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4:36:05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具体涉及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1、常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主要由泵体组件、电机组件、分液器部件、壳体组件、上盖、下盖等构成。壳体组件与上下盖配合组成密闭型结构,壳体内部主要由泵体组件和电机组件两大部分组成,泵体组件包括上法兰、气缸、曲轴、滚子、下法兰等主要零部件,各零部件相互配合形成密闭的腔体,电机组件则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旋转式压缩机通过电机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之间产生的电磁力作用,对泵体曲轴产生驱动力,在曲轴旋转驱动作用下,泵体腔体容积不断变化而周期性吸气、压缩和排气。由泵体腔体内排出的油气混合气体进入电机下腔空间后,再经电机流通通道孔至电机上腔,然后排出压缩机进入空调系统。
2、压缩机泵体各摩擦副之间的润滑主要依靠泵体内的油路将润滑油泵送到运动部件的接触面,从而起到润滑、冷却、散热的效果。常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主副轴承油路结构如下:曲轴设置有中心油孔,曲轴长短轴根部分别设计有与曲轴中心油孔贯通的侧油孔,曲轴中心油孔中装配有泵油装置导油片,上法兰和下法兰的内圆面分别设置有油槽。壳体下部装有一定量的润滑油,当压缩机运行时,在曲轴中心油孔泵油装置作用下,底部油池内的润滑油泵入中心油孔,并通过曲轴长短轴根部的侧油孔分别泵至下法兰和上法兰内圆面的端部,然后分别通过上、下法兰上的油槽泵至法兰与曲轴的摩擦副(主副轴承)表面上,下法兰油槽的润滑油直接泵入油池,而上油槽的润滑油则泵出泵体进入电机下腔,从而实现主副轴承的油路润滑。
3、当压缩机高频运转时,运动部件的摩擦产生大量的热能,若泵油量不足,导致散热不充分,泵体快速升温,气缸的工作腔被加热,容积效率下降。同时,排气温度急速升高,导致电机效率降低,最终导致压缩机性能下降。同时,在高频下,运动部件的接触面之间对润滑的要求更高,尤其在曲轴和上法兰之间,需要提供充足的润滑油进行润滑。
4、另外,压缩机运行时,腔内充满了油滴,这些油滴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泵体的润滑油路直接连通电机下腔,在离心力和气体力的作用下,导致润滑油路的油液进入电机上腔,进而排出至系统中,从而导致压缩机高频运行时的吐油率居高不下,压缩机性能降低的同时,增大压缩机内部缺油的可靠性风险。
5、前期本技术的同一申请人申请了专利202223314612.7,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问题:例如在先申请中在法兰内壁设置储油槽进行储油,但是由于具有储油槽的结构导致在压缩机低频时油无法有效上升并且充满储油槽,致使储油槽附近的润滑性能下降。
6、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存在由泵体润滑油路的上法兰上螺旋油槽泵出的大量润滑油泵入电机下腔,仅依靠重力回流,大部分受高速气流冲击携带进入至电机上腔排出压缩机壳体,导致压缩机的吐油率过高,并且由于储油槽的设置导致低频运行时润滑能力下降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存在润滑油易受高速气流冲击携带进入至电机上腔排出压缩机壳体,导致压缩机的吐油率过高,并且由于储油槽的设置导致低频运行时润滑能力下降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泵体油路结构,其包括:
3、上法兰,所述上法兰的轴孔内壁上设置有上油槽和回油部,所述上油槽的下端能够用于吸入油,所述上油槽沿着所述轴孔内壁向上延伸,所述上油槽的上端位于所述上法兰的顶端或与所述上法兰的顶端间隔预设距离,所述回油部直接与所述上油槽连通,以能从所述上油槽中吸入油并导出至压缩机的油池中。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5、所述上油槽的上端延伸至所述上法兰的顶端、或所述上油槽的上端与所述上法兰的顶端间隔大于0的预设距离,所述回油部为开设于所述上法兰的轴孔内壁上的下油槽,所述下油槽沿着所述轴孔内壁向下延伸,所述下油槽的上端连通至所述上油槽的上端与下端之间的位置、或是连通至所述上油槽的上端。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7、所述回油部为从所述上法兰的轴孔内壁朝所述上法兰的下端面开设的第一回油孔,所述第一回油孔能将油导通至压缩机的油池中。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9、所述上油槽包括第一上油槽和第二上油槽,所述第二上油槽的下端与所述第一上油槽的上端连通,且所述第二上油槽的流通横截面积s2比所述第一上油槽的流通横截面积s1小,且所述第二上油槽的上端连通至所述上法兰的顶端。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1、所述第一上油槽的油槽平均宽度为l1,所述第二上油槽的油槽平均宽度为l2,参数s1、s2、l1、l2满足:s1>5s2,l1>1.5l2。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3、当所述回油部为开设于所述上法兰的轴孔内壁上的下油槽时,所述下油槽的流通横截面积为s3,参数s1、s3满足:s3≤s1。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5、当所述回油部为开设于所述上法兰的轴孔内壁上的下油槽时,所述下油槽与所述上油槽的连通位置与所述上法兰的下端面之间的间距为h2,所述第二上油槽与所述第一上油槽的连通位置与所述上法兰的下端面之间的间距为h1,并有0.3≤h2/h1≤1。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7、当所述回油部为开设于所述上法兰的轴孔内壁上的下油槽时,所述下油槽与所述第一上油槽连通,以形成为所述下油槽与所述上油槽的连通位置;或者,所述第一上油槽和所述第二上油槽的连通位置与所述下油槽相连通,以形成为所述下油槽与所述上油槽的连通位置。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9、所述上油槽的上端与所述上法兰的顶端间隔大于0的预设距离,所述下油槽与所述上油槽的连通位置与所述上法兰的下端面之间的间距为h2,所述上油槽的上端与所述上法兰的下端面之间的间距为h1,并有0.3≤h2/h1≤1。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21、所述上油槽为在所述上法兰的内壁上开设的螺旋油槽结构,所述上油槽从其下端至其上端成螺旋向上地延伸,且所述上油槽从其下端至其上端的旋转方向与曲轴的旋转方向相同,所述上法兰套设于所述曲轴的外周;所述下油槽为在所述上法兰的内壁上开设的螺旋油槽结构,所述下油槽从其上端至其下端成螺旋向下地延伸,且所述下油槽从其下端至其上端的旋转方向与曲轴的旋转方向相反。
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23、所述上法兰的内部还设置有回油斜孔,所述回油斜孔倾斜向下延伸,且所述回油斜孔的上端与所述下油槽的下端连通,所述回油斜孔的下端延伸至所述上法兰的下端面,以能将油导出至所述上法兰的下方的油池中。
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25、所述回油斜孔为直孔,其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呈倾斜设置,所述回油斜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法兰的轴向夹设之间的夹角,且所述回油斜孔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设之间的夹角,所述上法兰的轴向沿竖直方向,所述上法兰的轴向端面沿水平方向。
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27、所述上法兰上还设置有环形柔性槽,所述环形柔性槽位于所述轴孔内壁的外周且与所述轴孔内壁间隔预设距离,所述回油斜孔与所述下油槽的相接端位于所述环形柔性槽的上端的上方。
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29、所述泵体油路结构还包括气缸和下法兰,所述气缸设置于所述上法兰与所述下法兰之间;所述气缸上设置有气缸连通通道,所述回油斜孔与所述气缸连通通道连通,能够通过所述气缸连通通道将油排至所述油池中;或者所述气缸上设置有气缸连通通道以及所述下法兰上设置有下法兰连通通道,所述回油斜孔依次与所述气缸连通通道和所述下法兰连通通道连通,能够通过所述气缸连通通道和所述下法兰连通通道将油排至所述油池中。
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31、所述气缸连通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气缸的内部的第二回油孔和第三回油孔,所述第二回油孔沿所述气缸的轴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回油孔的上端与所述回油斜孔的下端相对且连通,所述第三回油孔沿所述气缸的径向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回油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回油孔的下端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气缸的径向外部。
3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泵体,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还包括曲轴,所述曲轴穿设进入所述上法兰的轴孔中;所述曲轴的内部设置有中心油孔和侧油孔,所述中心油孔沿着所述曲轴的轴向延伸,所述侧油孔沿着所述曲轴的径向延伸,所述侧油孔的一端与所述中心油孔连通、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曲轴的径向外侧连通,并且所述侧油孔与所述上法兰的内壁相对,以能将油输送至所述上油槽中。
3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其包括前述的泵体。
3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述的压缩机。
3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油槽和回油部(优选下油槽或第一回油孔)的结构,能够通过上油槽以有效对曲轴与上法兰之间进行有效的润滑,通过下油槽或第一回油孔能够将润滑向下导出上法兰的下方,从而有效解决润滑油向上进入电机下腔而导致的压缩机吐油率过高的问题,使得润滑油尽可能地回到上法兰的下方,而不会被排出,降低吐油率;并且相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的在先申请,本技术将回油部与上油槽直接连通,取消了储油槽的结构形式,能够使得在压缩机低频工况运行时能够持续保证润滑油的流动,不至于使得无法充满储油槽而导致储油槽附近的润滑性能下降的问题发生,能够保证在低频时油能够充满上油槽、并进入到下油槽,保证对上法兰的润滑性能,解决由于储油槽的设置导致低频运行时润滑能力下降的问题。
37、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相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的在先申请,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回油斜孔的设置,能够将上法兰回流的润滑油引流至更靠近油池底部的位置,使回流润滑油直接经由引流通道进入油池内的油液位以下,从而优化泵体润滑油路在泵体内部的循环,避免由回油流道泵出的润滑油直接径向喷射至法兰壁面或壳体壁面上,而造成喷击镂空腔壁面而使部分润滑油溅射至电机下腔随排气流出,例如沿径向喷射至镂空腔壁面而导致部分润滑油进入电机下腔,进一步改善由此导致的压缩机吐油率和径向振动问题,相对于在先申请能够进一步降低吐油率;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油排出,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吐油率。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9/16756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