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余度泵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4:22:55
本技术涉及燃油管道,特别涉及一种双余度泵。
背景技术:
1、飞行器燃油系统功能是储存燃油,并将燃油输往发动机。大型飞行器燃油系统结构复杂、管路众多,但因其空间大,故安装及维护条件较好;小型飞行器因其空间的限制,较多的系统管路给燃油系统安装及维护带来麻烦,同时,因采用单通道供油方式存在的缺陷在于,当供油通道上的泵体出现故障时,则会导致整个供油管路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余度泵。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双余度泵体,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上安装有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泵体内设有四通管、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一电动泵和第二电动泵,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一电动泵和第二电动泵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四通管的四个接头上,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一电动泵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进油管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和第二电动泵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出油管连接。
4、作为一种优选地方案,所述第一单向阀与进油管之间连接有第一分支管,所述第一分支管与第一单向阀之间通过连接有第一燃油软管。
5、作为一种优选地方案,所述第二单向阀与出油管之间连接有第二分支管,所述第二分支管与第二单向阀之间通过连接有第二燃油软管。
6、作为一种优选地方案,所述泵体包括上壳体、电机座和下壳体,所述电机座位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且所述上壳体与电机座之间、以及电机座与下壳体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
7、作为一种优选地方案,所述上壳体与电机座之间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电机座上,所述限位板上竖直开设有四个通孔。
8、作为一种优选地方案,所述限位板的底部安装两个定位电机用的第一限位座。
9、作为一种优选地方案,所述第一限位座下方设有第二限位座,所述第二限位座固定在电机座内。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四种运行方式,可确保在其中一个电机故障的情况下,系统也能依靠另外一个泵正常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容错率,即时在两个电机都故障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正常流通,避免了因油路阻塞导致的二次损坏,提高了安全性。
12、2)本实用新型中,两个燃油软管可灵活改变对应单向阀的位置,对于分支管与单向阀连接错位可具备一定的容错空间,更予以对二者进行连接。
技术特征:1.一种双余度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00),所述泵体(100)上安装有进油管(2)和出油管(3),所述泵体(100)内设有四通管(4)、第一单向阀(5)、第二单向阀(6)、第一电动泵(7)和第二电动泵(8),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5)、第二单向阀(6)、第一电动泵(7)和第二电动泵(8)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四通管(4)的四个接头上,所述第一单向阀(5)和第一电动泵(7)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进油管(2)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6)和第二电动泵(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出油管(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余度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5)与进油管(2)之间连接有第一分支管(9),所述第一分支管(9)与第一单向阀(5)之间通过连接有第一燃油软管(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余度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向阀(6)与出油管(3)之间连接有第二分支管(10),所述第二分支管(10)与第二单向阀(6)之间通过连接有第二燃油软管(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余度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00)包括上壳体(110)、电机座(120)和下壳体(130),所述电机座(120)位于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30)之间、上壳体(110)与电机座(120)之间、以及电机座(120)与下壳体(130)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余度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0)与电机座(120)之间设置有限位板(13),所述限位板(13)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电机座(120)上,所述限位板(13)上竖直开设有四个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余度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13)的底部安装两个定位电机用的第一限位座(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余度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座(14)下方设有第二限位座(15),所述第二限位座(15)固定在电机座(120)内。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余度泵,涉及燃油管道技术领域,其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上安装有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泵体内设有四通管、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一电动泵和第二电动泵,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一电动泵和第二电动泵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四通管上,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一单向阀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进油管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和第二电动泵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出油管连接,提供了四种运行方式,可确保在其中一个电机故障的情况下,系统也能依靠另外一个泵正常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容错率,即时在两个电机都故障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正常流通,避免了因油路阻塞导致的二次损坏,提高了安全性。技术研发人员:王超,陈连山,蒲屹,段胜秋,胡文强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航天世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07技术公布日:2024/7/4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9/16669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