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计算推算,计数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装在车后背门上扰流板防震胶条高度的计算方法与流程  >  正文

一种装在车后背门上扰流板防震胶条高度的计算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7-31 22:58:44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件安装,特别涉及一种装在车后背门上扰流板防震胶条高度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1、扰流板多见于运动型轿车和跑车上,现在市面上也有一些普通车加装了扰流板。扰流板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减少车辆尾部的升力,如果车尾的升力比车头的升力大,就容易导致车辆过度转向、后轮抓地力减小以及高速稳定性变差。另外加装扰流板也有一定的美学装饰作用,我们常见的普通轿车上安装扰流板,更多的是为了美化车身外观。

2、扰流板大都装配在乘用车后背门上,也有装配在顶盖上端的。本申请以装配在后背门上的扰流板为例。扰流板背面都粘贴有防震胶条,防震胶条的作用:一是为了防止汽车在运动中尤其在颠簸路况下扰流板与后背门发生干涉或磕碰。二是通过调节防震胶条的密度或高度来补偿扰流板与汽车车体(顶盖、侧围)、后背门的面差,保证美学功能。

3、一般情况下防震胶条的密度和高度的选择,与扰流板到后背门匹配面的距离相关。扰流板安装到位并且螺钉打紧后。以压缩到总高度的1/2时为例,例如:扰流板到后背门匹配面的距离为d=3mm。即:胶条压缩了1/2后的高度为3mm。则胶条压缩前的高度为3÷(1/2)=6mm,安装打紧后胶条压缩了6-3=3mm,同理,根据扰流板后部到后风挡匹配面的距离,计算出扰流板后侧防震胶条压缩前的规格。后侧防震胶条压缩了总高度的1/2后的高度为5mm。则胶条压缩前的高度为h2=5÷(1/2)=10mm,安装打紧后胶条压缩了h2=10-5=5mm。根据这些功能数据及计算数据选择相对应密度的胶条。

4、现有算法能够满足防震要求,但对美学要求要求即扰流板与顶盖侧围的面差的要求不够精准,往往需要后期的车体调整或胶条的设计变更来达成美学要求,时间和成本的代价较大。

5、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装在车后背门上扰流板防震胶条高度的计算方法。以精准地计算出扰流板防震胶条的高度,同时满足防震与美学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在车后背门上扰流板防震胶条高度的计算方法,以精准地计算出扰流板防震胶条的高度,同时满足防震与美学的要求。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在车后背门上扰流板防震胶条高度的计算方法,包括:

3、以扰流板在车身上的紧固件打紧点为支点,根据杠杆原理确定前后两侧防震胶条对扰流板施加压缩反力的力臂;

4、在前后两侧防震胶条对扰流板施加力矩平衡的前提下,设定其中一侧防震胶条的压缩量,并结合后两侧防震胶条对扰流板施加压缩反力的力臂来计算另一侧防震胶条的压缩量;

5、获取扰流板后两侧到后背门匹配面的间距,并结合后防震胶条的压缩量,分别得出前后两侧防震胶条压缩前的高度。

6、一些实施例中,后侧防震胶条对扰流板施加压缩反力的力臂与前侧防震胶条对扰流板施加压缩反力的力臂的比值等于前侧防震胶条的压缩量与后侧防震胶条的压缩量的比值。

7、一些实施例中,前侧防震胶条的压缩量与后侧防震胶条的压缩量的比值等于前侧防震胶条施加的压缩反力与后侧防震胶条施加的压缩反力的比值。

8、一些实施例中,前侧防震胶条对扰流板施加压缩反力的力臂乘以前侧防震胶条施加的压缩反力等于后侧防震胶条对扰流板施加压缩反力的力臂乘以后侧防震胶条施加的压缩反力。

9、一些实施例中,前侧防震胶条压缩前的高度等于扰流板前侧到后背门匹配面的间距与前侧防震胶条的压缩量之和,后侧防震胶条压缩前的高度等于扰流板后侧到后背门匹配面的间距与前侧防震胶条的压缩量之和。

10、一些实施例中,另一侧防震胶条的压缩量和压缩前高度的比值落入预设范围外时,减小对侧防震胶条的压缩量,并重新计算另一侧防震胶条的压缩量,直到前后两侧防震胶条的压缩量和压缩前高度的比值落入预设范围内。

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震胶条的压缩量和压缩前高度的比值的预设范围为1/3至2/3。

12、一些实施例中,当扰流板各个位置截面的紧固件打紧点与前后两侧防震胶条所处的距离不相同时,前侧防震胶条与各个打紧点形成的力臂取平均值,后侧防震胶条与各个打紧点形成的力臂取平均值。

13、一些实施例中,当扰流板各个位置截面的紧固件打紧点与前后两侧防震胶条所处的距离不相同时,设定其中一侧防震胶条的压缩量,并针对各打紧点分别计算另一侧防震胶条的压缩量后取平均值。

14、一些实施例中,前后两侧所述防震胶条的弹性模量相同。

15、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1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在车后背门上扰流板防震胶条高度的计算方法,在已知扰流板到后背门匹配面的距离基础上,引入了打紧点到扰流板前部的距离与到后部的距离这两个参数,创造性地把扰流板的打紧点、打紧点到前后胶条的距离、压缩反力近似地抽象成一个杠杆系统。运用杠杆原理,推导出了装在乘用车后背门上扰流板不同区域的防震胶条高度的精准计算方法。采用本申请的计算方法,既可以保证防震要求,又可以保证美学要求,保证了扰流板与后背门、扰流板与车身的顶盖板的间隙面差(dts)要求,保证了外观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装在车后背门上扰流板防震胶条高度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在车后背门上扰流板防震胶条高度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在车后背门上扰流板防震胶条高度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在车后背门上扰流板防震胶条高度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在车后背门上扰流板防震胶条高度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在车后背门上扰流板防震胶条高度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在车后背门上扰流板防震胶条高度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在车后背门上扰流板防震胶条高度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在车后背门上扰流板防震胶条高度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在车后背门上扰流板防震胶条高度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一种装在车后背门上扰流板防震胶条高度的计算方法,属于汽车零件安装技术领域,该计算方法包括以扰流板在车身上的紧固件打紧点为支点,根据杠杆原理确定前后两侧防震胶条对扰流板施加压缩反力的力臂;在前后两侧防震胶条对扰流板施加力矩平衡的前提下,设定其中一侧防震胶条的压缩量,并结合后两侧防震胶条对扰流板施加压缩反力的力臂来计算另一侧防震胶条的压缩量;获取扰流板后两侧到后背门匹配面的间距,并结合后防震胶条的压缩量,分别得出前后两侧防震胶条压缩前的高度。采用本申请的计算方法,既可以保证防震要求,又可以保证美学要求,保证了扰流板与后背门、扰流板与车身的顶盖板的间隙面差要求,保证了外观质量。技术研发人员:马勇斌,王珂,陆磊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2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0/19557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