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纺织皮革,织造制品制作工具,设备的制造及其制品技术处理方法 > 衣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衣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1 14:48:41

本技术涉及衣物处理,尤其是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具有烘干功能和洗涤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通常包括洗衣模块和干衣模块,干衣模块主要用于对脱水后的衣物进行烘干处理。

2、其中,在干衣模块具体工作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进风口朝干衣模块的滚筒中输入干燥热空气,干燥热空气与滚筒中的湿衣物接触并带走湿衣物上的水分,同时干燥热空气变成湿空气并经排风口排出,排出后的湿空气与换热件换热形成干燥热空气,干燥热空气再次从进风口输入至滚筒中带走湿衣物上的水分,如此循环,达到干衣的效果。

3、但是,现有空气循环时的风量小,且在空气循环流动过程中,会有部分毛屑跟随空气同步流动,进一步影响空气的流动速度和风量,且还会影响换热件的工作性能,从而降低干衣模块的工作性能,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衣物处理装置,所述衣物处理装置可保证干衣模块中空气的流动速度和风量,并避免空气中的毛屑影响换热件的工作性能,提高干衣模块的干衣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空气风量小、换热件的工作性能差等技术问题。

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内形成有容纳空间;第一衣物处理模块,所述第一衣物处理模块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第二衣物处理模块,所述第二衣物处理模块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的上方;其中,所述第二衣物处理模块具有循环风道且包括衣物处理筒、过滤组件、换热件和风轮,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多个过滤件,所述衣物处理筒、所述过滤组件、所述换热件和所述风轮均设于所述循环风道并在所述循环风道的导流方向上依次排列。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通过设置风轮,并将风轮设于循环风道,这样即可利用风轮驱动空气沿循环风道的导流方向上循环流动,以达到对衣物进行干燥处理的目的,通过设置多个过滤件和换热件,并将多个过滤件、换热件和风轮设置成在循环风道的导流方向上依次排列,这样当风轮驱动空气沿循环风道的导流方向流动时,空气即可依次流动多个过滤件、换热件和风轮,确保热风能够不断循环输送至衣物处理筒内的同时,还可利用多个过滤件配合过滤跟随空气同步流动的毛屑,一方面避免空气带动毛屑流动而影响空气的流动速度和风量,另一方面还避免毛屑流经换热件、风轮以及进入衣物处理筒内,以保证换热件、风轮和衣物处理筒的工作性能,从而保证第二衣物处理模块的烘干性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轮包括安装部和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设于所述安装部并沿所述安装部的周向间隔排列;其中,所述叶片的出口角的取值范围为170°~180°,所述叶片的入口角的取值范围为45°~60°。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叶片的出口角的取值范围为175°,所述叶片的入口角的取值范围为48°。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轮的外径为150mm~160mm;和/或,多个所述叶片的内接圆的直径与所述风轮的外径的比值为0.75~0.85。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轮的外径为152mm;和/或,多个所述叶片的内接圆的直径与所述风轮的外径的比值为0.792。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件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风轮之间,多个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蒸发器的上游。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衣物处理模块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与所述支撑框架连接,所述衣物处理筒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且所述第一衣物处理模块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下方;前支撑件,所述前支撑件设于所述支撑座且与所述衣物处理筒的前端转动配合;其中,所述前支撑件限定出所述循环风道的至少一部分,多个所述过滤件包括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设于所述前支撑件。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支撑件具有与所述衣物处理筒的开口相对设置且连通的衣物取放口,所述衣物取放口的壁面设有通风口且所述通风口连通所述循环风道和所述衣物处理筒的内腔,所述第一过滤件通过所述通风口插装于所述前支撑件限定的部分所述循环风道内。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件包括至少两层过滤网。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限定出所述循环风道的至少一部分,多个所述过滤件包括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设于所述支撑座并位于所述第一过滤件和所述换热件之间。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方形基座、顶部连接架和四根竖梁,四根所述竖梁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方形基座、所述顶部连接架的四个角部连接,所述支撑座与四根所述竖梁连接。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衣物处理模块包括:后支撑件,所述后支撑件设于所述衣物处理筒的后方且与所述支撑框架连接,所述衣物处理筒的后端与所述后支撑件转动配合;后罩组件,所述后罩组件设在所述后支撑件背离所述衣物处理筒的一侧且与所述后支撑件之间形成送风风道,所述送风风道形成为所述循环风道的一部分,所述风轮设在所述送风风道内。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罩组件包括:第一后罩,所述第一后罩与所述后支撑件配合以限定出所述送风风道;第二后罩,所述第二后罩设于所述第一后罩背离所述送风风道的一侧。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包括安装部和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设于所述安装部并沿所述安装部的周向间隔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的出口角的取值范围为175°,所述叶片的入口角的取值范围为4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的外径为150mm~160mm;和/或,多个所述叶片的内接圆的直径与所述风轮的外径的比值为0.75~0.8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的外径为152mm;和/或,多个所述叶片的内接圆的直径与所述风轮的外径的比值为0.79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风轮之间,多个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蒸发器的上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衣物处理模块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件具有与所述衣物处理筒的开口相对设置且连通的衣物取放口,所述衣物取放口的壁面设有通风口且所述通风口连通所述循环风道和所述衣物处理筒的内腔,所述第一过滤件通过所述通风口插装于所述前支撑件限定的部分所述循环风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件包括至少两层过滤网。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限定出所述循环风道的至少一部分,多个所述过滤件包括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设于所述支撑座并位于所述第一过滤件和所述换热件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方形基座、顶部连接架和四根竖梁,四根所述竖梁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方形基座、所述顶部连接架的四个角部连接,所述支撑座与四根所述竖梁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衣物处理模块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罩组件包括: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支撑框架、第一衣物处理模块和第二衣物处理模块,支撑框架内形成有容纳空间,第一衣物处理模块设在容纳空间内,第二衣物处理模块设在容纳空间内且位于第一衣物处理模块的上方,第二衣物处理模块具有循环风道且包括衣物处理筒、过滤组件、换热件和风轮,过滤组件包括多个过滤件,衣物处理筒、过滤组件、换热件和风轮均设于循环风道并在循环风道的导流方向上依次排列。本技术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在确保足够量的热风能够不断循环输送至衣物处理筒内的同时,还可避免热风在循环流动时毛屑流经换热件、风轮以及进入衣物处理筒内,保证第二衣物处理模块的烘干性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技术研发人员:白雅倩,李聪,朱磊,邓德喜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28技术公布日:2024/5/27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5/7068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