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09:37:0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手表。背景技术:2.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消费类智能手表更是突飞猛进,人们在满足基础功能的前提下,愈来愈多的追求产品美观、交互的多样性以及佩带体验的舒适性需求。3.目前智能手表的交互方式中,一般是通过触摸屏幕或者触摸屏幕结合旋转按键来完成人机交互,但这种交互方式都较为单一,如若需要查找某一项常用功能时,查找操作起来较为繁琐;另外,在用户手沾有水的情况下去触摸操作屏幕,不仅会在屏幕上留有水渍而且误触率较高,即使带有旋转按键的手表,也常常因为旋转按键较小而不方便操作,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4.综上所述,如何使得智能手表交互方式方便、易于操作且准确率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手表,该智能手表的表圈的转动过程能够进入若干个档位并与档位限位机构形成卡位,控制器能够根据表圈当前的档位执行对应的功能,该智能手表的控制精准且易于操作,能够方便快速控制。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7.一种智能手表,包括:8.壳体;9.表圈,其可旋转地设于所述壳体的部分结构的外侧,所述表圈可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至至少两个档位;当所述表圈旋转至任一所述档位时,所述表圈与所述壳体通过档位限位机构卡接定位;所述表圈受外力旋转脱离所述档位时,所述表圈与所述壳体解除卡接定位;10.感应器与控制器,所述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表圈的当前旋转档位,所述感应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当前旋转档位控制执行对应功能。11.优选的,所述档位限位机构包括弹性模组和用于与所述弹性模组卡接的凹槽,其中一者设于所述壳体,另一者设于所述表圈;12.所述弹性模组和所述凹槽中的一者具有至少一组,另一者具有至少两组,分别对应不同的所述档位,当所述表圈转动至任一所述档位时,所述弹性模组与对应的所述凹槽配合卡接。13.优选的,所述档位包括:对应所述智能手表执行第一功能的第一档位、执行第二功能的第二档位以及执行第三功能的第三档位。14.优选的,每组弹性模组包括两个所述弹性模组,且两个所述弹性模组关于所述表圈的旋转轴中心对称;15.每组凹槽包括两个所述凹槽,且两个所述凹槽关于所述表圈的旋转轴中心对称。16.优选的,所述弹性模组设于所述壳体,所述凹槽设于所述表圈;17.或者,所述弹性模组设于所述表圈,所述凹槽设于所述壳体。18.优选的,所述弹性模组包括弹簧和滚珠,所述弹簧的一端设于所述壳体或所述表圈的插槽中,另一端与所述滚珠连接,所述滚珠用于与所述凹槽卡接;19.或者,所述弹性模组包括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设于所述壳体(5)或所述表圈,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凹槽卡接。20.优选的,所述壳体的朝向所述表圈的一侧设有润滑片,用于减小与所述表圈的滑动摩擦系数。21.优选的,所述表圈的侧部设置有凸出的、用于进行拨动旋转的把手或防滑纹。22.优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档位对应所述表圈的旋转圆心角度数范围为25 度至45度。23.优选的,所述表圈设有磁性件,所述壳体设有用于检测所述表圈的在三轴方向上的旋转状态的三轴霍尔传感器,所述三轴霍尔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手表中,当表圈相对于壳体转动至档位时,感应器能够将感应得到的当前旋转档位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当前旋转档位执行相应档位的操作内容,操作者通过控制表圈旋转即能够实现对智能手表的控制。同时上述结构利用档位限位机构在表圈的转动过程中形成至少2个定位卡接点,即档位,若需要表圈由档位旋转至其他角度,则需要施加一定的旋转力,档位限位机构为表圈的旋转过程增加了卡顿效果,形成明显的操作体验。25.智能手表的表圈的转动过程能够进入若干个档位并与档位限位机构形成卡位,控制器能够根据表圈当前的档位执行对应的功能,该智能手表的控制精准且易于操作,能够方便快速控制。附图说明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2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手表的爆炸示意图;2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手表的局部位置的剖视图;3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表圈旋转至a档位处时的示意图;3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表圈旋转至a档位处时表圈的示意图;3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表圈旋转至b档位处时的示意图;3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表圈旋转至b档位处时表圈的示意图;34.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表圈旋转至c档位处时的示意图;35.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表圈旋转至c档位处时表圈的示意图;36.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的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37.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表圈上用于与壳体配合一侧的示意图;38.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手表的另一局部位置的剖视图;39.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的智能手表的正剖图;40.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的智能手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41.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三轴霍尔传感器与控制器设置位置的爆炸示意图。42.图1-图15中:43.1为表圈、2为卡圈、3为弹性模组、4为润滑片、5为壳体、6为三轴霍尔传感器、7为控制器;44.101为表圈本体、102为凹槽、103为导向限位凸起、104为磁性件、105 为把手;45.301为滚珠、302为弹簧;46.501为壳体本体、502为导向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4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48.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智能手表,该智能手表的表圈的转动过程能够进入若干个档位并与档位限位机构形成卡位,控制器7能够根据表圈当前的档位执行对应的功能,该智能手表的控制精准且易于操作,能够方便快速控制。49.请参考图1至图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智能手表包括:壳体 5、表圈1、档位限位机构、感应器与控制器7。50.其中,壳体5为用于容纳智能手表主要结构的壳体5,51.表圈1可旋转地设于壳体5的部分结构的外侧,表圈1可相对于壳体5 旋转至至少两个档位;52.具体地,请参考图1和图2,当表圈1旋转至任一档位时,表圈1与壳体 5通过档位限位机构卡接定位;表圈1受外力旋转脱离档位时,表圈1与壳体 5解除卡接定位。因此,在表圈1旋转过程中能够旋转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卡接定位效果的档位上,位于该位置时,需要增加外力以旋转并离开当前档位,因此,旋转的准确性更高。53.另外,在壳体5的内部设置感应器与控制器7,感应器用于感应表圈1的当前旋转档位,感应器连接控制器7,控制器7根据当前旋转档位控制执行对应功能。54.感应器可以为磁传感器、光传感器、机械开关等,例如通过光传感器的光发射部分和光接收部分识别表圈1的光学图案,以分辨表圈1的当前旋转档位,并发送给控制器7,控制器7获取当前旋转档位后,根据档位与功能的对应关系,执行对应的功能。55.上述结构中,当表圈1相对于壳体5转动至档位时,感应器能够将感应得到的当前旋转档位发送给控制器7,控制器7根据当前旋转档位执行相应档位的操作内容,例如快捷支付、生理监测、运动模式、音乐播放等。操作者通过控制表圈1旋转即能够实现对智能手表的控制。同时上述结构利用档位限位机构在表圈1的转动过程中形成至少两个定位卡接点,即档位,若需要表圈1由档位旋转至其他角度,则需要施加一定的旋转力,档位限位机构为表圈1的旋转过程增加了卡顿效果,形成明显的操作体验。5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档位限位机构包括弹性模组3和用于与弹性模组3卡接的凹槽102,弹性模组3和凹槽102中一者设于壳体5,另一者设于表圈1。弹性模组3设置于壳体5或表圈1中一者,在表圈1旋转过程中受到另一者的挤压作用,处于压缩状态,当转动至与凹槽102对应时,弹性模组3释放弹性势能,并与凹槽102卡接。57.弹性模组3和凹槽102中的一者具有至少一组,另一者具有至少两组,分别对应不同的档位,当表圈1转动至任一档位时,弹性模组3与对应的凹槽102配合卡接。58.优选地,弹性模组3和凹槽102分别需要设置在壳体5和表圈1相对的面上。当表圈1与壳体5的上下表面(即端面)贴合设置时,弹性模组3和凹槽102可以分别设置在壳体5和表圈1的贴合的表面上。59.上述弹性模组3与凹槽102也可以在其他表面。比如,当表圈1、壳体5 具有内外嵌套的结构时,以表圈1的内环面套设于壳体5的外环面为例,弹性模组3和凹槽102可以分别设置在壳体5外环面和表圈1的内环面上。60.另外,弹性模组3和凹槽102中至少一者具有两组,例如弹性模组3为一组,凹槽102为四组时,在表圈1周向转动过程中,具有4组能够使弹性模组3产生形变的凹槽102,即有四个可以使表圈1定位的档位,为表圈1转动至这四个位置时,控制器7即能够执行相应的功能。61.本实施例中,利用设置多组弹性模组3或多组凹槽102,形成在周向上的多个档位,可选的,弹性模组3和凹槽102的数量可以同时为多组,只要满足在预设位置上实现卡接即可。6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表圈1的转动可以为单向的转动,使用时若转动超过目标位置或目标档位,则需要继续同向转动,直到转动到目标位置,或者表圈1的转动为双向转动,能够一定程度减少使用者的旋转操作过程。63.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档位可以是三个,可以通过多组弹性模组3或多组凹槽102实现。例如一组弹性模组和三组凹槽、或两组弹性模组和六组凹槽、或三组弹性模组和一组凹槽、或六组弹性模组和两组凹槽,等等。64.上述三个档位可以是:对应智能手表执行第一功能的第一档位、执行第二功能的第二档位以及执行第三功能的第三档位。三个功能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都是生理监测功能,或者第一功能是支付功能、第二功能是生理监测功能、第三功能是运动模式。65.请参考图1,表圈1转动过程中,其上的一个预定位置可以先后转动至a 位置、b位置和c位置,对应的分别为a档位、b档位和c档位。66.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功能与档位应当一一对应,即转动至一个档位状态下,应当使控制器7能够唯一的执行一个功能。67.与之相对应的,在壳体5内需要设置执行相应功能的功能模块,例如微处理器,通信装置,执行生理监测功能的传感器,如心率传感器、心电图传感器、体脂传感器、体温传感器、血氧传感器等,运动模式中测量运动信息的传感器,如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等。68.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每组弹性模组3包括两个弹性模组3,且两个弹性模组3沿表圈1的旋转轴中心对称;69.每组凹槽包括两个凹槽102,且两个凹槽102沿表圈1的旋转轴中心对称。70.请参考图2,其中,两组(共4个)弹性模组3分别安装在壳体5上方和下方的小圆孔中,分别位于上方的左侧小圆孔与位于下方的右侧小圆孔中的两个弹性模组3为一组弹性模组3,二者互为中心对称,且会在同时与对应的凹槽102卡接定位;分别位于上方的右侧小圆孔与位于下方的左侧小圆孔中的两个弹性模组3为一组弹性模组,且互为中心对称,且会在同时与对应的凹槽102卡接定位。71.需要说明的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弹性模组3可以增加旋转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单一的弹性模组3故障导致无法正常使用,而将两个弹性模组3沿旋转轴中心对称设置,则能够提升在旋转过程中的操作稳定性,避免发生偏转和倾斜的情况。72.可选的,弹性模组3与凹槽102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体积和位置调整,可以将弹性模组3设于壳体5,凹槽102设于表圈1;或者,将弹性模组 3设于表圈1,凹槽102设于壳体5。73.或者,壳体5上设置一个弹性模组3,另外设置一个凹槽102,同时,表圈上可以一个凹槽102,另外在设置一个弹性模组3,以便二者有针对性的进行卡接。74.上述弹性模组3为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结构,通过其形变以实现卡接或脱离凹槽102,以使旋转过程具有触感提示,因此,弹性模组3的类型可以为很多种,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弹性模组3包括弹簧302和滚珠301,弹簧302的一端设于壳体5的插槽中,另一端与滚珠301连接,无外力作用状态下,滚珠301伸出插槽一定距离,用于与凹槽102卡接;表圈1安装于壳体5时,二者之一施力于滚珠301,使弹簧302压缩,使其为压缩状态;在表圈1转动过程中,凹槽102与弹簧302对准时,弹簧302伸长,滚珠301伸出并与凹槽102卡接。75.或者,上述弹性模组3包括弹片,弹片的一端设于壳体5或表圈1,另一端用于与凹槽102卡接。可选的,弹片的设置方案更适合表圈1单向转动的情况。76.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举例说明弹性模组3的两种常见情况,其他类型的利用弹性力实现卡接定位的结构也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例如在表圈1 或壳体5的一者上设置塑胶的弹性凸点,在另一者上设置凹槽102,也同样能够实现上述效果,不再列举类似的实施方案。77.对于表圈1而言,为了方便使用者的操作,可以将表圈1的范围限定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还包括导向限位机构,导向限位机构包括导向限位槽502和导向限位凸起103,二者之一设置与壳体 5相对固定或固定连接,另一者设于表圈1上。导向限位凸起103可滑动的设于导向限位槽502中,导向限位槽502用于限制导向限位凸起103的转动角度,导向限位槽502的弧度应小于预设角度,从而限定了表圈1的转动范围。78.壳体5具体包括壳体本体501,在壳体本体501上设置导向限位槽502或导向限位凸起103;79.具体地,导向限位机构包括设于壳体5的弧形的导向限位槽502和设置于表圈1的导向限位凸起103,导向限位凸起103可滑动的设于导向限位槽 502中。80.可选的,导向限位槽502的弧度小于360度,或小于180度,请参考图 10和图11,其中,导向限位槽502的对应的表圈1的圆心角的度数小于180 度。81.利用表圈1进行档位更换的数量较少时,可以将档位的距离设置较近,以便转动较小角度,就能够调整档位,改变执行的功能。即使进行档位更换的总数比较多,仍可以利用缩小档位之间间距的方式,提升调整的精度。82.导向限位槽502将表圈1限定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并在这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设定各档位。如此设置,除了操作方便,还可以提高表圈1的使用寿命。83.导向限位槽502对应的圆心角范围应等于相隔最远的两个档位对应表圈1 的旋转圆心角。例如,请参考图1、图10和图11,圆心角范围应满足表圈1 旋转至所有的档位,由周向距离最远的两个档位所对应的表圈1的旋转圆心角决定,在图10中θ3即为周向距离最远的两个档位所对应的表圈1的旋转圆心角。84.可选的,旋转圆心角为70度至90度。例如,请参考图10和图11,优选为导向限位槽502对应的圆心角优选为80度。即在转动80度的范围内,实现至少两个档位的调整和变化。8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导线限位凸起103的个数具体为两个,且关于表圈1的旋转轴为中心对称设置,导向限位槽502的个数为两个,且关于表圈1的旋转轴为中心对称设置;导向限位凸起103与导向限位槽502一一对应卡接。86.导向限位槽502的个数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从而提升安全性,优选为若干个导向限位槽502在表圈1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或者关于表圈1的旋转轴中心对称。采用均匀分布或者中心对称设置均为了提升导向限位槽502 周向位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87.同时这样设置还能够使得导向限位槽502与档位限位机构沿表圈1的周向交替设置,进一步提升结构的稳定性。88.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相邻的两个档位对应表圈1的旋转角的范围为25度至45度。请参考图1,其中,相邻的两个档位对应的表圈1 的旋转角为θ1以及θ2。对于功能要求较多的智能手表而言,相应的角度可以减小,以便在周向上能够设置更多的档位。若为较小结构的智能手表,则需要考虑控制方式的便捷性和准确性,需要增大两个档位之间的夹角。89.对于表圈1而言,旋转过程中的摩擦会影响其使用寿命,因此,可以通过增加润滑效果,提升表圈1的寿命,具体地,在壳体5的朝向表圈1的一侧设有润滑片4,用于减小与表圈1的滑动摩擦系数。90.请参考图2和图10,在壳体5上共设置有4个弧形的润滑片4,润滑片4 的形状和个数均可以调整为实际需求的状态,例如可以为环形的润滑片4。可选的,在壳体5的端面设置安装槽,安装槽与润滑片4的形状相同,润滑片4 设置在安装槽中。9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表圈1的侧部设置有凸出的、用于进行拨动旋转的把手105或防滑纹。92.把手105为凸出于表圈1的结构,在操作表圈1转动时,可以直接按住把手105的位置。另外,可以在表圈1上设置防滑纹,以便增加操作表圈1 的摩擦系数,方便实现转动,提升操作体验感。93.另外,在表圈1和壳体5的外表面可以设置标志或刻度等,以便操作者能够通过视觉或触觉辨识实现有目的的控制表圈1。例如分别在表圈1的外表面和壳体5的外表面对应各档位的各位置均设置标志。94.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了通过感应器的感应作用获取转动到档位的方案,具体可以通过多种感应方式实现。95.在一个较为可靠的实施例中,表圈1设有磁性件104,壳体5设有用于检测表圈1的旋转状态的三轴霍尔传感器6,三轴霍尔传感器6连接智能手表的控制器7,以使控制器7利用旋转状态控制功能转换。96.三轴霍尔传感器6用于检测表圈5的旋转角度、旋转方向、速度、加速度等。三轴霍尔传感器6可以检测在空间内的三个坐标轴上的磁感应强度数值,并进一步与预设的三个坐标轴上的磁感应强度数值进行比较,得到差值,差值即可以体现表圈1的运动状态,控制器7可以获取差值并得到表圈1的旋转位置。97.对于三轴霍尔传感器6的设置位置,三轴霍尔传感器6放置在3个档位下方投影的平面上。由于该三轴霍尔传感器6能够对空间内的移动状态进行感应,可以对设置在表圈1上的磁性件104进行感应,考虑到预防轻微旋转的误触发,可以将比较的预设值定为t=200ut,而当上述差值大于该数值时,则认为移动至对应的档位处,三轴霍尔传感器6根据磁场的变化状态,向控制器7输出触发中断的指令,则控制器7执行对应该档位的功能。98.上述磁性件104可以设置在表圈1上的任意位置,优选为设置在具有标志或者把手105的位置,从而方便操作者的使用。99.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表圈1套接于壳体5的第一环形部的径向位置,第一环形部设有径向的通孔,表圈1设有对应的径向的通孔,具有卡舌的卡圈2可拆卸的设于表圈1的内环面,且在安装状态下,卡舌依次插入于第一环形部的通孔和表圈1的通孔,用于限制表圈1相对于壳体5 进行轴向移动。100.请参考图2、图3、图12至图14,其中,表圈1套接在壳体5的第一环形部的内部或外部,此时二者套接状态下仅能够相对周向旋转或者轴向移动,当将卡圈2安装于二者之上,使得卡圈2的卡舌穿入第一环形部的通孔和表圈1的通孔中,形成径向的串联,此时,卡舌限制了表圈1和壳体5的轴向移动,因此,表圈1和壳体5仅能够进行相对的周向转动。101.需要说明的是,卡圈2并不需要为封闭的环形结构,可以包括若干个弧形件,在周向上依次设置,且其卡舌均穿入周向上不同的位置第一环形部的通孔和表圈1的通孔。或者为具有弹性的c形件,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卡圈2为弧形的弹性卡件,一个卡圈2设有至少两个卡舌,且两个卡舌沿弧形结构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102.在一个实施例中,利用弹性结构的张力,将卡圈张紧在表圈1和壳体5 连接结构的内圈或外圈,以便限制二者在轴向上的相对移动。如图12和图13 所示,从侧视及俯视的剖面图可以看出表圈本体101、壳体本体501、卡圈2 的结构关系。103.上述卡圈2可以为图2中的若干个卡圈2组成,二者需要具有一定的角度差,以增强连接的稳定性;或者为图14中c型结构的卡圈2,c型结构对应至少180度的圆心角,以增强连接的稳定性。104.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表圈1设有生理监测电极和表圈导电件,壳体5内设有生理监测电路,壳体5内设有与生理监测电路连接的至少一个壳体导电件;表圈1旋转至或脱离用于生理监测的档位时,表圈导电件与壳体导电件连接或断开,从而使得对应的生理监测电极与生理监测电路连接或断开。105.可选的,本技术中设置有至少两个生理监测电极、至少两个表圈导电件和至少两个壳体导电件;表圈1相对于壳体5转动至预设位置时,第一表圈导电件与第一壳体导电件接触、第二表圈导电件与第二壳体导电件接触,以使第一生理监测电极、第二生理监测电极分别与生理监测电路电导通。或者,若两个生理监测电极的类型不同,二者不需要同时使用,则可以将二者设置为不同时导通的结构。例如,表圈1相对于壳体5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表圈导电件、第二表圈导电件中的一者与对应的壳体导电件接触导通,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二者中的另一者与对应的壳体导电件接触导通,从而使得第一生理监测电极、第二生理监测电极在不同时刻实现导通,即两个生理监测电极不同时与生理监测电路电导通。10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和图4至图10,表圈1在a至c角度范围内可旋转设置,a至c间设定a、b、c三个档位,即分别为支付功能、生理监测功能、运动模式快捷键。107.当表圈1转动至a位置时,支付功能打开,用户可以进行支付功能的操作;当转动至b位置时,生理监测功能打开,用户可以进行心电图或体脂或血氧或心率等的测量;当转动至c位置时,运动模式打开,用户可进行户外、室内、游泳等相关操作。快捷键的数量及功能可根据需求设定。108.每当表圈本体101转到a、b、c任意一个档位时,凹槽102随之转动,并与壳体5上的弹性模组3的滚珠301卡接,弹簧302压缩,对滚珠301与凹槽102进行卡合限位,保证表圈本体101切换档位时,各档位之间以及滑动过程中给使用者提供一种良好的触觉反馈体验。表圈本体101的触觉反馈力度可通过凹槽102及弹簧302调节。109.如图4所示,图中壳体本体501上的6点钟和12点钟的c位置、d位置、c′位置、d′位置安装有4个弹性模组3,当表圈本体101旋转至a档处,图5中表圈本体101的c位置、d位置、c′位置、d′位置的凹槽与之卡接,实现a档的限位及触觉反馈。110.如图6所示,图中壳体本体501上的6点钟和12点钟a位置、d位置、a′位置、d′位置安装有4个弹性模组3,当表圈本体101旋转至b档处,图7 中的表圈本体101的a位置、d位置、a′位置、d′位置的凹槽与之卡接,实现b档的限位及触觉反馈。111.如图8所示,图中壳体本体501上的6点钟和12点钟a位置、b位置、a′位置、b′位置安装有4个弹性模组3,当表圈本体101旋转至c档处,图9 中的表圈本体101的a位置、b位置、a′位置、b′位置的凹槽与之卡接,实现c档的限位及触觉反馈。112.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壳体本体501上开设导向限位槽502,在表圈本体101设置导向限位凸起103,表圈本体101组装到壳体本体501后,导向限位凸起103在导向限位槽502内可移动设置,从而保证表圈本体101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可旋转。113.除了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智能手表的主要结构和连接关系,该智能手表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114.上述智能手表还包括显示屏8,上述壳体5为表壳,显示屏8设于表壳,表圈1为旋转的设置于表壳上的环形框体,环绕显示屏8设置。控制器7为智能手表的智能控制器,上述各个功能对应为手表的各个智能辅助功能。115.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11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手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0/15021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