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流体压力执行机构,一般液压技术和气动零部件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风扇控制电路及智能风扇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风扇控制电路及智能风扇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5:02:50

本技术涉及转向跟踪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风扇控制电路及智能风扇。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智能风扇通常使用红外遥控或手机app无线操控,需要人去操控调节,智能化控制水平较低,语音识别操控技术,也需要靠语音喊话操控,使用起来依然还是比较繁琐。因此,亟待一种能自动识别人体的存在及方位,并自动朝向人体所在方向吹风的高度智能化风扇,以提升用户的体验感与满意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扇控制电路及智能风扇,能够简化智能风扇的调控,适用于更多使用者。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风扇控制电路,所述风扇上设有转动轴,所述电路包括:

3、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电连接人体感应模块和控制模块,用于给所述人体感应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提供电能;

4、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风扇转动;

5、人体感应模块,所述人体感应模块设置于所述转动轴上,用于在所述风扇转动过程检测所述风扇前方人体以生成人体感应信号;

6、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电连接所述人体感应模块,用于记录所述人体感应信号接收时所述转动轴的转动角度值,并在所述风扇复位后,将所述转动角度值发送至所述驱动模块,以使所述驱动模块将所述风扇转动到所述转动角度值。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风扇控制电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采用供电模块,用于给人体感应模块和控制模块提供平稳的稳定电压,可以确保其正常且可靠的运行。还通过将人体感应模块设置于风扇转动轴上,在风扇转动过程检测风扇前方人体以生成人体感应信号,当风扇前方有人体时,控制模块会记录人体感应信号以接收时转动轴的转动角度值,并在风扇复位后,将转动角度值发送至驱动模块,以使驱动模块将风扇转动到转动角度值。因此,通过记录人体所在时风扇转动轴的角度,在人体感应模块完成检测后复位到对应的转动角度值,让风扇对准人体所在区域进行吹风,若在风扇初次转动过程或者后续转动过程一直都没有检测到人体,控制模块会输出关闭信号给驱动模块以关闭风扇,实现无人时自动关闭风扇马达,减少电力资源的浪费。通过人来自动开启风扇马达并自动跟踪人体所在的方位吹风,人走自动关闭风扇马达,从而实现风扇的全自动智能控制及节能,无需用户手动反复调节,简化了风扇的调控,且为用户使用风扇带来更加便捷、舒适的使用体验。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人体感应模块包括:

9、红外热释感应器,所述红外热释感应器用于在所述风扇转动过程检测前方人体以输出检测电压信号;

10、放大单元,所述放大单元电连接所述红外热释感应器,用于放大所述的检测电压信号;

11、比较单元,所述比较单元电连接所述放大单元,用于将放大的所述检测电压和预设电压阈值比较,并在所述检测电压大于所述预设电压阈值时输出所述人体感应信号。

12、该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使用红外热释感应器在风扇转动过程检测前方人体以输出检测电压。通过采用放大单元,用于将红外热释感应器输出的检测电压进行放大,再通过采用比较单元,当放大的检测电压超过预设电压阈值时,即可准确触发人体感应信号的输出,可以实现风扇更加准确地控制。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放大单元包括:第四电阻、第二电解电容、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四电容、第五电阻、第三电解电容和运放芯片;

14、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红外热释感应器的第三引脚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负极连接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五引脚;

15、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正极,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和所述运放芯片的第六引脚,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七引脚。

16、该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由第四电阻、第二电解电容、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四电容、第五电阻、第三电解电容和运放芯片的第五、六、七引脚组成的放大单元,将红外热释感应器输出的检测电压信号进行放大,以将放大的检测电压和比较单元的预设电压阈值进行比较,以排除环境干扰所造成的误判并实现对人体感应距离的调节,有人时输出人体感应信号。因此,增强了人体感应探测的可靠性,从而更好的实现人体准确检测的需求。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比较单元包括: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和所述运放芯片;

18、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七引脚,另一端连接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二引脚;

19、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运放芯片的第八引脚和直流电源,另一端连接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三引脚和第十电阻的一端;

20、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和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五引脚,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一电阻连接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五引脚,用于消除输入失调电压;

21、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运放芯片的第四引脚接地,所述运放芯片的第八引脚连接直流电源。

22、该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由第八电阻和运放芯片的第一、二、三引脚及第九电阻、第十电阻和第十一电阻组成的比较单元,运放芯片的第七引脚输出的放大的检测电压经第八电阻输入到运放芯片的第二引脚,与运放芯片的第三引脚设定的预设电压阈值进行对比,以判断是否存在人体,当检测到人体时准确输出人体感应信号。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供电模块包括:

24、降压单元,用于将输入电压降压成供电电压;

25、供电滤波单元,电连接所述降压单元,用于过滤所述供电电压中的纹波,以保持供电电压波形的平稳与稳定。

26、该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采用降压单元,可以将输入电压降压成供电电压,再通过供电滤波单元过滤供电电压中的纹波后提供给人体感应模块和控制模块,可以为人体感应模块和控制模块提供稳定、干净的电能,确保其正常可靠运行。

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降压单元包括:输入电压、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稳压芯片和第二电容;

28、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接入所述输入电压,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接地端接地。

29、该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由输入电压、第一电阻、稳压芯片、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组成的降压单元,以将输入电压降为人体感应模块运行需求的电压,以提供人体感应模块符合的供电电压。

3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供电滤波单元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一电解电容;

31、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正极和红外热释感应器的第一引脚输入端,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负极接地。

32、该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由第二电阻和第一电解电容组成人体感应模块的供电滤波单元,以消除人体感应模块的供电电压纹波,避免给人体感应模块造成误测。可以为人体感应模块提供稳定、干净的电能,确保其正常可靠运行。

3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人体感应模块还包括:

34、信号滤波单元,所述信号滤波单元电连接所述红外热释感应器,用于过滤所述人体感应模块中的噪声信号;

35、所述信号滤波单元包括:第三电阻和第三电容;

36、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红外热释感应器的第三引脚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37、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红外热释感应器的第三引脚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38、该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由第三电阻和第三电容组成的信号滤波单元,以过滤人体感应模块中的噪声信号。第三电阻为红外热释感应器的输出负载,第三电容用以滤除红外热释感应器的输出杂波。通过滤波处理,可以提高人体感应模块输出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减少误判和误报。

3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模块包括:外接步进电机的插座、驱动芯片和第四电解电容;

40、所述插座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供电电压和所述第四电解电容的正极,所述第四电解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九引脚供电端,所述第四电解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插座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十三引脚,所述插座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十四引脚,所述插座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十五引脚,所述插座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十六引脚,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单片机的d端口,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单片机的c端口,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单片机的b端口,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单片机的a端口,所述驱动芯片的第八引脚接地端接地。

4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智能风扇,包括:

42、风扇头;

43、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风扇控制电路;

44、转动轴,连接所述风扇头,用于在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带动所述风扇头转动。

4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9/16947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