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测时钟表制品的制造及其维修技术 > 一种手表表壳及手表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手表表壳及手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09:40:14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技术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手表表壳及手表。背景技术:2.手表的基础功能为计时,但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手表俨然成为一种可代表使用者的个人品味、身份象征等的装饰品。不同的场合需要佩戴不同风格的手表,例如商务场所需要佩戴大方稳重的商务风格手表,而休闲场合则可以佩戴休闲风格的手表等。3.现有手表的表壳一般是一体式的,使用者无法进行更换表壳,使得手表的风格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适用不同的场合,无法满足使用需求。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表表壳及手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手表表壳,包括下壳体以及与所述下壳体连接的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形成用于容置表盘的容置腔,所述上壳体开设有与所述表盘的显示屏对应的上窗口,所述下壳体开设有与所述上窗口对应的下窗口,所述上壳体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卡扣结构与所述下壳体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壳体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卡扣结构与所述下壳体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或所述上壳体的第二端与所述下壳体的第二端铰接。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包括公扣和母扣,所述公扣设置到所述下壳体的第一端,所述母扣设置到所述上壳体的第一端,所述公扣和母扣相扣合。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公扣包括基座、卡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基座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下壳体的第一端的顶部设有公扣安装位,所述基座设置在所述公扣安装位内且基座的第一侧设有第一收容腔,所述卡件包括连接部和卡扣部,所述连接部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连接部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内并与第一收容腔的靠近下壳体中心的一侧内壁之间具有第一空间,所述卡扣部形成在所述连接部的第一侧并凸出于所述基座的第一侧,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设置到所述连接部的第二侧,另一端设置到所述第一收容腔的靠近下壳体中心的一侧内壁。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母扣包括卡位、按键和第二弹性件;所述上壳体的第一端内壁形成有母扣安装部,所述母扣安装部设有所述卡位,所述卡扣部与所述卡位相扣合,所述上壳体的第一端外壁设有第二收容腔,所述按键包括按键本体和按压部,所述按键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按键本体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腔内并与第二收容腔的靠近上壳体中心的一侧内壁之间具有第二空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设置到所述第二收容腔的靠近上壳体中心的一侧内壁,另一端设置到所述按键本体的第二侧,所述按压部形成到所述按键本体的第二侧,所述第二收容腔的靠近上壳体中心的一侧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与所述卡位连通,所述按压部的末端穿过所述贯通孔并与所述卡扣部相接触。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公扣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连接部设有沿连接部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通道,所述第一限位件的第一端设置到所述第一收容腔的顶端内壁,第一限位件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限位通道并设置到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底端内壁,所述卡扣部与所述卡位相扣合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限位通道的靠近下壳体中心的一端相配合、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初始状态,所述卡扣部与所述卡位脱离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限位通道的远离下壳体中心的一端相配合、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母扣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按压部设有沿按压部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限位通道,所述第二限位件的第一端设置到所述贯通孔的顶端内壁,第二限位件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限位通道并设置到所述贯通孔的底端内壁,所述卡扣部与所述卡位相扣合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通道的靠近上壳体中心的一侧相配合、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初始状态,所述卡扣部与所述卡位脱离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通道的远离上壳体中心的一端相配合、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按压部的末端位于所述卡位内。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壳体的第一端顶部设有第一孔位,所述母扣安装部的底部形成有凸部,所述凸部延伸至所述上壳体的第一端的底部,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一孔位相配合。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包括卡扣和扣位,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第二端的底部,所述下壳体的第二端顶部设有第二孔位,所述第二孔位的远离下壳体中心的一侧内壁设有所述扣位,所述卡扣与所述扣位相扣合。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壳体的第二端通过转轴与所述下壳体的第二端铰接。1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手表,包括表壳和表盘,所述表壳包括下壳体以及与所述下壳体连接的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表盘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上壳体开设有与所述表盘的显示屏对应的上窗口,所述下壳体开设有与所述上窗口对应的下窗口,所述上壳体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卡扣结构与所述下壳体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壳体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卡扣结构与所述下壳体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或所述上壳体的第二端与所述下壳体的第二端铰接。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可拆卸性,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换表壳,从而通过更换表壳可更换手表的风格,从而可适应不同的使用场合,满足了使用需求;同时上壳体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通过第一卡扣结构、第二卡扣结构与下壳体的第一端、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拆装方便、快速。附图说明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表的结构示意图;19.图2是图1所示手表的表壳的结构示意图;20.图3是图2所示表壳的分解示意图;21.图4是图2所示表壳的剖视示意图;22.图5是图4所示f处的局部示意图;23.图6是图2所示表壳的下壳体和公扣的分解示意图;24.图7是图2所示表壳的上壳体和母扣的分解示意图;25.图8、图9是图2所示表壳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26.图10是图2所示表壳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27.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表的表壳的结构示意图;28.图12、图13是图11所示表壳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29.图14是图11所示表壳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30.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31.第一实施例32.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表,包括表壳10和表盘20。表盘20具有显示屏用于显示时间、日期等。表壳10包括下壳体12和位于下壳体12顶部的上壳体14,下壳体12和上壳体14连接。上壳体14和下壳体12之间形成容置腔102,具体的,上壳体14的内腔和下壳体12的内腔之间形成所述容置腔102。表盘20容置于容置腔102内。上壳体14开设有与表盘20的显示屏对应的上窗口142,上窗口142与上壳体14的内腔连通,上窗口142的设置便于观察时间、日期等。下壳体12开设有与上窗口142对应的下窗口122,下窗口122与下壳体12的内腔连通。33.请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4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卡扣结构与下壳体14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上壳体14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卡扣结构与下壳体12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从而通过第一卡扣结构和第二卡扣结构可实现将上壳体14和下壳体12可拆卸连接在一起,如此通过上壳体14和下壳体12之间的可拆卸性,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换表壳10,从而通过更换表壳10可更换手表的风格,从而可适应不同的使用场合,使用者不需每种风格的手表各备一个,仅需备一个表壳即可,降低使用成本,当需要更换表壳10时,先将上壳体14和下壳体12拆开,然后将表盘20取出安装于其他表壳内即可,拆装方便、快速,并且通过上壳体14和下壳体12之间的可拆卸性,方便将表盘20取出以进行清洁、保养、维修等。34.结合图5至图9,第一卡扣结构包括公扣30和母扣40。公扣30设置到下壳体12的第一端,母扣40设置到上壳体12的第一端,公扣30和母扣40相扣合。35.具体的,如图5和图6所示,公扣30包括基座32、卡件34和第一弹性件36。基座32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即基座32的远离下壳体12中心的一侧)和第二侧(即基座32的靠近下壳体12中心的一侧)。36.下壳体12的第一端的顶部设有公扣安装位123,基座32设置在公扣安装位123内且基座32的第一侧设有第一收容腔322。本实施例中,公扣安装位123的底部形成有凸块121,基座32的底部设有与凸块121相配合的槽位323,槽位323与第一收容腔322连通。凸块121、槽位323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两个凸块121沿公扣安装位123的长度方向呈并排设置。公扣安装位123的底部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两个安装块125,基座32的第一侧的两端设有两个安装腔324,两个安装腔324分别位于第一收容腔322的两侧,两个安装腔324分别与两个安装块125相配合,基座32通过两个紧固件例如螺钉安装到两个安装块125,从而实现将基座32固定到公扣安装位123的底部。37.卡件34包括连接部342和卡扣部344,连接部342收容于第一收容腔322内并与第一收容腔322的靠近下壳体12中心的一侧内壁之间具有第一空间。连接部342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即连接部342的远离下壳体12中心的一侧)和第二侧(即连接部342的靠近下壳体12中心的一侧)。连接部342可沿靠近或远离下壳体12中心的方向移动,第一空间为供该连接部342移动的行程空间。卡扣部344形成在连接部342的第一侧并凸出于基座32的第一侧,即卡扣部344位于第一收容腔322的外部。第一弹性件36的一端设置到连接部342的第二侧,另一端设置到第一收容腔322的靠近下壳体12中心的一侧内壁。38.如图7至图9所示,母扣40包括卡位422、按键44和第二弹性件46。39.上壳体14的第一端内壁形成有母扣安装部42,母扣安装部42设有上述的卡位422。卡扣部344与卡位422相扣合。上壳体14的第一端外壁设有第二收容腔144。按键44包括按键本体442和按压部444,按键本体442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即按键本体442的远离上壳体14中心的一侧、远离母扣安装部42的一侧)和第二侧(即按键本体442的靠近上壳体14中心的一侧、靠近母扣安装部42的一侧)。按键本体442收容于第二收容腔144内并与第二收容腔144的靠近上壳体14中心的一侧或者是第二收容腔144的靠近母扣安装部42的一侧之间具有第二空间。按键本体442可在第二收容腔144内沿靠近或远离母扣安装部42的方向移动,第二空间为供该按键本体442移动的行程空间。第二弹性件46的一端设置到第二收容腔144的靠近上壳体14中心的一侧内壁,另一端设置到按键本体442的第二侧。按压部444形成到按键本体442的第二侧。第二收容腔144的靠近上壳体14中心的一侧设有贯通孔425,贯通孔425与卡位422连通,按压部444的末端穿过贯通孔425并与卡扣部344相接触。40.进一步地,下壳体12的第一端顶部设有第一孔位124(见图5和图6),母扣安装部42的底部形成有凸部421(见图5、图7和图9),凸部421延伸至上壳体14的第一端的底部,凸部421与第一孔位124相配合,结构紧凑。41.上壳体14、母扣安装部42和凸部421为一体成型,便于制造。42.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42的第二侧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弹性件36的一端伸入到第一安装槽内并设置到第一安装槽的底部。第二收容腔144的靠近上壳体14中心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槽424(见图8),第二弹性件46的一端伸入到第二安装槽424内并设置到第二安装槽424的底部。通过设置的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424,便于压缩第一弹性件36和第二弹性件46,使得第一弹性件36和第二弹性件46不会被压缩到极限位置。43.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6、第二弹性件46均为两个,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424的数量与第一弹性件36、第二弹性件46的数量对应。两个第一弹性件36分别位于与连接部342的两端对应的位置,两个第二弹性件46分别位于与按键本体442的两端对应的位置。可以理解地,第一弹性件36、第二弹性件46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44.第一弹性件36、第二弹性件46优选为弹簧。45.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4的第一端外壁、第一端内壁、第二端外壁、第二端内壁均为倾斜面,因此,母扣安装部42、按键44相对基座32、卡件34呈倾斜设置,如图5所示,为了使按压部444的末端(即按压部444的远离按键本体442的一端)能够与卡扣部344接触,按压部444的末端端部设置为第一斜面444a(见图7),卡扣部344的末端(即卡扣部344的远离连接部342的一端)端部设置为第二斜面344a(见图6),第二斜面344a与第一斜面444a相配合。基座32的第一侧在对应第一收容腔322的位置形成一倾斜面32b(见图6),该倾斜面32b与母扣安装部42的倾斜角度相适配,即倾斜面32b与母扣安装部42平行。46.公扣30还包括第一限位件38,第一收容腔322的顶端内壁、底端内壁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127,第二安装孔127延伸至公扣安装位123的底部,如图6所示。连接部342的中间位置设有沿连接部342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通道3424。第一限位件38的第一端设置到第一安装孔内,第一限位件38的第二端穿过第一限位通道3424并设置在第二安装孔127内。卡扣部344与卡位422相扣合时,第一限位件38与第一限位通道3424的靠近下壳体12中心的一端相配合、第一弹性件36处于初始状态,如图5所示,卡扣部344与卡位422脱离时,第一限位件38与第一限位通道3424的远离下壳体12中心的一端相配合、第一弹性件36处于压缩状态。通过第一限位件38和第一限位通道3424可实现对连接部342的移动进行限位。47.母扣40还包括第二限位件48,贯通孔425的顶端内壁、底端内壁分别设有第三安装孔427、第四安装孔426(见图8、图9),第四安装孔426延伸至凸部421的底部。按压部444设有沿按压部444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限位通道4442,第二限位件48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三安装孔427内,第二限位件48的第二端穿过第二限位通道4442并设置在第四安装孔426内。卡扣部344与卡位422相扣合时,第二限位件48与第二限位通道4442的靠近上壳体14中心的一端相配合、第二弹性件46处于初始状态,如图5所示,卡扣部344与卡位422脱离时,第二限位件48与第二限位通道4442的远离上壳体14中心的一端相配合、第二弹性件46处于压缩状态、按压部444的末端位于卡位422内。48.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38的第一端与第一安装孔为紧配,第一限位件38的第二端与第二安装孔127为紧配。第二限位件48的第一端与第三安装孔427为紧配,第二限位件48的第二端与第四安装孔426为紧配。49.结合图6、图7和10所示,第二卡扣结构包括卡扣50和扣位60。卡扣50设置在上壳体14的第二端的底部,下壳体12的第二端顶部设有第二孔位126,第二孔位126的远离下壳体12中心的一侧内壁设有所述扣位60,卡扣50与扣位60相扣合。50.通过上述的结构,当要将手表的表盘20取出以更换表壳10或进行清洁、维修时,如图5所示,通过手指朝靠近母扣安装部42的方向按压按键本体442,直到第二限位件48与第二限位通道4442的远离上壳体14中心的一端相配合,按压部444可在按键本体442的移动带动下朝远离母扣安装部42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二弹性件46被压缩,按压部444在移动的过程中可推动卡扣部344朝靠近下壳体12中心的方向移动,卡扣部344的移动可带动连接部342朝靠近下壳体12中心的方向移动,直到第一限位件38与第一限位通道3424的远离下壳体12中心的一端相配合,此时第一弹性件36被压缩,卡扣部344在移动的过程中会与卡位422脱离,在卡扣部344与卡位422脱离后,从下窗口122处用手指将表盘20的靠近上壳体14的第一端的一端顶起,此时上壳体14的第一端会在表盘20的带动下向上翘起,然后将上壳体14的第二端的卡扣50与扣位60分离,上壳体14即与下壳体12、表盘20分离,然后将表盘20取出安装于其他表壳内即可实现更换表壳10,或者将表盘20取出后进行清洁、保养、维修等。当要将上壳体14和下壳体12连接在一起时,先将上壳体14的第二端的卡扣50与下壳体12的第二端的扣位60相扣合,然后将上壳体14的第一端的卡位422与下壳体12的第一端的卡扣部344相扣合即可。51.第二实施例52.请参照图11至图14,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上壳体14的第二端通过转轴70与下壳体12的第二端铰接。53.具体的,上壳体14的第二端底部形成有安装件146,安装件146设有安装孔1462。下壳体12的第二端顶部设有与安装件146相配合的凹腔128,下壳体12的第二端底部设有与凹腔128连通的安装槽129,转轴70的两端分别设置到安装槽129的两端内壁。安装件146通过安装孔1462套设到转轴70的外周,安装件146可相对转轴70转动,从而可带动上壳体14相对转轴70转动,从而上壳体14可围绕着转轴70相对下壳体12进行翻转。54.通过上述的结构,当要将手表的表盘20取出以更换表壳10或进行清洁、维修时,如图5所示,通过手指朝靠近母扣安装部42的方向按压按键本体442,直到第二限位件48与第二限位通道4442的远离上壳体14中心的一端相配合,按压部444可在按键本体442的移动带动下朝远离母扣安装部42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二弹性件46被压缩,按压部444在移动的过程中可推动卡扣部344朝靠近下壳体12中心的方向移动,卡扣部344的移动可带动连接部342朝靠近下壳体12中心的方向移动,直到第一限位件38与第一限位通道3424的远离下壳体12中心的一端相配合,此时第一弹性件36被压缩,卡扣部344在移动的过程中会与卡位422脱离,在卡扣部344与卡位422脱离后,从下窗口122处用手指将表盘20的靠近上壳体14的第一端的一端顶起,此时上壳体14的第一端会在表盘20的带动下向上翘起,然后将上壳体14相对下壳体12翻转到例如180度,使上壳体14与表盘20分离,然后将表盘20取出安装于其他表壳内即可实现更换表壳10,或者将表盘20取出后进行清洁、保养、维修等。当要将上壳体14和下壳体12连接在一起时,将上壳体14的第一端的卡位422与下壳体12的第一端的卡扣部344相扣合即可。55.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0/15038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