便,如水仓的空间狭小,大型机械施展不开,人工清淤费时费力;排水速度慢,排水电费居高不下等等。这一切的原因都来源于主排水泵的吸上高度。由于主排水泵的吸上高度有限,一般4-5米,因此水仓的高度即使建得很高,水泵也没有能力抽排。
2、目前井下泵房的主排水泵是耐磨型多段式水泵,其中水泵的吸上高度是水泵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一般大口径水泵的吸上高度约4-5米,去掉泵房底板到水泵叶轮中心线的距离(约0.8米),即使吸上高度是5米的话,它的有效吸程仅剩约4.2米。现在设计单位设计的水仓,从泵房底板到水仓底板普遍是4-5米(小井比水仓略深一些),即使按5米计算,水仓顶部距离泵房底板至少保留1米厚度的岩层,因此水仓不会太高,大约3米左右;隧道施工有一个指标叫矢跨比,就是隧道的宽度要大于高度,矢跨比(s/l)数值越小,开挖隧道后岩石应力重分布状态越差,。由于水仓的高度仅为3米左右,所以宽度应该在4米左右。水泵的吸上高度决定了水仓不能建得太高、太宽。这就导致如下结果:水仓的有效容积有限,很多矿在峰谷平时段都得排水,造成能源浪费;水仓空间非常狭窄,清仓困难;由于采用耐磨型多段式水泵排水,水仓的深度超过了水泵的吸上高度,产生汽蚀,导致水泵损坏。
3、例如:矿井单位时间内涌水量1000m³/h,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正常涌水量小于等于1000m³/h时,水仓有效容量应当能容纳8 h的正常涌水量。按照此规定,这个水仓的有效容积应该是8000m³,水仓的高度约3米,宽度4米,水仓截面积10.28m²,那么水仓的长度是778米。即使一年清两次仓,且不说有没有危险,这也是一件工程量极大的工作;水仓有效容积8000m³,这是8小时的涌水量,那么每天向外排水时间占尽了用电的峰谷平的各个时段,无法实现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是要解决矿井清仓难、能耗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矿井下大容积水仓的设计方法。
2、本发明涉及的矿井下大容积水仓的设计方法,其步骤如下:
3、步骤一、采用包括喂水泵、主排水泵和连接管路的无汽蚀恒流量喂水泵组,将喂水泵的最大液下长度确定为15米,喂水泵对应小井位置,主排水泵位于泵房内;
4、步骤二、在泵房底板向下15米的范围内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层面作为水仓的构筑位置,对于能满足支护强度的矿井将水仓的设计最大高度提高到5米以上,根据矢跨比确定水仓宽度,通过增加水仓高度和宽度来增加水仓的截面积,进而使水仓的有效容积得以增加,所述水仓的有效容积=单位涌水量×(24小时-排水时间),所述排水时间≤平谷用电时段的总和;
5、步骤三、所述无汽蚀恒流量喂水泵组按照设定的排水时间排水,避开峰时用电。
6、进一步,设定排水泵房的排水时间≤谷时用电时段的总和,排水时间选择谷时用电。
7、进一步,在水仓仓壁设置向水仓侧向延伸的由若干个硐室组成的小水仓,小水仓的高度≤3米、宽度≤4米,以进一步增加整个水仓的有效容积。
8、进一步,所述泵房底板到水仓顶部的距离≥2米,由于水仓的截面积较大,为了安全起见,泵房底板到水仓顶部的距离尽可能的大一些。
9、进一步,所述水仓顶部为半圆拱形,半圆拱半径为水仓宽度的0.5倍。
10、进一步,所述小水仓的走向与水仓的走向为垂直或近似垂直关系,以便于小水仓的排布。
11、进一步,小水仓底板至少高于水仓底板1米。
12、进一步,小水仓底板向水仓方向倾斜,形成一定的坡度,以便于小水仓中水向水仓中流动,小水仓中即使有一些煤泥也会被井水带走。
13、进一步,喂水泵的最下端位于小井内且与小井底板之间的距离≥0.5米。
14、进一步,小井底板到水仓地板的距离>1米。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无汽蚀恒流量喂水泵泵组,将喂水泵的最大液下长度确定为15米,此范围对水仓设计而言有足够的选择空间,且喂水泵运行相对稳定;通过将水仓的设计最大高度提高到5米以上,使水仓的有效容积得以增加,将24小时的涌水集中在平谷用电时段或谷时排出,避免峰时用电,缩短排水时间,可以节省电费;由于水仓的有效容积增加,抗水患风险的能力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井下生产安全系数。水仓的有效容积增加是通过增加水仓高度、宽度实现的情况下,便于大型机械作业,提高清仓效率,省时省力。水仓比小水仓高、宽,地下涌水经过水仓流向小井,水中的颗粒在此水仓沉淀;小水仓硐室中只有水,没有沉淀物,无需清淤。
技术特征:1.一种矿井下大容积水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下大容积水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设定排水泵房的排水时间≤谷时用电时段的总和,且排水时间选择谷时用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下大容积水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在水仓仓壁设置向水仓侧向延伸的由若干个硐室组成的小水仓,所述小水仓的高度≤3米、宽度≤4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下大容积水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泵房底板到水仓顶部的距离≥2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下大容积水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水仓顶部为半圆拱形,所述半圆拱半径为水仓宽度的0.5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下大容积水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小水仓的走向与所述水仓的走向为垂直或近似垂直关系,以便于小水仓的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下大容积水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小水仓底板至少高于水仓底板1米。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矿井下大容积水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小水仓底板向水仓方向倾斜,形成一定的坡度,以便于小水仓中水向水仓中流动,小水仓中即使有一些煤泥也会被井水带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下大容积水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喂水泵的最下端位于小井内且与小井底板之间的距离≥0.5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下大容积水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小井底板到水仓地板的距离≥1米。
技术总结一种矿井下大容积水仓的设计方法,采用无汽蚀恒流量喂水泵组,将喂水泵的最大液下长度确定为15米,喂水泵对应小井位置,主排水泵位于泵房内;在泵房底板向下15米的范围内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层面作为水仓的构筑位置,对于能满足支护强度的矿井将水仓的设计最大高度提高到5米以上,通过增加水仓高度和宽度来增加水仓的截面积,进而使水仓的有效容积得以增加,所述水仓的有效容积=单位涌水量×(24小时‑排水时间),所述排水时间≤平谷用电时段的总和;所述无汽蚀恒流量喂水泵组按照设定的排水时间排水,避开峰时用电。本发明可缩短排水时间,可以节省电费;抗水患风险的能力大大提高,便于大型机械作业,提高清仓效率,省时省力。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博,贾思学,李海鸥,燕明华,郑文军,马俊炀,张斯琪,张咏琪,孟沛宣,浦迅齐,崔宏睿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锦州咏鑫创业服务中心(有限合伙)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20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6/11333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