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信号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特定区域上车点推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  正文

一种特定区域上车点推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7-31 21:06:46

本发明涉及上车点推荐,具体为一种特定区域上车点推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网络约车逐步融入人们的生活。随着网约车技术的发展,网络车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方式,乘客下单生成出行订单后,由提供服务的司机接单并提供出行服务,网约车平台会根据司机的当前位置和出行订单的接驾点生成接驾线路,分别发送到乘客和司机的客户端上,司机根据接驾线路前往上车点,而乘客则在上车点等待司机的到来。

2、现有技术中的,公开号为cn116167539a公开了一种基于接驾实时路况优化网约车上车点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出行订单的接驾路线和接驾点,监测所述接驾路线是否存在拥堵;识别接驾路线中的连续拥堵路段,所述连续拥堵路段的道路终点为所述接驾点;基于连续拥堵路段计算预估第一通行时间;当连续拥堵路段或第一通行时间满足第一预设规则时,根据接驾点和实时道路状况,获取优化上车点;将优化上车点推送至所述出行订单的乘客端。本发明通过在司机开车去乘客上车点进行接驾时,根据实时路况若接驾路线存在拥堵则计算原上车点的周边是否存在更优上车点,通过优化上车点,实现司机更快到达地点接乘客。

3、但是还存在如下不足,由上述的陈述可知,由连续拥堵路段或第一通行时间满足第一预设规则时,根据接驾点和实时道路状况,获取优化上车点可知,第一预设规则为静态设定的规则,没有根据实时的交通情况或乘客需求动态调整,某一时段可能会出现交通拥堵,但由于特殊情况或交通管制,拥堵情况可能会做出迅速改变,如果预设规则是静态设定的,无法及时地适应这种变化,导致无法充分发挥优化效果,甚至可能误判拥堵状况。

4、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定区域上车点推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特定区域上车点推荐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4、s1.在道路两侧相对位置设置主区域和待区域,在所述主区域设置主上车点,在所述待区域设置待上车点,采集所述主上车点和待上车点前后m米的车辆参数、行人参数和高峰期的车流量峰值,所述车辆参数包括车辆流量、车辆速度和道路宽度,所述行人参数包括行人流量和行进速度;

5、s2.将所述主上车点的车辆流量、车辆速度和道路宽度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生成主车辆影响系数,将所述主上车点的行人流量和行进速度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生成主行人影响系数,将所述待上车点的车辆流量、车辆速度和道路宽度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生成待车辆影响系数,将所述待上车点的行人流量和行进速度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生成待行人影响系数;

6、s3.将所述主上车点高峰期的车流量峰值设置为主拥堵系数阈值,将待上车点高峰期的车流量峰值设置为待拥堵系数阈值;

7、s4.将所述主车辆影响系数和主行人影响系数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生成主拥堵系数,将所述待车辆影响系数和待行人影响系数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生成待拥堵系数;

8、s5.将所述主拥堵系数和预先设置的主拥堵系数阈值比较,将所述待拥堵系数和预先设置的待拥堵系数阈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推荐上车点。

9、进一步地,将所述主上车点的车辆流量、车辆速度和道路宽度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生成主车辆影响系数,依据的公式如下:

10、

11、其中,为主车辆影响系数,为主上车点的车辆流量,为主上车点的车辆速度,为主上车点的道路宽度,为主上车点的车辆流量和车辆速度的相互影响,为主上车点的车辆流量和道路宽度的相互影响,为主上车点的车辆速度和道路宽度的相互影响,为主上车点的车辆流量的因子系数,为主上车点的车辆速度的因子系数,为主上车点的道路宽度的因子系数,为主上车点的车辆流量和车辆速度的相互影响的因子系数,为主上车点的车辆流量和道路宽度的相互影响的因子系数,为主上车点的车辆速度和道路宽度的相互影响的因子系数,为常数修正系数,,且。

12、进一步地,将所述主上车点的行人流量和行进速度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生成主行人影响系数,依据的公式如下:

13、

14、其中,为主行人影响系数,为行人流量,为行进速度,为截距,为主上车点的行人流量的因子系数,为主上车点的行进速度的因子系数,为误差项,,且。

15、进一步地,将所述待上车点的车辆流量、车辆速度和道路宽度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生成待车辆影响系数,依据的公式如下:

16、

17、其中,为主车辆影响系数,为主上车点的车辆流量,为主上车点的车辆速度,为主上车点的道路宽度,为主上车点的车辆流量和车辆速度的相互影响,为主上车点的车辆流量和道路宽度的相互影响,为主上车点的车辆速度和道路宽度的相互影响,为主上车点的车辆流量的因子系数,为主上车点的车辆速度的因子系数,为主上车点的道路宽度的因子系数,为主上车点的车辆流量和车辆速度的相互影响的因子系数,为主上车点的车辆流量和道路宽度的相互影响的因子系数,为主上车点的车辆速度和道路宽度的相互影响的因子系数,为常数修正系数,,且。

18、进一步地,将所述待上车点的行人流量和行进速度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生成待行人影响系数,依据的公式如下:

19、

20、其中,为待行人影响系数,为行人流量,为行进速度,为截距,为主上车点的行人流量的因子系数,为主上车点的行进速度的因子系数,为误差项,,且。

21、进一步地,将所述主车辆影响系数和主行人影响系数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生成主拥堵系数,依据的公式如下:

22、

23、其中,为主拥堵系数,为主车辆影响系数,为主行人影响系数,为主车辆影响系数的因子系数,为主行人影响系数的因子系数,,且;

24、将所述待车辆影响系数和待行人影响系数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生成待拥堵系数,依据的公式如下:

25、

26、其中,为主拥堵系数,为主车辆影响系数,为主行人影响系数,为主车辆影响系数的因子系数,为主行人影响系数的因子系数,,且。

27、进一步地,将主上车点高峰期的车流量峰值设置为主拥堵系数阈值,将待上车点高峰期的车流量峰值设置为待拥堵系数阈值,依据的公式如下:

28、

29、其中,为主上车点高峰期的车流量峰值,为主拥堵系数阈值,为主上车点高峰期的车流量峰值,为主拥堵系数阈值;

30、将所述主拥堵系数和预先设置的主拥堵系数阈值比较,将所述待拥堵系数和预先设置的待拥堵系数阈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推荐上车点的过程如下:

31、当且仅当,

32、,时,推荐待上车点为上车点;

33、,时,推荐主上车点为上车点。

34、一种特定区域上车点推荐装置,所述用于装置执行上述的特定区域上车点推荐方法,包括:

35、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在道路两侧相对位置设置主区域和待区域,在所述主区域设置主上车点,在所述待区域设置待上车点,采集所述主上车点和待上车点前后m米的车辆参数、行人参数和高峰期的车流量峰值,所述车辆参数包括车辆流量、车辆速度和道路宽度,所述行人参数包括行人流量和行进速度;

36、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主上车点的车辆流量、车辆速度和道路宽度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生成主车辆影响系数,将所述主上车点的行人流量和行进速度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生成主行人影响系数,将所述待上车点的车辆流量、车辆速度和道路宽度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生成待车辆影响系数,将所述待上车点的行人流量和行进速度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生成待行人影响系数;

37、阈值设定模块,用于将主上车点高峰期的车流量峰值设置为主拥堵系数阈值,将待上车点高峰期的车流量峰值设置为待拥堵系数阈值;

38、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将所述主车辆影响系数和主行人影响系数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生成主拥堵系数,将所述待车辆影响系数和待行人影响系数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生成待拥堵系数;

39、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主拥堵系数和预先设置的主拥堵系数阈值比较,将所述待拥堵系数和预先设置的待拥堵系数阈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推荐上车点。

4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

41、存储器,用于保存计算机程序;

42、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的特定区域上车点推荐方法。

43、一种可读存储介质,用于保存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特定区域上车点推荐方法。

4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45、本发明通过采集主上车点和待上车点前后m米的车辆参数、行人参数和高峰期的车流量峰值,将车辆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生成主车辆影响系数,将行人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生成主行人影响系数,将车辆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生成待车辆影响系数,将行人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生成待行人影响系数,将主车辆影响系数和主行人影响系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生成主拥堵系数,将所述待车辆影响系数和待行人影响系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生成待拥堵系数,将主上车点高峰期的车流量峰值设置为主拥堵系数阈值,将待上车点高峰期的车流量峰值设置为待拥堵系数阈值,通过实时采集主上车点和待上车点的车辆参数和行人参数,获得主拥堵系数和待拥堵系数,将主拥堵系数和预先设置的主拥堵系数阈值比较,将待拥堵系数和预先设置的待拥堵系数阈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推荐上车点,因而可以动态调整设定的规则,发挥优化效果,继而提高上车点推荐精度,避免出现误判拥堵状况。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1/18841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