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制冷冷却,气体的液化或固化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冷热双模式的蓄冷式车载冰箱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冷热双模式的蓄冷式车载冰箱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19 14:51:23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汽车的车载冰箱,特别是一种储藏室的底部带有加热膜的冷热双模式的蓄冷式车载冰箱。

背景技术:

1、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衍生出来的各种汽车配件也日渐繁多,车载冰箱作为其中的一种汽车配件越来越受到客户的青睐。目前市场上的车载冰箱大多有独立的压缩机制冷系统,其中包含的压缩机,冷凝器等部件,数量较多,结构较大,压缩了冰箱的储藏空间;受到空间和的限制,无法使用过大功率的制冷系统,所以冰箱的制冷功率较低,冷却时间长。并且独立的制冷系统集成在冰箱内,运行过程中压缩机产生的噪音和废热直接释放在乘员舱内。目前也有集成在整车热管理系统的车载冰箱,但每次车载冰箱工作时,都需要启动整车热管理系统中的压缩机,压缩机的频繁启停对其寿命有较大的影响,并且在整车热管理系统中,冰箱的优先级低于电池或电驱冷却,如果其他热管理零件负载变化后影响热管理系统中冷媒的蒸发压力,冰箱的制冷效果也会收到较大的影响,从而引起冰箱储藏室温度的波动。对于冬天的时候,极少情况下需要冷却功能,导致冰箱既占用的车内空间,而且用户的使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冷热双模式的蓄冷式车载冰箱,冰箱集成在整车的热管理系统中,和整车热管理系统共用压缩机和冷凝器,冰箱不需要单独携带压缩机和冷凝器。冰箱底部铺有加热膜,用于制热功能。制冷过程中,蒸发器产生的冷量储存在蓄冷剂中,再通过蓄冷剂容器表面紧贴冰箱储藏室表面,直接将冷量传递给储藏室。制热过程中,储藏室底部的加热膜开启,加热储藏室的环境温度。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蓄冷模块、储藏室、翻盖、上壳、照明灯、蓄冷剂温度传感器、舱室温度传感器、加热膜、控制器、冷媒管出口压板、电子膨胀阀、蓄冷剂、外壳聚氨酯发泡层、翻盖聚氨酯发泡层、上壳聚氨酯发泡层;蓄冷模块嵌套在储藏室的外表面上,储藏室嵌套在外壳内,蓄冷剂布置在蓄冷模块内;控制器、冷媒管出口压板、电子膨胀阀均安装在外壳的前端外壁上;上壳嵌套在外壳靠近控制器侧的顶部,翻盖布置在外壳的顶部并与上壳相匹配;照明灯、舱室温度传感器均布置在上壳的底部,蓄冷剂温度传感器布置在蓄冷剂内;加热膜嵌套在储藏室的底部,蓄冷模块、储藏室均采用导热材料;外壳聚氨酯发泡层填充在外壳(1)、蓄冷模块之间的间隙内,翻盖聚氨酯发泡层填充在翻盖内,上壳聚氨酯发泡层填充在上壳内。

3、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蓄冷模块包括冷媒盘管、蓄冷剂容器、蓄冷剂容器盖板,冷媒盘管布置在蓄冷剂容器、蓄冷剂容器盖板所围成的内部腔体内;冷媒盘管、蓄冷剂容器和蓄冷剂容器盖板焊接为一体;蓄冷剂为相变材料,蓄冷剂填充在蓄冷剂容器、蓄冷剂容器盖板所围成的内部腔体内,冷媒盘管浸没在蓄冷剂中;蓄冷剂容器盖板的顶部布置有蓄冷剂容器盖板顶部通孔;冷媒盘管的进口穿过蓄冷剂容器盖板后与电子膨胀阀连接,冷媒盘管的出口穿过蓄冷剂容器盖板后与冷媒管出口压板连接。

4、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储藏室包括储藏室通孔、储藏室底板、储藏室侧板、储藏室顶板,储藏室通孔布置在储藏室顶板上;加热膜嵌套在储藏室底板上上,并依次通过加热膜线束、控制器线束与控制器相连接。

5、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翻盖的前后端分别布置有锁紧开关和合页,翻盖通过合页与外壳连接在一起。

6、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壳包括卡扣、照明灯槽、蓄冷剂温度传感器槽、舱室温度传感器槽和线束槽,卡扣布置在上壳的顶部并与锁紧开关相匹配,照明灯槽、蓄冷剂温度传感器槽、舱室温度传感器槽和线束槽布置在上壳的底部;照明灯布置在照明灯槽内,并依次通过照明灯线束、控制器线束与控制器相连接;蓄冷剂温度传感器一端的感温包依次穿过储藏室通孔、蓄冷剂容器盖板顶部通孔后浸泡在蓄冷剂内,另一端依次通过蓄冷剂温度传感器线束、控制器线束与控制器相连接;舱室温度传感器一端的感温包布置在舱室温度传感器槽,另一端依次通过舱室温度传感器线束、控制器线束与控制器相连接。

7、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第一,不需要自带压缩机和冷凝器,在相同的边界条件下,可以实现更大的储物空间;第二,蓄冷模块在压缩机运作过程中同步蓄冷,储存的冷量在压缩机停止的情况下还能够保证制冷功能的运作;第三,蓄冷模块储存的冷量能够缓冲整车热管理中蒸发温度波动带来的影响。

技术特征:

1.一种冷热双模式的蓄冷式车载冰箱,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冷模块(2)、储藏室(3)、翻盖(4)、上壳(5)、照明灯(6)、蓄冷剂温度传感器(7)、舱室温度传感器(8)、加热膜(9)、控制器(10)、冷媒管出口压板(11)、电子膨胀阀(12)、蓄冷剂(202)、外壳聚氨酯发泡层(101)、翻盖聚氨酯发泡层(403)、上壳聚氨酯发泡层(5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双模式的蓄冷式车载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模块(2)包括冷媒盘管(201)、蓄冷剂容器(203)、蓄冷剂容器盖板(204),冷媒盘管(201)布置在蓄冷剂容器(203)、蓄冷剂容器盖板(204)所围成的内部腔体内;冷媒盘管(201)、蓄冷剂容器(203)和蓄冷剂容器盖板(204)焊接为一体;蓄冷剂(202)为相变材料,蓄冷剂(202)填充在蓄冷剂容器(203)、蓄冷剂容器盖板(204)所围成的内部腔体内,冷媒盘管(201)浸没在蓄冷剂(202)中;蓄冷剂容器盖板(204)的顶部布置有蓄冷剂容器盖板顶部通孔(2041);冷媒盘管(201)的进口穿过蓄冷剂容器盖板(204)后与电子膨胀阀(12)连接,冷媒盘管(201)的出口穿过蓄冷剂容器盖板(204)后与冷媒管出口压板(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双模式的蓄冷式车载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藏室(3)包括储藏室通孔(301)、储藏室底板(302)、储藏室侧板(303)、储藏室顶板(304),储藏室通孔(301)布置在储藏室顶板(304)上;加热膜(9)嵌套在储藏室底板(302)上,并依次通过加热膜线束(901)、控制器线束(1001)与控制器(10)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热双模式的蓄冷式车载冰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翻盖(4)的前后端分别布置有锁紧开关(402)和合页(401),翻盖(4)通过合页(401)与外壳(1)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热双模式的蓄冷式车载冰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5)包括卡扣(501)、照明灯槽(502)、蓄冷剂温度传感器槽(503)、舱室温度传感器槽(504)和线束槽(505),卡扣(501)布置在上壳(5)的顶部并与锁紧开关(402)相匹配,照明灯槽(502)、蓄冷剂温度传感器槽(503)、舱室温度传感器槽(504)和线束槽(505)布置在上壳(5)的底部;照明灯(6)布置在照明灯槽(502)内,并依次通过照明灯线束(601)、控制器线束(1001)与控制器(10)相连接;蓄冷剂温度传感器(7)一端的感温包依次穿过储藏室通孔(301)、蓄冷剂容器盖板顶部通孔(2041)后浸泡在蓄冷剂(202)内,另一端依次通过蓄冷剂温度传感器线束(801)、控制器线束(1001)与控制器(10)相连接;舱室温度传感器(8)一端的感温包布置在舱室温度传感器槽(504),另一端依次通过舱室温度传感器线束(801)、控制器线束(1001)与控制器(10)相连接。

技术总结一种汽车技术领域的冷热双模式的蓄冷式车载冰箱,包括外壳、蓄冷模块、储藏室、翻盖、上壳、照明灯、蓄冷剂温度传感器、舱室温度传感器、加热膜、控制器、冷媒管出口压板、电子膨胀阀、蓄冷剂,蓄冷模块嵌套在储藏室的外表面上,储藏室嵌套在外壳内,蓄冷剂布置在蓄冷模块内;控制器、冷媒管出口压板、电子膨胀阀均安装在外壳的前端外壁上;上壳嵌套在外壳靠近控制器侧的顶部,翻盖布置在外壳的顶部并与上壳相匹配。在本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在制热过程中,储藏室底部的加热膜开启,加热储藏室的环境温度;在制冷过程中,蒸发器产生的冷量储存在蓄冷剂中,再通过蓄冷剂容器表面紧贴冰箱储藏室表面,直接将冷量传递给储藏室。技术研发人员:余守杰,周昭圻,石娟,谢晓筠,张巍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热翼(武汉)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27技术公布日:2024/8/16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19/27659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