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散热装置以及储能设备的制作方法  >  正文

散热装置以及储能设备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1 19:01:17

本发明属于发热元件散热,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以及储能设备。

背景技术:

1、目前市场上发热元件都是通过风冷的方式进行冷却。然而,一方面,通过风冷进行冷却的方式的冷却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当风冷结构应用在空间有限的箱体内时,难以与箱体空间适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通过风冷进行冷却的方式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用于对多个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每一所述发热元件上设置有多个发热单元,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液冷板以及多个热管组件,每一所述热管组件与至少一个所述发热元件对应设置;

3、每一所述热管组件均包括至少一个热管;

4、相互对应的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热管组件之间,所述热管组件的每一所述热管与对应的所述发热元件上的至少一个所述发热单元接触,且每一所述发热单元与至少一个所述热管接触;

5、所述液冷板上设置有液冷流道,各所述热管至少部分与所述液冷流道接触,以将所述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液冷流道;

6、通过调整各所述热管的长度及/或宽度,使各所述发热单元之间的温度差在预设范围内。

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使热管同时与所述发热元件及所述液冷流道接触,使所述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由所述热管传递至所述液冷流道内的冷却液,并随冷却液的流动带出至液冷板外,实现对所述发热元件的有效散热。与此同时,还可通过调整各所述热管的长度及/或宽度,使各所述发热单元之间的温度差在预设范围内,相比于风冷方式,该散热装置的冷却效果良好,且无需占用过多的空间。

8、可选地,多个所述热管组件沿所述液冷流道的流液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一所述热管组件均与相同个数的所述发热元件对应设置。

9、可选地,所述液冷流道包括多个主流道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流道,多个所述主流道依次间隔设置,每两个相邻所述主流道之间通过一个所述连接流道连通,每一所述主流道均可对应设置有所述热管组件,各所述热管组件的热管至少部分与对应的所述主流道接触。

10、可选地,所述主流道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主流道分别为第一主流道、第二主流道、第三主流道以及第四主流道;

11、所述连接流道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连接流道分别为第一连接流道、第二连接流道以及第三连接流道;

12、所述第一连接流道连接在所述第一主流道与所述第二主流道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流道连接在所述第二主流道与所述第三主流道之间,所述第三连接流道连接在所述第三主流道与所述第四主流道之间;

13、所述第一主流道用于进液,所述第四主流道用于出液;

14、所述第一主流道、所述第二主流道与所述第三主流道分别对应设置有所述热管组件。

15、可选地,多个所述热管组件包括第一热管组件、第二热管组件以及第三热管组件;

16、所述第一主流道对应设置有所述第一热管组件,所述第二主流道对应设置有所述第二热管组件,所述第三主流道对应设置有所述第三热管组件。

17、可选地,多个所述发热元件包括第一发热元件、第二发热元件以及第三发热元件;

18、所述第一热管组件与所述第一发热元件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热管组件与所述第二发热元件对应设置,所述第三热管组件与所述第三发热元件对应设置。

19、可选地,所述第一主流道、所述第二主流道、所述第三主流道及所述第四主流道沿预设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20、各所述发热元件上的多个所述发热单元沿所述预设方向呈单行多列式排列;

21、各所述热管组件的多个所述热管沿所述预设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单个所述热管组件的所述热管的个数与单个所述发热元件上的所述发热单元的个数一致;

22、相互对应的所述热管组件与所述发热元件之间,所述发热元件上的多个所述发热单元与所述热管组件的多个所述热管一一对应接触。

23、可选地,每一所述发热元件上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发热单元时,每一所述热管组件均包括两个所述热管;

24、所述第一热管组件中,靠近所述第二主流道的所述热管的长度大于远离所述第二主流道的所述热管的长度;

25、所述第二热管组件中,靠近所述第三主流道的所述热管的长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一主流道的所述热管的长度;

26、所述第三热管组件中,靠近所述第四主流道的所述热管的长度小于靠近所述第三主流道的所述热管的长度。

27、可选地,每一所述发热元件上均设置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所述发热单元时,每一所述热管组件均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所述热管;

28、所述第一热管组件中,靠近所述第二主流道的所述热管的长度大于最远离所述第二主流道的所述热管的长度,且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热管的长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二主流道的所述热管的长度;

29、所述第二热管组件中,每相邻两个所述热管之间,靠近所述第三主流道的所述热管的长度不小于靠近所述第一主流道的所述热管的长度;

30、所述第三热管组件中,每相邻两个所述热管之间,靠近所述第四主流道的所述热管的长度小于靠近所述第三主流道的所述热管的长度。

31、可选地,所述第二热管组件的靠近所述第一主流道的所述热管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热管组件的远离所述第二主流道的所述热管的长度;所述第二热管组件的靠近所述第三主流道的所述热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热管组件的靠近所述第二主流道的所述热管的长度;

32、所述第三热管组件的靠近所述第二主流道的所述热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热管组件的靠近所述第三主流道的所述热管的长度;

33、所述第三热管组件的靠近所述第四主流道的所述热管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热管组件的靠近所述第三主流道的所述热管的长度。

34、可选地,每一所述发热元件均设置有三个发热单元,同一所述发热元件上的三个所述发热单元包括第一发热单元、第二发热单元以及第三发热单元,所述第一发热单元、所述第二发热单元及所述第三发热单元沿所述预设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以呈单行多列式排列;

35、每一所述热管组件均设置有三个热管,同一所述热管组件上的三个所述热管包括第一热管、第二热管以及第三热管,所述第一热管、所述第二热管及所述第三热管沿所述预设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36、相互对应的所述热管组件与所述发热元件之间,所述第一发热单元与所述第一热管接触,所述第二发热单元与所述第二热管接触,所述第三发热单元与所述第三热管接触;

37、所述第一热管组件中,所述第三热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热管的长度,所述第二热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热管的长度;

38、所述第二热管组件中,所述第二热管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热管的长度,所述第三热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热管的长度;

39、所述第三热管组件中,所述第三热管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热管的长度,所述第二热管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热管的长度;

40、所述第二热管组件的所述第一热管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热管组件的所述第一热管的长度;所述第二热管组件的所述第三热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热管组件的所述第三热管的长度;

41、所述第三热管组件的所述第一热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热管组件的所述第三热管的长度;

42、所述第三热管组件的所述第三热管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热管组件的所述第三热管的长度。

43、可选地,多个所述发热元件之间呈多行多列式排列,所述热管组件的个数与所述发热元件的个数一致,多个所述热管组件与多个所述发热元件一一对应设置;

44、每一所述主流道均可对应设置有多个所述热管组件;

45、同一所述主流道内的多个所述热管组件之间,靠近所述液冷流道的出液端的所述热管组件的热管的长度不小于靠近所述液冷流道的进液端的所述热管组件的热管的长度。

46、可选地,所述主流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热管的延伸方向一致或相交。

47、可选地,多个所述发热元件之间呈行列式排列;

48、所述热管组件的个数与所述发热元件的列数一致;

49、同列的所述发热元件与同一个所述热管组件对应设置,且任一所述热管组件仅与一列所述发热元件对应设置。

50、可选地,每一所述发热元件上的多个发热单元之间呈行列式排列;各所述热管组件的热管的个数与各所述发热元件上的发热单元的列数一致;

51、相互对应的所述热管组件与同列的所述发热元件之间,所述发热元件上的同列的所述发热单元与所述热管组件的同一个所述热管对应接触,且任一所述热管仅与所述发热元件的一列所述发热单元接触。

52、可选地,所述热管为直线形热管、曲线形热管或折弯形热管。

53、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设备,其包括发热元件以及上述的散热装置。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1/18137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