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浆循环再生滤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9-19 14:43:30
本技术涉及灌注桩施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泥浆循环再生滤砂装置。
背景技术:
1、穿越流砂层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循环流动的泥浆携带大量的泥砂等颗粒,严重地影响泥浆的循环效果,并且会在孔底形成沉渣,严重地影响施工的效率和钻孔的质量。
2、传统的灌注桩施工主要以正反循环连通泥浆池并在泥浆池中进行自然沉淀的方法,其中反循环为泥浆从泥浆池注入钻孔,再由泥浆泵通过钻具抽出注入泥浆池,泥浆返回到泥浆沉淀池经沉淀后再流到泥浆池内,以此循环施工,泥浆在泥浆池内经短时间沉淀后仍然携带大量的砂石再次循环注入钻孔。正循环为泥浆泵将泥浆池中的泥浆通过钻具注入钻孔,之后钻孔中的泥浆从钻孔中漫出流入泥浆池中,由于泥浆在漫出过程中砂石会在重力作用下进行沉淀,因此采用正循环时,泥浆池中的泥浆液含砂量比采用反循环时的含砂量低。
3、由于不管采用正反循环泥浆池中的泥浆都会含有砂石,因此泥浆会严重影响到施工的速度和质量,且传统沉淀方法降低桩孔内泥浆含砂率,耗时长,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泥浆循环再生滤砂装置,滤砂器腔体内的泥浆液在搅拌扇叶的作用下快速旋转形成漩涡,泥浆中的砂石和泥浆分离,在重力和离心作用下砂石向下离析,沉降至滤砂器底部,泥浆通过出浆口排出,砂石通过专用球阀排出,达到滤砂目的,过滤泥浆中的砂石,防止和减少泥浆中砂石进入桩孔,减少桩底沉渣厚度。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泥浆循环再生滤砂装置,包括泥浆池,所述泥浆池内设有泥浆泵,所述泥浆泵与泥浆管连接,所述泥浆管与滤砂器连接;
3、所述滤砂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设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变频电机,所述变频电机位于所述壳体上方,所述变频电机与搅拌轴连接,所述搅拌轴上设有搅拌扇叶,所述搅拌轴一侧设有离心泵,所述离心泵与抽浆管连接。
4、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部为圆锥状,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出渣孔,所述出渣孔与出渣管道连接,所述出渣管道上设有球阀。
5、优选的,所述球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球体,所述球体上设有通孔,所述球体上设有阀杆,所述阀杆上设有把手,所述把手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所述阀杆上。
6、优选的,所述球阀与所述出渣管道上均设有法兰,所述球阀与所述出渣管道通过螺栓连接。
7、优选的,所述滤砂器与排浆管连接,所述排浆管与离心泵一侧连接,所述排浆管与泥浆池连接。
8、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一种泥浆循环再生滤砂装置,滤砂器腔体内的泥浆液在搅拌扇叶的作用下快速旋转形成漩涡,泥浆中的砂石和泥浆分离,在重力和离心作用下砂石向下离析,沉降至滤砂器底部,泥浆通过出浆口排出,砂石通过专用球阀排出,达到滤砂目的,过滤泥浆中的砂石,防止和减少泥浆中砂石进入桩孔,减少桩底沉渣厚度。
9、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技术特征:1.一种泥浆循环再生滤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泥浆池,所述泥浆池内设有泥浆泵,所述泥浆泵与泥浆管连接,所述泥浆管与滤砂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浆循环再生滤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部为圆锥状,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出渣孔,所述出渣孔与出渣管道连接,所述出渣管道上设有球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泥浆循环再生滤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球体,所述球体上设有通孔,所述球体上设有阀杆,所述阀杆上设有把手,所述把手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所述阀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泥浆循环再生滤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阀与所述出渣管道上均设有法兰,所述球阀与所述出渣管道通过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浆循环再生滤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砂器与排浆管连接,所述排浆管与离心泵一侧连接,所述排浆管与泥浆池连接。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泥浆循环再生滤砂装置,属于灌注桩洗孔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泥浆池,泥浆池内设有泥浆泵,泥浆泵与泥浆管连接,泥浆管与滤砂器连接;滤砂器包括壳体,壳体顶部设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变频电机,变频电机位于壳体上方,变频电机与搅拌轴连接,所述搅拌轴上设有搅拌扇叶,所述搅拌轴一侧设有离心泵,所述离心泵与抽浆管连接。本技术采用上述的一种泥浆循环再生滤砂装置,泥浆在滤砂器腔体内快速旋转形成漩涡,泥浆中的砂石和泥浆分离,在重力和离心作用下砂石向下离析,沉降至滤砂器底部,泥浆通过出浆口排出,砂石通过专用球阀排出,达到滤砂目的,过滤泥浆中的砂石,防止和减少泥浆中砂石进入桩孔,减少桩底沉渣厚度。技术研发人员:李鹏,王海,谢文杰,罗争,王建,钟宪磊,邓洪亮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08技术公布日:2024/9/17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19/29985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一种矿井巷道复合支护结构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