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独居老人居家倒地自动呼救仪器的设计方案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1 20:33:49
背景技术
0、背景技术:
1、随着中国老龄化日益严重,居民居住条件的日益改善,独居老人越来越多。展望未来中国,将近一半老人会有独居的经历。现在生活中独居老人因伤或因病突然倒地而呼救不得的悲惨事故时有发生。他们有的直接因此失去抢救机会而丧生,有的因此而变成重度病患。社会老年危机的阴影因此变得愈发的浓重。
2、对于如何解决居家倒地老人能够及时呼救的问题,目前技术界、资本界、政府管理部门都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尽管其他领域现代技术突飞猛进,而这件事关老人晚年切身利益的事却鲜有人涉足。
3、我们所见的现有方案:
4、1.老人手持无线呼救发射器。这要求老人每天随身佩戴。对于某一个老人来说,因突然摔倒、或因病发倒地需要呼救帮助,一生中大概率会发生一、两次。但是,这是很多年才遇到一次两次的事,就每一天来说发生概率很低。所以让老人把一件绝大多数时间不需要用的东西,却要天天随身携带,一般坚持不住。摔倒和心梗、脑梗的老人在事发之前往往自我感觉很好,呼救发射器通常不在手边。这是无线手持呼救发射器在这个领域推广的短板。现在这种手持的呼救发射器多数是用来在养老院、医院、养老公寓呼叫护士。也有少数用在居家一老照顾另一失能危重老人用,用来呼叫急救,急救有专门的平台服务。非上述情况的独居老人不能加入。
5、2.现在也有通过探测老人摔倒自动发射呼救信号的产品,但据介绍要依赖移动通信网络,要依赖wifi。这势必产生如下问题,每月手机要维持费,每天要充电,手机的信息通道是繁忙的高速通道,目前还没有为老人呼救设立的专用通道。从介绍看,还必须有被呼叫的子女或亲友。推广起来有较大的局限性。
6、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不依赖移动通信网络,不需要佩戴或手持。成本低,维持简单。
技术实现思路
0、技术实现要素:
1、本发明的思路是通过部分屏蔽人体感应开关的探头,或调整探头的朝向,使两个(或两组)探头获得分别属于空间上部和空间下部的人体存在情况。把两个人体感应开关一前一后接入带一个中间继电器(ka)的电路,实现对人体倒地的逻辑判断。设空间上部的人体感应开关为a,有人体感应为a=1,没有人体感应a=0.空间下部的人体感应开关设为b,有人体感应b=1,没有人体感应b=0。当a=1,说明人正常活动,b的电路被关闭,没有呼救。当a=0,说明空间上部探不到人体存在,b电路打开。当b=0时说明上下空间都没有探测到人的存在,人离开探测空间了,b没有电流输出,也没有呼救。当b=1时,说明上部空间感应不到人,而下部空间感应到有人,故可以判断人倒地了。通过b的输出端有电流输出,实现无线呼救发射。
2、上下空间的划分:卧室以床沿为界,床上归上部空间;客厅以沙发座垫高为界,沙发上归上部空间;其他地方分界线可以划在老人身高的60%左右。
3、躺在床上,沙发上,浴缸里不算跌到,但突发心梗也是有可能的,本发明方案探测不到老人发病。可以在床头、浴缸边方便拿得到的地方挂一个手持呼救发射器(sf)。多种方式,互相补充。
4、本发明初衷只针对独居老人,空间里出现两个以上的人(或猫、狗),电路的逻辑判断就不成立。
5、考虑一老照顾另一个卧床老人的情况中,卧床老人始终是局限于床上的。利用屏蔽部分空间的办法把床的空间从感应空间划出去,对能活动的另一老也能实现一旦倒地自动呼救的保护。但是可能会因此需要多装几个a或b的探头。
技术特征:1.用可以屏蔽人体感应开关的材料片部分屏蔽人体感应探头,或调整探头朝向的方法使两个(或两组)人体感应开关探头分别获得属于同一个封闭空间上部或下部的人体存在的信息;两个人体感应开关一前一后串连在一个中间继电器(或具有同样功能的可控硅及其他元件)的两端,上电后通过开关逻辑过程,筛选并表达人体倒地的信息。
技术总结涉及人体感应技术应用、电子信号传输技术应用和养老护具生产领域。本方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自动判别独居老人是否是倒地,并把准确的呼救信息传输出去。本方案的设计是用能屏蔽人体感应探头的材料片,譬如塑胶片遮挡两个人体感应开关探头的一部分,或调整探头的方向,使两个探头分别获得属于空间上部和空间下部的人体存在情况,将两个感应开关前后串连在一个中间继电器的两端,通过电路上开关的逻辑过程,准确快速地得出老人是否倒地的判断。老人倒地时则自动发出呼救信号。主要用于解决独居老人居家突然倒地呼救困难的问题。技术研发人员:唐健,唐宁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唐健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5/29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1/18689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