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散热装置
- 国知局
- 2024-12-26 16:08:45
本技术涉及散热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石墨烯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柔性电子设备的逐渐普及,针对其散热问题的研究也日益重要。对于柔性电子设备而言,其中一种重要的散热手段是在柔性电子设备外壁上额外设置利于导热的材料,尤其石墨烯以其优良的导热性受到关注。
2、一般而言,柔性电子设备和石墨烯膜是分开进行生产制备的,采用膜转移技术将石墨烯膜从衬底上转移并贴至柔性电子设备外壁。在膜转移过程中石墨烯膜内部容易产生额外缺陷,导致最终石墨烯膜在柔性电子设备外壁上的吸附效果不足,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脱附和剥离,柔性电子设备无法获得长期稳定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柔性电子设备上的散热用石墨烯膜容易脱附的问题,提供一种石墨烯散热装置。
2、一种石墨烯散热装置,包括:
3、柔性衬底,具有第一导热面和第二导热面,所述第二导热面上开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连接槽;及
4、石墨烯散热膜,包括基板部、第一条形部和第二条形部,所述基板部具有第三导热面和第四导热面,所述第一条形部沿第一方向延伸并设置在所述第三导热面上,所述第二条形部设置在所述第四导热面上;
5、所述第一条形部位于所述连接槽内并与所述连接槽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二导热面与所述第三导热面贴合。
6、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条形部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弧形。
7、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条形部至少有两根,所有所述第二条形部间隔铺设在所述第四导热面上,以在相邻两根所述第二条形部之间形成冷却流道。
8、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条形部分为第一引流条和第二引流条,所述第一引流条和所述第二引流条数量相同且均至少有两根,所述第一引流条和所述第二引流条交错设置,所述石墨烯散热膜还包括第三引流条和第四引流条,所述第三引流条和所述第四引流条均设置在所述第四导热面上并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条形部的两端端侧,所述第一引流条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引流条接触,所述第一引流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引流条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引流条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引流条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引流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引流条接触,以在所述第四引流条的端部和所述第三引流条的端部分别形成进液口和出液口。
9、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条形部至少有两根并间隔铺设在所述第三导热面上,相邻两根所述第二条形部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两根所述第一条形部之间的间距。
10、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槽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连接槽的横截面宽度从槽口到槽底逐渐增大。
11、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三导热面和所述第四导热面在第二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条形部和所述第二条形部在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分开。
12、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条形部沿第一方向延伸,以使所述第二条形部的两端均位于所述第四导热面的边缘。
13、本实用新型所述石墨烯散热装置还包括电子设备,所述第一导热面与所述电子设备贴合。
14、本实用新型所述柔性衬底的两侧侧沿均设置有弹性夹臂,所述弹性夹臂夹持所述电子设备。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石墨烯散热膜制备在柔性衬底上后通过柔性衬底安装至电子设备上,避免了石墨烯散热膜的膜转移过程,从而避免产生额外的缺陷,使得石墨烯散热膜能够长期稳定地保持在电子设备上。
17、在连接槽和第一条形部的配合下,柔性衬底和石墨烯散热膜之间获得了更大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柔性衬底将热量更快传导至石墨烯散热膜,第一条形部通过连接槽的避让也更加靠近电子设备,缩短了电子设备和石墨烯散热膜之间的热传导路径长度。第二条形部增大了石墨烯散热膜和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石墨烯散热膜的散热能力,允许石墨烯散热膜能够更快将热量传导至空气。由此抵消柔性衬底对散热的不利影响。
18、本实用新型不仅使电子设备保持了较高的散热效率,而且提升了石墨烯散热膜在电子设备上的连接稳定性。
技术特征:1.一种石墨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形部(22)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条形部(23)至少有两根,所有所述第二条形部(23)间隔铺设在所述第四导热面(212)上,以在相邻两根所述第二条形部(23)之间形成冷却流道(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石墨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条形部(23)分为第一引流条(231)和第二引流条(232),所述第一引流条(231)和所述第二引流条(232)数量相同且均至少有两根,所述第一引流条(231)和所述第二引流条(232)交错设置,所述石墨烯散热膜(2)还包括第三引流条(25)和第四引流条(26),所述第三引流条(25)和所述第四引流条(26)均设置在所述第四导热面(212)上并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条形部(23)的两端端侧,所述第一引流条(231)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引流条(25)接触,所述第一引流条(23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引流条(26)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引流条(232)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引流条(25)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引流条(23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引流条(26)接触,以在所述第四引流条(26)的端部和所述第三引流条(25)的端部分别形成进液口(261)和出液口(2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13)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连接槽(13)的横截面宽度从槽口到槽底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热面(211)和所述第四导热面(212)在第二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条形部(22)和所述第二条形部(23)在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分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石墨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条形部(23)沿第一方向延伸,以使所述第二条形部(23)的两端均位于所述第四导热面(212)的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石墨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形部(22)至少有两根并间隔铺设在所述第三导热面(211)上,相邻两根所述第二条形部(23)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两根所述第一条形部(22)之间的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石墨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散热装置还包括电子设备,所述第一导热面(11)与所述电子设备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石墨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衬底(1)的两侧侧沿均设置有弹性夹臂,所述弹性夹臂夹持所述电子设备。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石墨烯散热装置,包括:柔性衬底,具有第一导热面和第二导热面,所述第二导热面上开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连接槽;及石墨烯散热膜,包括基板部、第一条形部和第二条形部,所述基板部具有第三导热面和第四导热面,所述第一条形部沿第一方向延伸并设置在所述第三导热面上,所述第二条形部设置在所述第四导热面上;所述第一条形部位于所述连接槽内并与所述连接槽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二导热面与所述第三导热面贴合。技术研发人员:潘奕,王刚,刘小娣,刘鹏,姜璐华,贺正毅,张珊,张光临,冯小强,吴慧娟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大学技术研发日:20240415技术公布日:2024/12/12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216/34836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