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电解制氢支撑网及水电解制氢电解槽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27 11:28:23
本技术涉及碱性电解水制氢,尤其涉及一种水电解制氢支撑网及水电解制氢电解槽。
背景技术:
1、氢能是一种理想的二次能源,与其他能源相比,氢热值高,且燃烧产物为水,是最环保的能源,氢能被认为是未来人类社会的终极能源,而水电解制氢则是获取氢气的一种有效途径。
2、在国家双碳战略的目标下,氢在能源系统的地位提升,提高电流密度一直是降低制氢设备体积和成本的主要方式。目前,市场上传统的制氢电解槽的极板采用的是乳突板结构,使得极板和电极之间是以点接触的方式连接,这就制约了电流密度的提升。此外,极板上的乳突板结构容易顶破制氢电解槽中的隔膜,大大降低了制氢电解槽制氢工作的可靠性。
3、因此,亟需一种水电解制氢支撑网及水电解制氢电解槽,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电解制氢支撑网,以使水电解制氢支撑网能够承载更高的电流密度,还能够提高电极和极板与水电解制氢支撑网接触的可靠性,并且不会顶破隔膜。
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电解制氢电解槽,以提高电流密度,并且工作更加可靠。
3、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4、一种水电解制氢支撑网,包括多个支撑网单元,多个所述支撑网单元呈阵列排布并相互连接,每个所述支撑网单元均包括:
5、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包括抵接面,所述抵接面用于与电极面接触;
6、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包括抵接平面,所述抵接平面与所述抵接面相对且间隔排布,所述抵接平面用于与极板面接触;以及
7、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被配置为弹性支撑在所述抵接面和所述抵接平面之间。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抵接面为平面。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10、至少三个支撑夹板,至少三个所述支撑夹板沿所述抵接面和所述抵接平面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并且每个所述支撑夹板均弹性支撑在所述抵接面和所述抵接平面之间。
11、作为优选方案,每个所述支撑夹板均包括:
12、第一连接筋条,所述第一连接筋条的第一端与所述抵接面相连接;以及
13、第二连接筋条,所述第二连接筋条的第一端与所述抵接平面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筋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筋条的第二端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连接筋条和所述第二连接筋条之间具有夹角。
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筋条和所述第二连接筋条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抵接面和所述抵接平面均为多边形平面。
1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抵接面的形状与所述抵接平面的形状相同,并且所述抵接面的每个侧边均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筋条,所述抵接平面的每个侧边均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连接筋条。
1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抵接面和所述抵接平面均为四边形。
1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抵接部的厚度为0.01mm~5mm;所述第二抵接部的厚度为0.01mm~5mm。
19、一种水电解制氢电解槽,包括电极、隔膜、极板以及如上所述的水电解制氢支撑网,所述隔膜相对的两侧均依次设置有所述电极、所述水电解制氢支撑网以及所述极板,并且所述电极与所述隔膜的侧部贴合。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电解制氢支撑网,该水电解制氢支撑网包括多个支撑网单元,多个支撑网单元呈阵列排布并相互连接,每个支撑网单元均包括第一抵接部、第二抵接部和支撑组件,第一抵接部包括抵接面,抵接面用于与电极面接触,第二抵接部包括抵接平面,抵接平面与抵接面相对且间隔排布,抵接平面用于与极板面接触,支撑组件弹性支撑在抵接面和抵接平面之间。由于电极和极板与水电解制氢支撑网中的每个支撑网单元均为面接触连接,使得水电解制氢支撑网能够承载更高的电流密度。此外,由于支撑组件弹性支撑在抵接面和抵接平面之间,提高了电极和极板与水电解制氢支撑网接触连接的可靠性,并且不会顶破隔膜。
2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水电解制氢电解槽,通过采用上述水电解制氢支撑网,由于水电解制氢支撑网能够承载更高的电流密度,从而提升了水电解制氢电解槽的电流密度。此外,由于电极和极板与水电解制氢支撑网接触的可靠性高并且不会顶破隔膜,使得水电解制氢电解槽的制氢工作更加可靠。
技术特征:1.一种水电解制氢支撑网,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支撑网单元(1),多个所述支撑网单元(1)呈阵列排布并相互连接,每个所述支撑网单元(1)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解制氢支撑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面(11)为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解制氢支撑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3)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电解制氢支撑网,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夹板(131)均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电解制氢支撑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筋条(1311)和所述第二连接筋条(131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电解制氢支撑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面(11)和所述抵接平面(12)均为多边形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电解制氢支撑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面(11)的形状与所述抵接平面(12)的形状相同,并且所述抵接面(11)的每个侧边均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筋条(1311),所述抵接平面(12)的每个侧边均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连接筋条(13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电解制氢支撑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面(11)和所述抵接平面(12)均为四边形。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水电解制氢支撑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厚度为0.01mm~5mm;所述第二抵接部的厚度为0.01mm~5mm。
10.一种水电解制氢电解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隔膜、极板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水电解制氢支撑网,所述隔膜相对的两侧均依次设置有所述电极、所述水电解制氢支撑网以及所述极板,并且所述电极与所述隔膜的侧部贴合。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电解制氢支撑网及水电解制氢电解槽。该水电解制氢支撑网包括多个支撑网单元,多个支撑网单元呈阵列排布并相互连接,每个支撑网单元均包括第一抵接部、第二抵接部和支撑组件,第一抵接部包括抵接面,抵接面用于与电极面接触,第二抵接部包括抵接平面,抵接平面与抵接面相对且间隔排布,抵接平面用于与极板面接触,支撑组件弹性支撑在抵接面和抵接平面之间。该水电解制氢支撑网能够承载更高的电流密度,提高了电极和极板与水电解制氢支撑网接触的可靠性,并且不会顶破隔膜。水电解制氢电解槽通过采用上述水电解制氢支撑网,提高了电流密度,并且工作更加可靠。技术研发人员:李超峰,王广玉,叶志烜,王立,康凯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05技术公布日:2024/5/16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6/11835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