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盘冷板组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1 19:48:19
本技术涉及散热,具体是一种硬盘冷板组件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发展,对服务器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服务器中各模块不仅功能集成度日益提高,同时服务器中各模块的发热功率逐渐增大,传统的风冷技术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目前电子元器件的散热需求,尤其是中央处理器、内存条、硬盘高度集成的服务器,如何对其整体进行散热,是目前行业的难题。
2、常用的液冷组件一般为cpu进出水冷板布局,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或为cpu冷板加内存冷板布局,如图2所示。
3、现结构无论是对cpu的散热还是对cpu和内存同时散热,无法从全局服务器机箱进行散热管理,鉴于服务器机箱中的各元器件功率逐渐增加,以及硬盘的散热需求逐步凸显,需要设计出集cpu冷板、内存冷板、硬盘冷板于一体的全液冷组件,该全液冷组件结构可实现如下功能:对cpu、内存条、硬盘进行同时散热,能够对服务器机箱各元器件进行整体液冷散热。
4、然而,目前针对cpu、内存条、硬盘同时散热的液冷组件,其硬盘冷板组件结构及内部流道结构尚不清晰,且占用体积较大,不便于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硬盘冷板组件结构,将硬盘冷板的分液和集液集中在一个分液管内,设置两个流道,一个是分液流道,一个是集液流道,在一个分液管内实现了分液和集液,节省了硬盘冷板组件的占用空间,简化了硬盘冷板组件的结构设计和装配过程。
2、本实用新型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硬盘冷板组件结构,包括硬盘冷板分液管和多个并列设置的硬盘冷板块,所述的硬盘冷板分液管中包含硬盘冷板分液流道和硬盘冷板集液流道,硬盘冷板分液流道设置在靠近硬盘冷板块的一侧,硬盘冷板集液流道设置在远离硬盘冷板块的一侧;硬盘冷板分液流道一端与硬盘冷板分液管进液口连接,硬盘冷板集液流道一端与硬盘冷板分液管出液口连接;所述的硬盘冷板分液流道还与各个硬盘冷板流道进液口连接,硬盘冷板集液流道还与各个硬盘冷板流道出液口连接。通过以上方案将硬盘冷板的分液和集液集中在一个分液管内,设置两个流道,在一个分液管内实现了分液和集液,节省了硬盘冷板组件的占用空间,简化了硬盘冷板组件的结构设计和装配过程。
3、前述的硬盘冷板组件结构,所述的多个硬盘冷板块还通过加强结构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的加强结构为加强杆,加强杆与每个硬盘冷板块之间均焊接连接,或者,加强杆与每个硬盘冷板块之间均通过螺钉连接。
5、前述的硬盘冷板组件结构,所述的硬盘冷板分液管的两端还设置有安装耳。
6、前述的硬盘冷板组件结构,所述的硬盘冷板分液管进液口通过第四管道与第一内存冷板集液管连接,硬盘冷板分液管出液口通过第六管道与第三内存冷板集液管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存冷板集液管设置在第一内存冷板一端,第一内存冷板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内存冷板分液管;第三内存冷板集液管设置在第三内存冷板一端,第三内存冷板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内存冷板分液管;第一内存冷板与第三内存冷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内存冷板,第二内存冷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内存冷板分液管和第二内存冷板集液管。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存冷板分液管与第二内存冷板分液管通过第三管道连接,第二内存冷板分液管与第三内存冷板分液管通过第五管道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内存冷板和第三内存冷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一cpu冷板,第一内存冷板和第二内存冷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二cpu冷板,第一cpu冷板进液口与总进液管连接,第一cpu冷板出液口与第二cpu冷板进液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第二cpu冷板出液口与第一内存冷板分液管通过第二管道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内存冷板分液管上还设置有总出液口,该总出液口与总出液管连接。
11、前述的硬盘冷板组件结构,所述的第一内存冷板与第三内存冷板之间串联有多个第二内存冷板,第二内存冷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内存冷板分液管和第二内存冷板集液管,相邻的第一内存冷板与第二内存冷板之间、相邻的第二内存冷板与第二内存冷板之间以及相邻的第二内存冷板与第三内存冷板之间设置有cpu冷板,多个cpu冷板之间串联连接。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3、本实用新型将硬盘冷板的分液管和集液管集中在一个分液管内,设置两个流道,一个是分液流道,一个是集液流道,在一个分液管内实现了分液和集液,节省了硬盘冷板组件的占用空间,简化了硬盘冷板组件的结构设计和装配过程。
14、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1.一种硬盘冷板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硬盘冷板分液管(4)和多个并列设置的硬盘冷板块(3),所述的硬盘冷板分液管中包含硬盘冷板分液流道(32)和硬盘冷板集液流道(33),硬盘冷板分液流道设置在靠近硬盘冷板块的一侧,硬盘冷板集液流道设置在远离硬盘冷板块的一侧;硬盘冷板分液流道一端与硬盘冷板分液管进液口(6)连接,硬盘冷板集液流道一端与硬盘冷板分液管出液口(7)连接;所述的硬盘冷板分液流道还与各个硬盘冷板进液口(34)连接,硬盘冷板集液流道还与各个硬盘冷板出液口(35)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冷板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硬盘冷板块还通过加强结构(5)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盘冷板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结构为加强杆,加强杆与每个硬盘冷板块之间均焊接连接,或者,加强杆与每个硬盘冷板块之间均通过螺钉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冷板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硬盘冷板分液管的两端还设置有安装耳(36)。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冷板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硬盘冷板分液管进液口通过第四管道(29)与第一内存冷板集液管(9)连接,硬盘冷板分液管出液口通过第六管道(31)与第三内存冷板集液管(13)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硬盘冷板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内存冷板集液管(9)设置在第一内存冷板一端,第一内存冷板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内存冷板分液管(8);第三内存冷板集液管设置在第三内存冷板一端,第三内存冷板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内存冷板分液管(12);第一内存冷板与第三内存冷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内存冷板,第二内存冷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内存冷板分液管(10)和第二内存冷板集液管(1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硬盘冷板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内存冷板分液管(8)与第二内存冷板分液管(10)通过第三管道(28)连接,第二内存冷板分液管(10)与第三内存冷板分液管(12)通过第五管道(30)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硬盘冷板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内存冷板和第三内存冷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一cpu冷板(23),第一内存冷板和第二内存冷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二cpu冷板(24),第一cpu冷板进液口(25)与总进液管(21)连接,第一cpu冷板出液口与第二cpu冷板进液口通过第一管道(26)连接,第二cpu冷板出液口与第一内存冷板分液管通过第二管道(27)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硬盘冷板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三内存冷板分液管上还设置有总出液口(19),该总出液口与总出液管(22)连接。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硬盘冷板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内存冷板与第三内存冷板之间串联有多个第二内存冷板,第二内存冷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内存冷板分液管和第二内存冷板集液管,相邻的第一内存冷板与第二内存冷板之间、相邻的第二内存冷板与第二内存冷板之间以及相邻的第二内存冷板与第三内存冷板之间设置有cpu冷板,多个cpu冷板之间串联连接。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硬盘冷板组件结构,包括硬盘冷板分液管和多个并列设置的硬盘冷板块,所述的硬盘冷板分液管中包含硬盘冷板分液流道和硬盘冷板集液流道,硬盘冷板分液流道设置在靠近硬盘冷板块的一侧,硬盘冷板集液流道设置在远离硬盘冷板块的一侧;硬盘冷板分液流道一端与硬盘冷板分液管进液口连接,硬盘冷板集液流道一端与硬盘冷板分液管出液口连接;所述的硬盘冷板分液流道还与各个硬盘冷板块流道进液口连接,硬盘冷板集液流道还与各个硬盘冷板块流道出液口连接。本技术将硬盘冷板的分液和集液集中在一个分液管内,设置两个流道,在一个分液管内实现分液和集液,节省了硬盘冷板组件的占用空间,简化了硬盘冷板组件的结构设计和装配过程。技术研发人员:韩卫培,常利辉,冯亚利,李进宝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814技术公布日:2024/4/17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1/18412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