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测时钟表制品的制造及其维修技术 > 一种可快速拆卸式智能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可快速拆卸式智能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09:51: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快速拆卸式智能穿戴设备。背景技术:2.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电子产品也开始增加移动方面的功能,目前市面中,智能穿戴设备的表头主体具备翻转结构,表头主体能够相对于底座转动,从而改变表头主体屏幕及摄像头的朝向,便于用户查看信息、视频通话及摄像拍照等。在一般情况下,表头主体是无法和底座进行分离的,也即是表头主体始终是跟随用户的手腕一起移动的,无法拆卸进行单独使用。如此带来的缺陷是手腕限制了表头主体的多种应用场景,其无法做到像手机一样满足于用户进行多场景的使用需求,例如通过表头主体单独进行拍照、摄像及视频通话等,大大限制了表头主体的使用场景。3.因此设计一种能够使适应多种应用场景的技术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技术实现要素: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快速拆卸式智能穿戴设备,通过对表头组件可以快速的与表带及底座的拆装,以解决用户对智能穿戴设备使用应用场景受限的问题。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6.一种可快速拆卸式智能穿戴设备,包括:7.表头组件和表带组件,所述表头组件与所述表带组件可拆卸连接;8.其中,所述表头组件包括:壳体和快拆结构,所述快拆结构与所述壳体的可拆卸连接;9.所述表带组件包括:底座和表带;10.所述壳体的一端通过定位结构与设置在所述底座一端的圆柱扣可转动连接,设置在所述底座另一端的卡接部与所述快拆结构卡接。11.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安装在所述上壳体的内侧。12.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的一端设有半圆槽,所述半圆槽与所述圆柱扣可转动连接。13.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有用于定位的定位槽。14.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还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定位槽匹配连接。15.进一步地,所述快拆结构包括:开关扣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设置所述下壳体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扣连接。16.进一步地,所述开关扣的上部固定安装在所述上壳体的固定槽中,所述开关扣的下部与卡接部卡接。17.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通过所述定位结构与所述圆柱扣连接。18.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结构与所述圆柱扣之间还是设有第二弹性件。19.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用于所述表头组件限位的限位垫。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21.(1)本技术中,通过按压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快拆结构,所述开关扣与设置在所述底座另一端的卡接部脱离,所述壳体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脱离开,而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半圆槽通过与设置在所述底座一端的圆柱扣转动到一定角度,稍用点力拉动壳体,使得壳体与定位结构配合斜面在推力作用下第二弹性件往内走,使壳体脱离定位结构的限位,从而快速的从底座上取出表头组件,使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应用于更多的使用场景,从而避免出现特定环境下无法使用的问题,进一步地提升用户体验。22.(2)本技术中,通过在所述下壳体上设有半圆槽,有利于将所述表头组件更加牢固地安装到所述圆柱扣上,当拆卸表头组件时,所述壳体在围绕所述圆柱扣转动的更加顺畅,当表头组件转动到一定的角度,轻松地从底座上取下,从而使用户更加便利地取下智能穿戴设备。23.(3)本技术中将所述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部匹配连接,有利于保证所述表头组件与所述表带组件的连接更加的牢固,防止出现佩戴松动或者安装位置出现偏移的问题,从而提高用户使用的体验感。附图说明2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25.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表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26.图2: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27.图3: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表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28.图4: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表头组件与表带组件组装侧面结构示意图;29.图5: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表头组件与表带组件组装侧面剖视图;30.图6: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31.图中:1—壳体,11—上壳体,111—固定槽,12—下壳体,13—开关扣,131—卡扣,14—第一弹性件,15—半圆槽,16—定位槽,2—底座,21—表带,22—圆柱扣,23—定位结构,24—限位结构,25—第二弹性件,26—卡接部,27—限位垫,28—定位部,29—通孔。具体实施方式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33.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3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可快速拆卸式智能穿戴设备,包括:35.表头组件和表带组件,所述表头组件与所述表带组件可拆卸连接;36.其中,所述表头组件包括:壳体1和快拆结构,所述快拆结构与所述壳体1的可拆卸连接;37.所述表带组件包括:底座2和表带21;38.所述壳体1的一端通过定位结构23与设置在所述底座1一端的圆柱扣22可转动连接,设置在所述底座1另一端的卡接部26与所述快拆结构卡接。其中,所述定位结构23可以设置成球体或圆柱体结构,本技术中,所述定位结构23采用钢球,当壳体1的一端斜插下底座1一端的圆柱扣22后,通过钢珠把表头组件定位在圆柱扣22上。39.优选地,在本市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结构23与所述圆柱扣22之间还是设有第二弹性件25,为了顺畅地弹出所述定位结构23从而达到快速拆卸表头组件,所述第二弹性件25采用压缩弹簧结构。其中,当要取下智能穿戴设备的时候,待表头组件与底座2成一定角度后,稍用点力拉表头组件,使得壳体1与钢珠配合斜面在推力作用下压缩弹簧往内走,使表头组件脱离钢珠限位,从而快速地取出表头组件。4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所述上壳体11通过所述快拆结构与所述下壳体12固定连接。41.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12的一端设有半圆槽15,所述半圆槽15与所述圆柱扣22可转动连接。通过在所述下壳体12上设有半圆槽15,有利于将所述表头组件更加牢固地安装到所述圆柱扣22上,当拆卸表头组件时,所述壳体在围绕所述圆柱扣22转动的更加顺畅,当表头组件转动到一定的角度,轻松地从底座2上取下,从而使用户更加便利地取下智能穿戴设备。42.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12的底部设有定位槽16,所述定位槽16与所述底座2连接。有利于保证所述表头组件与所述表带组件的连接更加的牢固,防止出现佩戴松动或者安装位置出现偏移的问题,从而提高用户使用的体验感。43.进一步地,所述快拆结构包括:开关扣13和第一弹性件14,所述第一弹性件14的一端固定设置所述下壳体12上,所述第一弹性件14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扣13连接。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14采用开关弹簧,所述开关扣13通过所述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固定。44.优选地,所述开关扣13的上部两端的安装杆安装在所述上壳体11的固定槽111中,所述开关扣13的下部与卡接部26卡接,其中,所述开关扣13的上部通过两个第一弹性件14和限位骨17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固定槽111内。45.优选地,所述底座2还包括:定位部28,所述定位部28与所述定位槽16匹配连接。46.进一步地,所述底座2还包括:限位结构24,所述限位结构24通过所述定位结构23与所述圆柱扣22连接。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24的内侧设置成中空结构,所述定位结构23中空结构部分朝内设置。通过上述设置,有利于将所述半圆槽15与所述圆柱扣22更牢固地连接在一起,防止所述定位结构23受力弹出。47.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上还设有用于所述表头组件限位的限位垫27,其中,为了防止所述限位垫27出现磨损所述表头组件,在保证硬度的同时还兼备柔软性,所述限位垫27采用橡胶垫或者硅胶垫。4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49.本技术中,通过按压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快拆结构,所述开关扣与设置在所述底座另一端的卡接部脱离,所述壳体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脱离开,而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半圆槽通过与设置在所述底座一端的圆柱扣转动到一定角度,稍用点力拉动壳体,使得壳体与定位结构配合斜面在推力作用下第二弹性件往内走,使壳体脱离定位结构的限位,从而快速的从底座上取出表头组件,使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应用于更多的使用场景,从而避免出现特定环境下无法使用的问题,进一步地提升用户体验。50.本技术中,通过在所述下壳体上设有半圆槽,有利于将所述表头组件更加牢固地安装到所述圆柱扣上,当拆卸表头组件时,所述壳体在围绕所述圆柱扣转动的更加顺畅,当表头组件转动到一定的角度,轻松地从底座上取下,从而使用户更加便利地取下智能穿戴设备。51.本技术中将所述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部匹配连接,有利于保证所述表头组件与所述表带组件的连接更加的牢固,防止出现佩戴松动或者安装位置出现偏移的问题,从而提高用户使用的体验感。5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0/15108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