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电感组件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电感组件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1-25 15:50:08

本技术涉及储能,尤其涉及一种电感组件。

背景技术:

1、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电感的外壳上设置散热翅片,通过散热翅片与空气的对流换热,从而实现对电感的散热降温效果,以保证电感的正常工作。但是,空气对流换热的降温效果差,为了保证对电感的散热降温效果,需要增大散热翅片的体积,则大大增加了整个电感的体积以及重量,无法满足电感小型化、轻量化的设计,也增加了成本。

2、随着技术的发展,也有将电感的一侧安装于液冷基板上,通过液冷基板实现对电感的液冷散热效果,但是液冷基板与电感贴合安装的面积有限,也降低了对电感的散热效果。

3、因此,亟需一种电感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感组件,以提高对电感主体的降温效果,实现电感组件的小型化、轻量化设计,并且还能够降低成本。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感组件,包括:

4、电感主体;

5、内罩壳,所述内罩壳内容置有所述电感主体,并且所述内罩壳的外壁上间隔凸设有多个散热翅片;以及

6、外罩壳,所述外罩壳密封罩设于所述内罩壳上,以使所述内罩壳的外壁和所述外罩壳的内壁之间形成液冷空腔,多个所述散热翅片均位于所述液冷空腔内。

7、作为可选方案,多个所述散热翅片在所述液冷空腔内交错排布,以将所述液冷空腔分隔成呈s型排布的液冷流道。

8、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外罩壳相对的两个内侧壁分别为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在相邻排布的两个所述散热翅片中,其中一个所述散热翅片为第一散热翅片,另一个所述散热翅片为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第一散热翅片与所述第一内侧壁的间隙大于所述第一散热翅片与所述第二内侧壁的间隙,所述第二散热翅片与所述第一内侧壁的间隙小于所述第二散热翅片与所述第二内侧壁的间隙。

9、作为可选方案,每个所述散热翅片均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翅片部以及第二翅片部,所述第一翅片部凸设于所述内罩壳的外顶壁,所述第二翅片部凸设于所述内罩壳的外侧壁。

10、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散热翅片沿所述内罩壳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所述散热翅片呈直条形、s形或v形。

11、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散热翅片为针式翅片。

12、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内罩壳包括相连接的内罩壳主体以及第一安装法兰,所述第一安装法兰围设于所述内罩壳主体的外周侧,所述内罩壳主体内容置有所述电感主体,并且所述内罩壳主体的外壁上间隔凸设有多个所述散热翅片;

13、所述外罩壳包括相连接的外罩壳主体以及第二安装法兰,所述第二安装法兰围设于所述外罩壳主体的外周侧,所述外罩壳主体罩设于所述内罩壳主体的外周,并且所述第一安装法兰和所述第二安装法兰密封连接。

14、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法兰和所述第二安装法兰焊接连接,或所述第一安装法兰和所述第二安装法兰胶粘连接,或所述第一安装法兰和所述第二安装法兰两者夹设密封圈连接。

15、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电感主体包括:

16、磁心绕组组合件,所述磁心绕组组合件容置于所述内罩壳内;以及

17、灌封胶,所述灌封胶灌封于所述磁心绕组组合件的外周和所述内罩壳的内壁之间。

18、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电感组件还包括:

19、连接引脚,所述连接引脚的一端伸入所述内罩壳内与所述磁心绕组组合件电连接,所述连接引脚的另一端外伸出所述内罩壳。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感组件,该电感组件包括电感主体、内罩壳及外罩壳,内罩壳内容置有电感主体,并且内罩壳的外壁上间隔凸设有多个散热翅片,外罩壳密封罩设于内罩壳上,以使内罩壳的外壁和外罩壳的内壁之间形成液冷空腔,多个散热翅片均位于液冷空腔内。该电感组件的结构设计,通过不断地往液冷空腔内通入冷却液,电感主体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各个散热翅片与液冷空腔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然后排出换热后的冷却液,从而实现了对电感主体的循环散热降温,提高了对电感主体的降温效果,保证了电感组件的正常工作,也延长了电感组件的使用寿命。此外,上述电感组件的结构设计,无需增大散热翅片的体积即可满足对电感组件的散热需求,实现了电感组件的小型化、轻量化设计,也降低了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翅片(4)在所述液冷空腔(33)内交错排布,以将所述液冷空腔(33)分隔成呈s型排布的液冷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壳(3)相对的两个内侧壁分别为第一内侧壁(313)和第二内侧壁(314),在相邻排布的两个所述散热翅片(4)中,其中一个所述散热翅片(4)为第一散热翅片,另一个所述散热翅片(4)为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第一散热翅片与所述第一内侧壁(313)的间隙大于所述第一散热翅片与所述第二内侧壁(314)的间隙,所述第二散热翅片与所述第一内侧壁(313)的间隙小于所述第二散热翅片与所述第二内侧壁(314)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热翅片(4)均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翅片部(41)以及第二翅片部(42),所述第一翅片部(41)凸设于所述内罩壳(2)的外顶壁,所述第二翅片部(42)凸设于所述内罩壳(2)的外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4)沿所述内罩壳(2)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所述散热翅片(4)呈直条形、s形或v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4)为针式翅片。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壳(2)包括相连接的内罩壳主体(21)以及第一安装法兰(22),所述第一安装法兰(22)围设于所述内罩壳主体(21)的外周侧,所述内罩壳主体(21)内容置有所述电感主体(1),并且所述内罩壳主体(21)的外壁上间隔凸设有多个所述散热翅片(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法兰(22)和所述第二安装法兰(32)焊接连接,或所述第一安装法兰(22)和所述第二安装法兰(32)胶粘连接,或所述第一安装法兰(22)和所述第二安装法兰(32)两者夹设密封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主体(1)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组件还包括连接引脚(5),所述连接引脚(5)的一端伸入所述内罩壳(2)内与所述磁心绕组组合件(11)电连接,所述连接引脚(5)的另一端外伸出所述内罩壳(2)。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感组件。该电感组件包括电感主体、内罩壳以及外罩壳,其中,内罩壳内容置有电感主体,并且内罩壳的外壁上间隔凸设有多个散热翅片,外罩壳密封罩设于内罩壳上,以使内罩壳的外壁和外罩壳的内壁之间形成液冷空腔,多个散热翅片均位于液冷空腔内。该电感组件的结构设计,通过不断地往液冷空腔内通入冷却液,电感主体产生的热量能通过各个散热翅片与液冷空腔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然后排出换热后的冷却液,从而实现了对电感主体的循环散热降温,提高了对电感主体的降温效果,实现了电感组件的小型化、轻量化设计,也降低了成本。技术研发人员:沈展良,林磊明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315技术公布日:2024/11/21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125/33897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