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测量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桥梁支座变形智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桥梁支座变形智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0:46:03

本申请涉及检测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桥梁支座变形智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桥梁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结构部件,位于桥梁和垫石之间,它能将桥梁上部结构承受的荷载和变形(位移和角转)可靠地传递给桥梁下部结构,是桥梁的重要传力装置。有固定支座和活动支座两种。桥梁工程常用的支座形式包括:油毛毡或平板支座、板式橡胶支座、球型支座、钢支座和特殊支座等。

2、在长期使用后,桥梁的部分结构可能出现老化的问题,从而造成桥梁的变形,通常需要工人之间进行检测或者将检测装置伸入桥墩的缝隙之间,对桥梁支架进行检测。

3、现有的检测装置,通过读出上板和下板安装检测装置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再通过测量人员现场测量上板和下板之间的直线距离后,从而计算得到桥梁支座沿水平方向的变形量,降低桥梁支座变形的检测效率,同时通过工作人员现场测量得出数据可能会有测量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检测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桥梁支座变形智能检测装置。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桥梁支座变形智能检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桥梁支座变形智能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机构,所述第一检测机构竖直安装在桥梁支座的上板与下板之间,所述第一检测机构用于测量第一检测机构分别与上板和下板连接的两连接点之间的距离,还包括第二检测机构,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包括检测筒和检测杆,所述检测筒一端设置在邻近所述第一检测机构的上板上,所述检测杆一端部分结构设置在检测筒内,所述检测杆与所述下板滑动连接,所述检测杆上设置有刻度。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检测筒和检测杆的设置,当上板和下板之间间距缩小时,检测杆延伸至检测筒内的部分会增多,能够通过读取刻度,测量上板与下板之间的间距,从而检测桥梁支座竖直方向的变形量,再根据三角函数的计算,即可得到桥梁支座沿水平方向的变形量,能够提高检测效率。

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检测筒内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检测筒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检测杆固定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弹簧的设置,通过第二弹簧将检测筒和检测杆连接,有利于通过第二弹簧增强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通第二弹簧在检测筒内对检测杆起到引导作用,有利于提高数据检测的准确性。

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检测筒内远离所述下板一端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的探测头指向所述检测杆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位移传感器的设置,能够通过位移传感器测量上板面与检测杆上端面之间的间距,从而使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同时能够避免对上板与下板之间间距的测量存在误差。

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检测杆与所述检测筒下表面齐平位置为零刻度。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零刻度线的设置,在桥梁支座变形前,检测杆与检测筒下表面齐平位置即为零刻度线,当桥梁支座变形后,检测杆与检测筒下表面齐平位置的刻度即为变形量,检测过程中无须经过差值计算就能得到变形量,有利于工作人员操作。

1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还包括滑移机构,所述滑移机构包括球套和万向球,所述球套设置在所述检测杆远离所述检测筒一端,所述万向球设置在所述球套内,且能够相对所述球套转动,所述万向球与所述下板滚动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球套和万向球的设置,万向球能够相对下板滚动,保证第二检测机构始终保持竖直方向的设置,从而保证竖直变形量的可靠性。

13、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检测机构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对应所述第一检测机构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若干个第一检测机构的设置,能够检测桥梁支座不同位置的变形情况,增大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能够掌握桥梁支座不同位置的变形情况。

1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套管、第一弹簧和滑杆,套管、第一弹簧和滑杆均竖向设置,套管设置上板和下连接板之间,套管中部内嵌有固定块,固定块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远离固定块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杆,滑杆上设置有刻度,位于固定块上方的滑杆通过球铰万向节连接在上板的下侧,位于固定块下方的滑杆通过球铰万向节连接在下连接板的上侧。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套管、第一弹簧和滑杆的设置,在检测装置安装在桥梁支座上时,记录套管两端与滑杆齐平的刻度,若桥梁支座发生变形,两个球铰万向节的距离将发生变化,第一弹簧将被拉伸,再记录下此时套管两端与滑杆齐平的刻度,可以得到第一检测机构与上板的连接点和第一检测机构与下连接板的连接点的间距变化,此时桥梁支座沿竖直方向的变形量由检测杆得到,再经过三角函数的简单计算即可得出桥梁支座沿水平方向的变形量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检测机构水平均匀的分布在桥梁支座上。

1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检测机构水平均匀的分布在桥梁支座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水平均匀设置的第一检测机构,由于检测装置会对桥梁支座产生作用力,将若干个检测装置分散设置,有利于降低检测装置对桥梁支座的影响。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通过检测筒和检测杆的设置,当上板和下板之间间距缩小时,检测杆延伸至检测筒内的结构会增多,能够通过读取刻度,测量上板与下板之间的间距,从而检测桥梁支座竖直方向的变形量,再根据三角函数的计算,即可得到桥梁支座沿水平方向的变形量,能够提高检测效率;

21、2.通过位移传感器的设置,能够通过位移传感器测量上板面与检测杆上端面之间的间距,从而使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同时能够避免对上板与下板之间间距的测量存在误差;

22、3.通过套管、第一弹簧和滑杆的设置,在检测装置安装在桥梁支座上时,记录套管两端与滑杆齐平的刻度,若桥梁支座发生变形,两个球铰万向节的距离将发生变化,第一弹簧将被拉伸,再记录下此时套管两端与滑杆齐平的刻度,可以得到第一检测机构与上板的连接点和第一检测机构与下连接板的连接点的间距变化,此时桥梁支座沿竖直方向的变形量由检测杆得到,再经过三角函数的简单计算即可得出桥梁支座沿水平方向的变形量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检测机构水平均匀的分布在桥梁支座上。

技术特征:

1.一种桥梁支座变形智能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机构(3),所述第一检测机构(3)竖直安装在桥梁支座的上板(1)与下板(2)之间,所述第一检测机构(3)用于测量第一检测机构(3)分别与上板(1)和下板(2)连接的两连接点之间的距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检测机构(4),所述第二检测机构(4)包括检测筒(41)和检测杆(43),所述检测筒(41)一端设置在邻近所述第一检测机构(3)的上板(1)上,所述检测杆(43)一端部分结构设置在检测筒(41)内,所述检测杆(43)与所述下板(2)滑动连接,所述检测杆(43)上设置有检测杆刻度(4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支座变形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筒(41)内设置有第二弹簧(42),所述第二弹簧(42)一端与所述检测筒(41)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2)另一端与所述检测杆(4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支座变形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筒(41)内远离所述下板(2)一端设置有位移传感器(6),所述位移传感器(6)的探测头指向所述检测杆(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桥梁支座变形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杆(43)与所述检测筒(41)下表面齐平位置为零刻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支座变形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移机构(5),所述滑移机构(5)包括球套(51)和万向球(52),所述球套(51)设置在所述检测杆(43)远离所述检测筒(41)一端,所述万向球(52)设置在所述球套(51)内,且能够相对所述球套(51)转动,所述万向球(52)与所述下板(2)滚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支座变形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机构(3)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二检测机构(4)对应所述第一检测机构(3)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桥梁支座变形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机构(3)包括套管(31)、第一弹簧(32)和滑杆(33),所述套管(31)、第一弹簧(32)和滑杆(33)均竖向设置,所述套管(31)设置在上板(1)和下板(2)之间,套管(31)中部内嵌有固定块(34),固定块(34)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2),第一弹簧(32)远离固定块(34)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杆(33),滑杆(33)上设置有滑杆刻度(331),位于固定块(34)上方的滑杆(33)通过球铰万向节(35)连接在上板(1)的下侧,位于固定块(34)下方的滑杆(33)通过球铰万向节(35)连接在下板(2)的上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桥梁支座变形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机构(3)水平均匀的分布在桥梁支座上。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一种桥梁支座变形智能检测装置,其涉及检测装置领域,其包括第一检测机构,所述第一检测机构竖直安装在桥梁支座的上板与下板之间,所述第一检测机构用于测量第一检测机构分别与上板和下板连接的两连接点之间的距离,还包括第二检测机构,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包括检测筒和检测杆,所述检测筒一端设置在邻近所述第一检测机构的上板上,所述检测杆一端部分结构设置在检测筒内,所述检测杆与所述下板滑动连接,所述检测杆上设置有刻度。本申请具有提高检测效率的效果。技术研发人员:游楠,沈振宇,刘效东,李俊杰,周生林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交通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06技术公布日:2024/7/23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0/15419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