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落架前轮转向装置、起落架以及模型飞机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1 16:12:40
本技术涉及模型飞机的,具体涉及一种起落架前轮转向装置、起落架以及模型飞机。
背景技术:
1、飞机起落架是飞机起飞着陆的关键部件,在着陆滑跑过程中,起落架依靠前轮转向装置对前轮进行转弯以及纠偏控制,模型飞机作为一种仿真产品,主要采用转向舵机或者旋转电机等旋转式动力部件来实现前轮的转弯,转弯的极限角度依靠于动力部件自身的角度设置,出于制造成本等方面的考虑,模型飞机的动力部件执行精度往往不高,在多次使用之后容易出现对位不良而发生转向偏差,导致模型飞机容易转弯过度而偏移滑行路线,对此,一些产品会在动力部件的外侧设置挡块来限制其输出端的旋转角度,但在挡块对输出端实施阻挡的过程中,动力部件会发生空转从而存在损坏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起落架前轮转向装置,能够安全且准确地限定前轮的转弯角度。
2、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起落架前轮转向装置的起落架。
3、除此之外,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起落架的模型飞机。
4、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模型飞机的起落架前轮转向装置,包括动力模块、转杆以及转动模块,其中,动力模块包括输出轴;转杆设在动力模块和起落架的前轮装置之间,动力模块能够通过转杆带动前轮装置实现转向;转动模块连接在输出轴与转杆之间,转动模块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过载限位件,输出轴驱动连接第一转动件以用于带动第一转动件转动,第一转动件设有凸起部,第二转动件设有凹陷部;当输出轴在设定角度范围内转动时,凸起部插设于凹陷部以使得第一转动件能够带动第二转动件转动;凸起部包括凸起坡面,凹陷部包括对应于凸起坡面的插接坡面,当输出轴转动到指定角度时,过载限位件限制第二转动件和转杆继续转动,凸起部能够顺沿插接坡面与凹陷部脱离,以使得第一转动件能够相对于第二转动件转动;第二转动件通过过载限位件与转杆连接。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起落架前轮转向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6、当输出轴转动在设定的角度范围内时,凸起部与凹陷部插接,第一转动以此带动第二转动件一同转动,从而将动力模块的旋转动力传递至转杆以及前轮装置,以实现前轮的转向;当输出轴转动到指定角度时,过载限位件对第二转动件和转杆产生限位以限制第二转动件和转杆继续转动,转杆从而无法将旋转动力继续传递至前轮装置,前轮的最大转弯角度得到限制,从而避免了过度转弯;
7、当中,凸起部与凹陷部之间采用坡面式的插接,使得当第二转动件发生限位时,凸起部能够利用凸起坡面与凹陷部的插接坡面发生相对滑动,从而使得第一转动件能够脱离于第二转动件而继续转动,输出轴不至于发生卡顿,进而避免动力模块被烧坏,有利于维护起落架前轮转向装置的整体使用寿命。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转动件还包括盘体和围边,围边围绕盘体的边沿而设置,围边套设在第一转动件上,凹陷部设在盘体面向第一转动件的表面上,凸起部对应地设在第一转动件的表面。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凸起部包括有两个凸起坡面,两个凸起坡面背向设置,且沿围边到盘体的方向彼此靠近并相交以形成坡顶。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凸起坡面为平直面,坡顶沿直线延伸,坡顶的延伸方向相交且垂直于盘体的中心线方向。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转动件还包括轴体,轴体活动地穿设于盘体上预留的安装孔,凸起部设在轴体的端部。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转动模块还包括回弹组件,回弹组件设在第二转动件背离第一转动件的一侧,回弹组件的可回弹方向平行于轴体。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转杆设在第二转动件的外侧,过载限位件包括设在第二转动件外侧壁的拨条,拨条上设有拨动条槽,转杆的端部可滑动地插设于拨动条槽;在第二转动件随第一转动件转动到指定角度时,转杆的端部与拨动条槽的端部抵接。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转杆设在前轮装置的上方,且转杆包括主杆身、辅杆身以及连接体,主杆身和辅杆身均为纵向布置且辅杆身偏置于主杆身,主杆身的底部与前轮装置连接,主杆身的顶部与辅杆身的底部通过连接体连接,辅杆身可滑行地插接在拨动条槽内。
15、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起落架,包括前轮装置以及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起落架前轮转向装置,前轮装置与起落架前轮转向装置连接。
16、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模型飞机,包括机身以及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起落架前轮转向装置,起落架贯穿于机身的前侧底壁,起落架前轮转向装置设在机身的内部,前轮装置设在机身的前侧下方。
17、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起落架以及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模型飞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起落架前轮转向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1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1.起落架前轮转向装置,用于模型飞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前轮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件还包括盘体和围边,所述围边围绕所述盘体的边沿而设置,所述围边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件上,所述凹陷部设在所述盘体面向所述第一转动件的表面上,所述凸起部对应地设在所述第一转动件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落架前轮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包括有两个所述凸起坡面,两个所述凸起坡面背向设置,且沿所述围边到所述盘体的方向彼此靠近并相交以形成坡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落架前轮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坡面为平直面,所述坡顶沿直线延伸,所述坡顶的延伸方向相交且垂直于所述盘体的中心线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落架前轮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还包括轴体,所述轴体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盘体上预留的安装孔,所述凸起部设在所述轴体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落架前轮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模块还包括回弹组件,所述回弹组件设在所述第二转动件背离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一侧,所述回弹组件的可回弹方向平行于所述轴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前轮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设在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外侧,所述过载限位件包括设在所述第二转动件外侧壁的拨条,所述拨条上设有拨动条槽,所述转杆的端部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拨动条槽;在所述第二转动件随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到所述指定角度时,所述转杆的端部与所述拨动条槽的端部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起落架前轮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设在所述前轮装置的上方,且所述转杆包括主杆身、辅杆身以及连接体,所述主杆身和所述辅杆身均为纵向布置且所述辅杆身偏置于所述主杆身,所述主杆身的底部与所述前轮装置连接,所述主杆身的顶部与所述辅杆身的底部通过所述连接体连接,所述辅杆身可滑行地插接在所述拨动条槽内。
9.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装置、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起落架前轮转向装置,所述前轮装置与所述起落架前轮转向装置连接。
10.模型飞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起落架,所述起落架贯穿于所述机身的前侧底壁,所述起落架前轮转向装置设在所述机身的内部,所述前轮装置设在所述机身的前侧下方。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模型飞机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落架前轮转向装置、起落架以及模型飞机,装置包括动力模块、转杆以及转动模块,动力模块的输出轴通过转动模块驱动转杆转动,转杆进而带动前轮装置实现转向。转动模块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过载限位件,第一转动件设有凸起部,第二转动件设有凹陷部,在输出轴转动在设定的角度范围内时,凸起部与凹陷部插接,第一转动以此带动前轮装置转弯;当输出轴转动到指定角度时,过载限位件以限制第二转动件和转杆继续转动,而凸起部与凹陷部采用坡面式插接,第二转动件限位时,凸起部与凹陷部相对滑动,使得第一转动件能够脱离于第二转动件而继续转动,输出轴不至于发生卡顿,避免动力模块烧坏。技术研发人员:侯志坤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正泽模型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817技术公布日:2024/4/24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5/7809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