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发光的有机光电防伪标签及其制备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5:51:28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混合发光的有机光电防伪标签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发展高安全性的多重发光防伪技术能够有效抵御假冒伪劣活动。然而,多重发光防伪技术需要多种外部刺激以实现多种颜色或者发光区域的变化,外部刺激方式涉及多种波长的激发光源或者激发光源与热、化学试剂共同作用,这些刺激方式的复杂性以及较高的获取难度导致公众在验证过程中面临困难,限制了多重发光防伪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2、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作为在外加电压下发光的光电器件,其发光强度高,不易受外界光源的影响,并且其制作过程需要特定的材料、制备工艺和设备,能够显著提高伪造门槛。其中,颜色可调有机发光器件能够通过调节电压实现亮度和颜色的多种变化,符合多重发光防伪的特征。然而,当前的颜色可调有机发光器件主要依赖于堆叠结构和多发光层结构,导致较高的成本和制备难度,并且用于防伪应用的oled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制备简单、方便验证的混合发光的有机光电防伪标签及其制备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发光的有机光电防伪标签及其制备方法,能够仅通过电压调制实现多色图案显示从而用于防伪。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发光的有机光电防伪标签,包括光致发光区域和电致发光区域,所述光致发光区域为下转换层,所述电致发光区域为颜色可调有机发光器件,所述下转换层和所述颜色可调有机发光器件形成的图案在水平方向上排列。
4、优选的,所述颜色可调有机发光器件包括依次设置的衬底、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
5、优选的,所述下转换层设置在所述颜色可调有机发光器件的内部或外部。
6、优选的,所述下转换层采用有机材料、量子点材料和钙钛矿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7、优选的,所述下转换层的激发波长在380-550nm之间,光致发光波长在550-780nm之间,厚度为10-500nm。
8、优选的,所述发光层包括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所述发光层至少含有一种与所述下转换层激发波长范围相同的蓝光材料。
9、优选的,所述衬底为玻璃或聚合物中的一种,所述聚合物为聚酰亚胺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衬底在可见光范围的透过率大于20%。
10、优选的,所述阳极为氧化铟锡、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或银纳米线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阳极为在可见光范围内透过率大于50%的导电电极。
11、优选的,阳极厚度为10-500nm,所述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20-100nm,所述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20-100nm,所述发光层的厚度为0.5-5nm,所述的电子注入层的厚度为0.5-5nm,所述的阴极的厚度为10-200nm。
12、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混合发光的有机光电防伪标签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步骤1:通过碱性清洁剂清洗具有阳极的衬底,并使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三次,每次5-30min;清洗后用氮气去除衬底表面水分,并加热烘干10-60min,烘干温度为100-200℃烘干后使用氧气等离子体处理5-20min;
14、步骤2:将步骤1处理后的衬底放入多源有机分子气相沉积系统中,并抽真空至6×10-4pa,通过掩模版蒸镀下转换层;
15、步骤3:更换有机掩模版,依次蒸镀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
16、步骤4:更换掩模版,蒸镀电子注入层;
17、步骤5:更换阴极掩模版,蒸镀阴极。
18、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混合发光的有机光电防伪标签及其制备方法,在本发明中,通过单发光层的颜色可调有机发光器件选择性泵浦内置下转换层的方式,并结合图案掩膜技术实现具有多色图案显示的混合发光的有机光电防伪标签,有效降低制备难度,实现易验证且高安全性的防伪标签。
技术特征:1.一种混合发光的有机光电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光致发光区域和电致发光区域,所述光致发光区域为下转换层,所述电致发光区域为颜色可调有机发光器件,所述下转换层和所述颜色可调有机发光器件形成的图案在水平方向上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发光的有机光电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可调有机发光器件包括依次设置的衬底、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发光的有机光电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转换层设置在所述颜色可调有机发光器件的内部或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发光的有机光电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转换层采用有机材料、量子点材料和钙钛矿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发光的有机光电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转换层的激发波长在380-550nm之间,光致发光波长在550-780nm之间,厚度为10-500n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合发光的有机光电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包括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所述发光层至少含有一种与所述下转换层激发波长范围相同的蓝光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合发光的有机光电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为玻璃或聚合物中的一种,所述聚合物为聚酰亚胺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衬底在可见光范围的透过率大于2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合发光的有机光电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为氧化铟锡、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或银纳米线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阳极为在可见光范围内透过率大于50%的导电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合发光的有机光电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阳极厚度为10-500nm,所述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20-100nm,所述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20-100nm,所述发光层的厚度为0.5-5nm,所述的电子注入层的厚度为0.5-5nm,所述的阴极的厚度为10-200nm。
10.一种混合发光的有机光电防伪标签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发光的有机光电防伪标签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包括:光致发光区域为下转换层,电致发光区域为颜色可调有机发光器件,下转换层和颜色可调有机发光器件形成的图案在水平方向上排列。本发明利用颜色可调有机发光器件可调的电致发光选择性泵浦下转换层,该标签能够通过电压调控实现发光区域、亮度和颜色的动态变化,将混合发光的有机光电防伪标签与二维码结合能够实现具有物理和数字双重认证功能的防伪标签,这种防伪标签易验证并且具有高安全性。技术研发人员:谢文法,张家铭,刘士浩,张乐天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大学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29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01/24820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