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手动清洁螺纹孔的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1-21 12:09:07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动清洁螺纹孔的清洁装置,属于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1、通过将螺栓拧入到螺纹孔中以便将两个部件彼此装配在一起,在现有技术中是常见的连接用技术手段。在某些情况下,为了使得连接更可靠,有时会在螺栓与螺纹孔之间涂抹胶体。车辆用的电池包是典型的这种使用场景。车辆用电池包一般包括箱体和上盖,电池包体容纳在箱体中。在利用螺栓连接将上盖和箱体彼此装配时,为了保证密封性和防松性,螺栓与螺纹孔之间一般会涂抹胶体。
2、由于电池包是整车上很昂贵同时也很容易失效的部品,一旦电池失效就需要返回4s店或者工厂返修。返修过程中,电池包的上盖与箱体之间的大量的螺栓连接需要被拆解然后重新装配。在这期间,螺栓与螺纹孔之间涂抹的胶体在重新安装螺栓之前需要被清除,而且,旧电池包体在螺栓拆解之后很容易在表面形成氧化层,这种氧化层会增大螺栓与螺纹孔之间的导电性能,导致接地要求难以被满足,所以这种氧化层也需要被清除掉。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手动清洁螺纹孔的清洁装置,其能够有效地清除螺纹孔上的例如胶体和氧化物等的异物,既保证工作效率,又不会损伤螺纹。
2、具体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手动清洁螺纹孔的清洁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传动部;与所述传动部相连并且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外壳露出的开关部;以及与所述传动部相连并且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外壳露出的清洁部,
3、其中,所述开关部能够由操作者操作且具有待机位置和工作位置,并且所述开关部能够以如下方式在所述待机位置与所述工作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所述方式为:所述开关部在所述操作者的操作下从所述待机位置向所述工作位置前进且随后自动地从所述工作位置向所述待机位置返回,
4、其中,所述传动部与所述开关部连动,将由所述开关部的所述往复移动所产生的动力转换为旋转力并且向所述清洁部传递;并且
5、其中,所述清洁部接收所述传动部所传递的旋转力并且往复旋转。
6、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清洁装置,能够由操作者手持采用手动操作方式进行操作,无需外接电源或气源,使用方便快捷,实现了能源的节约和环保,而且利用手动操作,能够由操作者根据需要来控制清洁部的转速和清洁深度,清洁力道可控,避免了对螺纹造成损伤,因此相比于纯电动驱动的清洁装置,本技术的手动操作效果更优。此外,尽管清洁装置是手动的,但是,其开关部具有自动复位功能,无需操作者持续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负担。另外,清洁部通过往复旋转的方式清洁螺纹孔,实现正向和反向的反复清洁,清洁效果好且不会对螺纹孔造成损伤。因此,根据本技术的清洁装置,能够高效地、有效地且可控地且清洁螺纹孔以去除胶体和氧化物等的异物,但不会损伤螺纹。
7、优选地,在本技术如上所述的清洁装置中,所述开关部包括彼此相连的按压部和弹性部件,所述按压部的一端部露出于所述外壳并且能够由操作者按压,以使所述按压部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工作位置前进,并且,所述弹性部件容纳于所述外壳内部并且连接于所述按压部的另一端,所述弹性部件伴随所述按压部的按压而变形,并且伴随所述按压部的按压的释放而从变形状态恢复,通过所述弹性部件恢复时的恢复力,所述按压部从所述工作位置向所述初始位置返回。
8、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清洁装置,开关部由按压部和能够伴随按压部的按压与否而伸缩的弹性部件构成,弹性部直接从按压部接收操作力,实现了快速响应。另外,为了实现开关部的往复,本技术采用了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尺寸小巧,且可靠性高,因此使得清洁装置整体更加小型化且低成本化且可靠化。另外,弹性部件能够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发变形,并具有恢复力,从而能够有效地吸收冲击,即使清洁装置在清洁过程中可能遇到突然撞击或振动,也能够由弹性部件进行缓冲。相比于例如凸轮、磁吸、气缸等方式,本技术的弹性部件明显是优异的。
9、优选地,在本技术如上所述的清洁装置中,所述传动部包括:齿条部,所述齿条部连接于所述开关部的所述按压部的另一端,并且与所述开关部连动地前进和返回以实现往复移动;和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具有多个齿轮部并且与所述齿条部配合使用,所述齿轮组将齿条部的往复移动转换为齿轮部的往复旋转,从而提供使所述清洁部往复旋转的所述旋转力。
10、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清洁装置,由齿条部和齿轮组构造传动部。通过采用齿之间的啮合进行动力传递,能够实现高精度和高效率,而且还能适应大扭矩的场合,且具有较强的载荷承载能力。另外,通过设计齿轮组的各齿轮部的齿轮的形态以及齿轮齿的形态,并且通过设计各齿轮部的安装姿态,能够灵活地迎合各种传动需求,设计自由度高。相比于例如带传动、链传动等,本技术的传动部的设计明显是优异的。
11、优选地,在本技术如上所述的清洁装置中,所述齿轮组的多个齿轮部包括:第一齿轮部,该第一齿轮部与所述齿条部啮合;第二齿轮部,该第二齿轮部与所述第一齿轮部同轴布置,且为锥齿轮;第三齿轮部,该第三齿轮部为锥齿轮并与第二齿轮部啮合,且该第三齿轮部的齿轮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按压部的往复移动的方向平行。
12、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清洁装置,清洁装置能够实现从线性按压运动到旋转清洁运动的平稳转换,不仅提高了工具的效率和可靠性,还确保了清洁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控制性。同时,由于齿轮组内部的齿轮部之间的啮合和传递,工具的耐用性和使用寿命也得到了提高。在齿轮组中,设置了与第一齿轮部同轴布置的第二齿轮部,因此,在保证了两个齿轮部之间的旋转角度和速度完全一致的状态,第二齿轮部的布设空间不受齿条部和弹性部件等的影响,可以布置为更大的尺寸,从而在与其他齿轮部啮合时提供更高的载荷承载能力。另外,第二齿轮部和第三齿轮部设置为锥齿轮,因此能够以90度或其他角度相交的方式传递动力,从而改变旋转轴的方向,本技术中以90度改变旋转轴的方向,使得第三齿轮部的齿轮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按压部的往复移动的方向平行,这能够使得向清洁部传递动力的方向朝向有利于手动操作便利性的方向。
13、优选地,在本技术如上所述的清洁装置中,在所述按压部的往复移动方向上,在将返回方向侧看作前侧且将前进方向侧看作后侧的情况下,所述第三齿轮部在所述第二齿轮部的前侧与所述第二齿轮部啮合,使得所述第三齿轮部的齿轮轴朝着前侧延伸,并且所述第三齿轮部作为输出齿轮,使得所述清洁部与所述第三齿轮部的齿轮轴相连并与所述齿轮轴一起往复旋转。
14、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清洁装置,第三齿轮部的齿轮轴朝着前侧延伸,并且第三齿轮部作为输出齿轮,使得所述清洁部与所述第三齿轮部的齿轮轴相连并与所述齿轮轴一起往复旋转,因此,清洁部在使用时位于操作者的手部的前侧且基本平行于手臂方向,便于进行手动操作。
15、优选地,在本技术如上所述的清洁装置中,在所述按压部的往复移动方向上,在将返回方向侧看作前侧且将前进方向侧看作后侧的情况下,所述第三齿轮部在所述第二齿轮部的后侧与所述第二齿轮部啮合,使得所述第三齿轮部的齿轮轴朝着后侧延伸,并且所述齿轮组的多个齿轮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齿轮部下游的第四齿轮部,该第四齿轮部为锥齿轮且与第三齿轮部同轴布置;第五齿轮部,该第五齿轮部为与所述第四齿轮部同样的锥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部彼此面对面地正对,且彼此独立地分开设置;以及,彼此面对面地正对且同轴布置的一对第六齿轮部,一对该第六齿轮部设置在所述第四齿轮部与所述第五齿轮部之间,并且各自为与所述第四齿轮部和所述第五齿轮部啮合的锥齿轮。
16、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清洁装置,除了第一至第三齿轮部之外,还设置了第四至第六齿轮部,从而,能够更可靠地承载载荷并且对转速等进行设计,使得清洁部获得理想的转速。另外,通过设置第四至第六齿轮部,能够更灵活地进行传动部的布局,提高设计灵活性。
17、优选地,在本技术如上所述的清洁装置中,一对所述第六齿轮部的齿轮轴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按压部的往复移动的方向,并且一对所述第六齿轮部作为输出齿轮,使得所述清洁部与一对所述第六齿轮部的齿轮轴相连并与一对所述第六齿轮部一起往复旋转。
18、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清洁装置,用作输出齿轮的第六齿轮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按压部的往复移动的方向,因此,在灵活地进行传动部的布局,提高设计灵活性的基础上,还能够使得清洁部在有利于操作者进行操作的方向上伸出,从而提高可操作性。
19、优选地,在本技术如上所述的清洁装置中,所述清洁部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输出齿轮的齿轮轴的末端;以及,可替换地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钻头部。
20、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清洁装置,由于钻头部是可替换的,因此当需要时,操作者可以轻松地进行更换,而无需更换整个清洁部或进行复杂的维修工作,可维护性高。而且,通过更换不同形状、材质或设计的钻头部,清洁部可以适应不同的清洁需求,从而增加了其使用的灵活性和通用性,例如,清理胶体和清理氧化层可以使用不同的钻头。另外,由于钻头易于拆卸和安装,因此,在非使用期间,可以不安装钻头,避免钻头发生意外损坏,还有助于清洁装置的收纳。
21、优选地,在本技术如上所述的清洁装置中,所述外壳具备:外壳主体,所述传动部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中;以及,从所述外壳主体向外侧伸出的套管部,所述输出齿轮的齿轮轴的一部分容纳在所述套管部中。
22、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清洁装置,除了基本的外壳主体外,还设置了容纳输出齿轮的齿轮轴的一部分的套管部,从而,该齿轮轴原本从外壳主体暴露的一部分能够局部容纳在套管部中以得以保护,防止其受到外界环境的直接损害,如灰尘、水分、化学物质等的侵蚀,有助于延长齿轮轴和其他相关传动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清洁装置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此外,套管部还能够避免操作者误触碰旋转中的齿轮轴,保证了操作者的安全。
23、优选地,在本技术如上所述的清洁装置中,所述外壳的套管部设置在所述按压部的前进方向侧,并且,所述套管部成为能够由操作者握持的握持部。
24、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清洁装置,套管部兼用作了供操作者握持的握持部,能够减少零部件,且清洁装置整体也更紧凑。
25、以上已经描述了本技术的清洁装置的大体构成,下面,通过参考附图进行描述,将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120/33456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