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石油煤气及炼焦工业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气化炉给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气化炉给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29 10:15:48

本技术涉及煤化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化炉给煤装置。

背景技术:

1、循环流化床煤气化炉具有煤种适应性广、操作弹性大、清洁高效等特点,被广泛使用。煤气化炉运行过程,原料煤颗粒与气化剂在气化炉中逆向接触生成合成气。但是,在运行时,煤气化炉中处于流化态的高温气固混合物容易反窜至入煤口,导致进料不畅;而且会使螺旋进煤器温度偏高,影响生产正常运行,并且,螺旋进煤器至煤气化炉的输送通道容易粘接煤颗粒,长时间运行时,容易堵塞输送通道,进而影响煤颗粒输送的持续性和均匀性,进一步影响煤颗粒进入煤气化炉后的分布,进而影响气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化炉给煤装置,主要目的在于防止气固混合物反窜,保障物料输送的持续性和均匀性,改善煤颗粒进入煤气化炉后的分布,进而改善气化效果。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化炉给煤装置,另一目的在于使二氧化碳气体不仅实现气封和输送作用,还可以作为原料在煤气化炉中参与反应,二氧化碳气体与煤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实现二氧化碳气体的资源化利用。

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化炉给煤装置,包括:储煤仓、螺旋进煤器、煤气化炉、增压泵和旋风分离器;

5、所述储煤仓用于储存待气化煤;所述储煤仓上设置有气体入口一;

6、所述螺旋进煤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储煤仓的输出口连通;

7、所述煤气化炉的上部设置有原煤入口;所述原煤入口通过输送通道与所述螺旋进煤器的输出端连通;所述输送通道由所述螺旋进煤器至所述煤气化炉向下倾斜设置;

8、所述输送通道包括:管道一、管道二和布气锥管;

9、所述管道一的一端与所述螺旋进煤器的输出端连通;

10、所述管道二套装在所述管道一的外侧,与所述管道一同轴设置;所述管道二的上端与所述管道一之间封闭设置;所述管道一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管道二的内部;所述管道二上设置有气体入口二;所述气体入口二与所述管道二、所述管道一和所述布气锥管所构成的空间连通;

11、所述布气锥管的一端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管道一的另一端;所述布气锥管的另一端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管道二的内壁上;所述布气锥管的大端位于所述布气锥管的小端的下游;

12、所述布气锥管上均匀地分布有布气孔;

13、所述煤气化炉的底部具有排渣口;

14、所述煤气化炉的底部具有气化剂进口;

15、所述增压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气体入口一连通;

16、所述增压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气体入口二连通;

17、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煤气化炉的合成气出口连通,用于将所述煤气化炉输出的合成气与固体颗粒物进行分离。

18、进一步地,所述输送通道的倾斜角度为30°~60°。

19、进一步地,所述增压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气体入口一之间设置有流量调节阀一,用于控制进入所述气体入口一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流量;

20、所述增压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气体入口二之间设置有流量调节阀二,用于控制进入所述气体入口二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流量。

21、进一步地,所述管道二的直径不小于所述管道一的直径的1.5倍。

22、进一步地,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固定颗粒输出口与所述煤气化炉的回料口连通。

23、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化炉给煤装置,还包括:渣仓;

24、所述渣仓与所述排渣口连通。

25、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气化炉给煤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26、能够防止气固混合物反窜,保障物料输送的持续性和均匀性,改善煤颗粒进入煤气化炉后的分布,进而改善气化效果。

27、能够使二氧化碳气体不仅实现气封和输送作用,还可以作为原料在煤气化炉中参与反应,二氧化碳气体与煤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实现二氧化碳气体的资源化利用。

28、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技术特征:

1.一种气化炉给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煤仓、螺旋进煤器、煤气化炉、增压泵和旋风分离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化炉给煤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化炉给煤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化炉给煤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化炉给煤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化炉给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渣仓;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煤化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化炉给煤装置,储煤仓上设有气体入口一;螺旋进煤器与储煤仓的输出口连通;煤气化炉的原煤入口通过输送通道与螺旋进煤器的输出端连通;输送通道由螺旋进煤器至煤气化炉向下倾斜设置;输送通道包括:管道一、管道二和布气锥管;管道一与螺旋进煤器连通;管道二套装在管道一的外侧;气体入口二与管道二、管道一和布气锥管所构成的空间连通;布气锥管设在管道一和管道二之间;增压泵的输出端与气体入口一和气体入口二连通;旋风分离器的输入端与煤气化炉的合成气出口连通。采用本技术能防止气固混合物反窜,保障物料输送的持续性和均匀性,改善煤颗粒进入煤气化炉后的分布,进而改善气化效果。技术研发人员:张忠华,杨晓勤,郭锐,薛良庆,王联志,张书培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17技术公布日:2024/5/8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6/13137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