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流盘、电池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2-26 16:22:07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流盘、电池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1、电池包括壳体和安装于壳体内的电芯,壳体的上下两端敞开设置,且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正极盖板和负极盖板装配。电芯极耳揉平后焊接在集流盘上,并通过集流盘转接到盖板的极柱端子上。这种电池的装配部件较多,装配工序复杂,电芯能量密度低。为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将壳体设置成一端敞开的结构,例如壳体的底端封闭,顶端敞开,以减少盖板的使用,其中,壳体带电。在使用有这种壳体的电池中,壳体内部具有两个用于焊接电芯极耳的集流盘,其中一个集流盘位于壳体的上端,并与极柱连接,另一个集流盘位于壳体的下端,并与壳体焊接。然而,在将集流盘焊接于壳体下端时,焊接产生的热量会大量传递至电芯上,这样一来,电芯容易被烧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流盘、电池及用电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电芯容易被烧伤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集流盘,包括主体、连接件和焊接件,主体用于与电芯电连接,连接件设置于主体的边缘,且朝远离主体的中心线的方向延伸,焊接件设置于连接件远离主体的一端,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连接件的延伸方向互成角度,焊接件用于焊接壳体。
3、可选地,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用于与电芯的极耳焊接,第一表面突出于连接件。
4、可选地,第一表面的部分区域凹陷形成至少一个凹陷部。
5、可选地,凹陷部设置有贯穿第二表面的第一通槽。
6、可选地,第二表面对应凹陷部的区域凸起形成凸起部。
7、可选地,主体开设有透气槽。
8、可选地,透气槽位于主体的中心处。
9、可选地,主体的边缘开设有止裂口,止裂口朝远离主体的中心线的方向延伸并贯穿主体,止裂口的一端延伸至连接件处。
10、可选地,连接件上开设有贯穿连接件的第二通槽。
11、可选地,第一方向与主体的中心线平行。
1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电芯和上述的集流盘,电芯安装于壳体内,壳体的一端的中部设置有防爆阀,集流盘位于电芯与壳体之间,集流盘的中部设有透气槽。
13、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池。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流盘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主体的边缘位置设置连接件,并在连接件远离主体的一端设置焊接件,使得焊接件能以远离电芯的状态与壳体焊接。焊接件与壳体焊接时会产生的热量,由于电芯与焊接件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有效减少了传递至电芯上的热量,从而降低电芯被烧伤的风险。
技术特征:1.一种集流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所述第一表面(11)用于与电芯的极耳焊接,所述第一表面(11)突出于所述连接件(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11)的部分区域凹陷形成至少一个凹陷部(1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111)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表面(12)的第一通槽(11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12)对应所述凹陷部(111)的区域凸起形成凸起部(1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开设有透气槽(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的边缘开设有止裂口(13),所述止裂口(13)朝远离所述主体(10)的中心线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主体(10),所述止裂口(1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连接件(20)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0)上开设有贯穿所述连接件(20)的第二通槽(21);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00)、电芯(300)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集流盘(100),所述电芯(300)安装于所述壳体(200)内,所述壳体(200)的一端的中部设置有防爆阀(500),所述集流盘(100)位于所述电芯(300)与所述壳体(200)之间,所述集流盘(100)的中部设有透气槽(14)。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1)。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集流盘、电池及用电设备。其中,集流盘,包括主体、连接件和焊接件,主体用于与电芯电连接,连接件设置于主体的边缘,且朝远离主体的中心线的方向延伸,焊接件设置于连接件远离主体的一端,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连接件的延伸方向互成角度,焊接件用于焊接壳体。通过在主体的边缘位置设置连接件,并在连接件远离主体的一端设置焊接件,使得焊接件能以远离电芯的状态与壳体焊接。焊接件与壳体焊接时会产生的热量,由于电芯与焊接件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有效减少了传递至电芯上的热量,从而降低电芯被烧伤的风险。技术研发人员:於洪将,吴思妙,张瑞朋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04技术公布日:2024/12/12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216/34943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电池极片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