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前驱物在线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2:01:31
本技术属于气体检测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臭氧前驱物在线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1、臭氧前驱物主要含有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其能通过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途径排放到空气中,并且在室内建筑、装饰材料、油漆以及家用电器中也能够释放,臭氧前驱物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在受到高温或者光照时,能够挥发并进行氧化形成臭氧,对大气层和人类的居住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有些时候释放臭氧前驱物的区域位置较远并且空间较小,测试设备和人员无法深入到测试区域去进行测试,因此需要对这些区域内的空气进行远程采样传输,由于臭氧前驱物的性质非常不稳定,当臭氧前驱物传输时经常受到高温或光照等原因的影响,使采集到的臭氧前驱物容易挥发分解,因此会很大程度地影响远程在线检测的准确性。
2、在申请号为“cn201721220148.1“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voc在线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器外壳、采样器、报警闪烁灯、显示器、内部电源、wifi控制器和gps定位器,所述检测器外壳的上表面上设置有采样器,所述检测器外壳和采样器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器外壳前表面的上部右端设置有报警闪烁灯,所述报警闪烁灯的下方设置有显示器,所述检测器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内部电源,所述内部电源和检测器外壳通过螺母固定连接;该对比文件中的voc在线检测装置虽然能够通过内设的gps定位器,准确找到检测地点进行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但是并无法对远程区域内的臭氧前驱物进行检测,更无法避免在气体传输的过程中由于高温光照等条件对检测气体的稳定性形成的破坏。
3、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臭氧前驱物在线传输装置,从而克服的现有的臭氧前驱物在线检测装置无法对远程区域中的臭氧前驱物进行在线传输检测,且臭氧前驱物在传输时易受到高温和光照等影响使检测数据不准的缺陷。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臭氧前驱物在线传输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设有水箱和储气舱,所述水箱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注水口,所述储气舱设有吸气口、出气口和检测口,在所述机箱的一侧设有废气管,在所述废气管与所述出气口之间设有风机,所述出气口处设有蝴蝶阀;吸气管组,其包括吸头和吸管,所述吸管将所述吸头和所述吸气口相互连接;冷却管组,其设有气管套管、第一水道和第二水道,所述第一水道和所述第二水道包覆在所述气管套管的外侧,所述第一水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水道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水道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水管与所述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水道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水管与所述出水口连接,在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出水口之间设有水泵,所述吸管从所述气管套管内穿过。
3、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头设有中间管,所述中间管的内部设有气道,所述气道从所述中间管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管口,所述管口与所述吸管相互连接,在所述中间管的侧部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气道相连通的第一过气孔。
4、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头设有缓冲室,所述缓冲室围设在所述中间管的环周且所述第一过气孔将所述缓冲室与所述气道相互连通,在所述吸头的侧部开设有与所述缓冲室相互连通的第二过气孔。
5、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缓冲室的内侧壁设有滤网,所述滤网能够将所述第二过气孔进行遮挡。
6、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却管组包括软管和管座,所述软管的一端通过管座安装在所述机箱的侧部,所述气管套管、所述第一水道和所述第二水道设置在所述软管中,所述软管能够随所述吸管进行弯曲。
7、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管座包括座孔、第一水腔和第二水腔,当所述软管与所述管座相互连接时,所述座孔与所述气管套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水腔与所述第一水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水腔与所述第二水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管座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水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管座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水腔相连通。
8、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一水腔的口部与所述第二水腔的口部设有向外延伸的接插部,所述接插部能够以紧配合的方式插入至所述第一水道及所述第二水道内。
9、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机箱上还设有密封组件,其包括:密封座,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机箱的侧部,所述密封座上开设有探头孔,所述探头孔与所述检测口相对正并通过连接套相互连接,在所述密封座上设有可拆卸的密封帽,所述密封帽上开设有帽孔;橡胶叶片,所述橡胶叶片为两片以上,各所述橡胶叶片的一端夹设在所述密封帽与所述密封座之间,各所述橡胶叶片的另一端及其边缘相互抵接以能够将所述探头孔进行密封。
10、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注水口处设有可拆卸的盖体,在所述机箱的顶部设有可开合的保护盖,所述保护盖与所述注水口的位置相对。
11、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操作模块,所述操作模块包括控制器和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设于所述机箱的顶部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风机和所述水泵电性连接。
12、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中的臭氧前驱物在线传输装置通过吸气管组和储气舱对远程区域内的臭氧前驱物样品进行采集、传输并存储,并在吸气管组的外周套有冷却管组,通过将水箱内的冷却液体泵送到冷却管组内对吸气管组进行冷却,并且也能遮挡吸气管组周围的光线,以能够很好的防止臭氧前驱物在传输的过程中分解,确保了检测精度。
14、2.本实用新型中的吸头中设置有中间管,在中间管的侧部开设有多个第一过气孔,相比将第一过气孔开设在端部的设置,开设在中间管的侧部有利于增大过气量;并且在中间管的环周设置有缓冲室,能够防止外部物体对中间管的撞击,在缓冲室上的第二过气孔上的滤网还能够对外部的灰尘进行过滤。
15、3.本实用新型中的冷却管组由软质材料的软管和硬质材料的管座构成,在软管内设置有第一水道和第二水道,第一水道的一端和第二水道的一端相互连通,在管座内开设有第一水腔和第二水腔,第一水道的另一端与第一水腔连通,第二水道的另一端与第二水腔连通,第一水腔通过第一水管与水箱连通,第二水腔通过第二水管与水箱连通,从而使整个冷却管组与水箱之间形成了一个闭环的冷却水循环系统,从而能够不断地将吸管周围的热量带走,从而能够对吸管内的气体起到较好的降温效果。
16、4.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组件通过在密封座上安装有多片边缘相互抵接的橡胶叶片,在使用时使在线检测仪的探头插入探头孔并顶开橡胶叶片然后伸入到检测口周围,从而对储气舱内的气体进行检测,当检测后将探头取出时,橡胶叶片能够回弹行相互闭合,从而将探头孔进行密封,防止检测气体外泄污染环境。
技术特征:1.一种臭氧前驱物在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前驱物在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头设有中间管,所述中间管的内部设有气道,所述气道从所述中间管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管口,所述管口与所述吸管相互连接,在所述中间管的侧部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气道相连通的第一过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氧前驱物在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头设有缓冲室,所述缓冲室围设在所述中间管的环周且所述第一过气孔将所述缓冲室与所述气道相互连通,在所述吸头的侧部开设有与所述缓冲室相互连通的第二过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臭氧前驱物在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缓冲室的内侧壁设有滤网,所述滤网能够将所述第二过气孔进行遮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前驱物在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组包括软管和管座,所述软管的一端通过管座安装在所述机箱的侧部,所述气管套管、所述第一水道和所述第二水道设置在所述软管中,所述软管能够随所述吸管进行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臭氧前驱物在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座包括座孔、第一水腔和第二水腔,当所述软管与所述管座相互连接时,所述座孔与所述气管套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水腔与所述第一水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水腔与所述第二水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管座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水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管座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水腔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臭氧前驱物在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水腔的口部与所述第二水腔的口部设有向外延伸的接插部,所述接插部能够以紧配合的方式插入至所述第一水道及所述第二水道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前驱物在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箱上还设有密封组件,其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前驱物在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注水口处设有可拆卸的盖体,在所述机箱的顶部设有可开合的保护盖,所述保护盖与所述注水口的位置相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前驱物在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作模块,所述操作模块包括控制器和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设于所述机箱的顶部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风机和所述水泵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气体检测装置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臭氧前驱物在线传输装置,包括:机箱,机箱内设置有水箱和储气舱,与储气舱相互连接的吸气管组,套设在吸气管组的外周的冷却管组,冷却管组设置有与水箱相互连通的第一水道和第二水道,储气舱上开设有吸气口、出气口和检测口,设置在箱体上并且与检测口相互连通的密封组件。本技术通过吸气管组和储气舱对远程区域内的臭氧前驱物样品进行采集、传输并存储,并在吸气管组的外周套有冷却管组,通过将水箱内的冷却液体泵送到冷却管组内对吸气管组进行冷却,并且也能遮挡吸气管组周围的光线,以能够很好的防止臭氧前驱物在传输的过程中分解,确保了检测精度。技术研发人员:覃东棉,易春良,陆泽俊,刘跃,罗锐宇,熊佐芳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博宇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717技术公布日:2024/5/29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0/15845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一种掰安瓿装置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