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氧液态混合体储能筒破岩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3:09:59
本技术涉及氮氧液态混合体储能筒破岩装置,属于破岩领域。
背景技术:
1、氮氧混合相变气体破岩是一种新技术,目前越来越多地被用在矿山和其他相关岩体开挖施工。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混合体在一定条件下激发产生相变,瞬间气化膨胀做功,实现矿山开采或岩体开挖施工的岩石致裂、破碎和剥离。该方法经实践检验证明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现有储能筒内可燃物选用纸,由于破岩时需求量大,成本高昂,而且渗流效果不均匀,需要开发一种新型可燃物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氮氧液态混合体储能筒破岩装置,在完成破岩任务时,可以就地取材,成本低,渗流效果好。
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物质成型可燃物装置,包括生物质成型可燃物装置、塑料外壳、排气管,在塑料外壳内安装有生物质成型可燃物装置,在生物质成型可燃物装置内设有连接外激发器的发火元件,在塑料外壳与生物质成型可燃物装置之间设置有排气管;所述生物质成型可燃物装置,包括若干个可燃物单元、分流器和盖板,所述可燃物单元依次堆叠,可燃物单元上端设有不通的第一凹槽,在可燃物单元周向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在可燃物单元上端设有连通第一通孔的环状凹槽,环状凹槽与第一凹槽通过十字状的第二凹槽连通,在可燃物单元上设有连通第一凹槽和第一通孔的第一斜孔,所述分流器位于最上端的可燃物单元上,所述盖板的外径与塑料外壳的外径相同。
3、作为优选,所述分流器设有注入口,在注入口下方设有空腔,空腔通过第二通孔与第一凹槽、第一通孔连通。
4、作为优选,所述生物质可燃物原料为花生壳、稻壳或秸秆中的一种或多种。
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为可燃物单元厚度的1/3-1/2。
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为可燃物单元厚度的1/4。
7、有益效果: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8、本实用新型中储能筒破岩装置解决了氮氧液态混合体在可燃物中分散不均导致的可燃物燃烧不充分、能量释放不均等问题,有利于提高破岩能量利用效率,改善破岩效果。
技术特征:1.一种氮氧液态混合体储能筒破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质成型可燃物装置、塑料外壳、排气管,在塑料外壳内安装有生物质成型可燃物装置,在生物质成型可燃物装置内设有连接外激发器的发火元件,在塑料外壳与生物质成型可燃物装置之间设置有排气管;所述生物质成型可燃物装置,包括若干个可燃物单元、分流器和盖板,所述可燃物单元依次堆叠,可燃物单元上端设有不通的第一凹槽,在可燃物单元周向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在可燃物单元上端设有连通第一通孔的环状凹槽,环状凹槽与第一凹槽通过十字状的第二凹槽连通,在可燃物单元上设有连通第一凹槽和第一通孔的第一斜孔,所述分流器位于最上端的可燃物单元上,所述盖板的外径与塑料外壳的外径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氧液态混合体储能筒破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设有注入口,在注入口下方设有空腔,空腔通过第二通孔与第一凹槽、第一通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氧液态混合体储能筒破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可燃物原料为花生壳、稻壳或秸秆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氧液态混合体储能筒破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为可燃物单元厚度的1/3-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氧液态混合体储能筒破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为可燃物单元厚度的1/4。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成型可燃物装置,包括若干个可燃物单元、分流器和盖板,所述可燃物单元依次堆叠,可燃物单元上端设有不通的第一凹槽,在可燃物单元周向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在可燃物单元上设有连通第一凹槽和第一通孔第一斜孔,所述分流器位于最上端的可燃物单元上。本技术的一种氮氧液态混合体储能筒破岩装置,在完成破岩任务时,可以就地取材,成本低,渗流效果好。技术研发人员:张娟,李运潮,向拓宇,吕亚伟,梁向阳,赵翔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材(南京)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07技术公布日:2024/6/26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01/23889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