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工件装配产线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6-20 16:33:06
本技术涉及工件成型组装焊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精度工件装配产线。
背景技术:
1、工件装配焊接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件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过程。在工件装配焊接中,工件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装配精度,尤其在多个工件进行共同组装焊接时,它要求每个工件的装配精度都在误差范围之内,以确保整体的保焊接质量。如在多个工件的装配过程中,便需要对各工件首先进行定位和固定,以确保它们不会在焊接过程中移动或错位,在部分结构极其复杂的结构也会在组装后先进行点焊定位,再整体焊接。
2、而在上述的工件装配焊接过程中,最为困难的其实就是多个工件的装配定位问题,尤其是一些复杂度高的空间零件,其各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难以控制固定,导致焊接的操作困难。参照图1,如在相关技术中给出了以下的一种工件,其主要采用多个板材组装焊接而成,包括一个水平设置的第一板01,竖直对称成型于第一板相对两侧的第二板02。其中,第一板01包括底部的水平部011以及分别位于水平部011两端并向上翘起的倾斜部012,两倾斜部012的背离端均水平延伸并竖直成型有通孔013,第二板02沿第一板01的长度方向底面贴合的焊接固定于第一板01上侧,针对此类工件的焊接,由于板材较薄,且第一板01、第二板02的形状相对特殊,便使得在工件组装焊接时,就会面临如何避免第一板01与第二板01固定时产生压持变形,第二板02与第一板01接触面小,定位稳定性差等多方面的装配问题。
3、为此亟需提供一种新的工件装配方案,以降低装配难度,保证工件的焊接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能够解决背景技术中问题,降低工件的装配精度,保证工件的焊接精度,本技术提供一种高精度工件装配产线。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精度工件装配产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高精度工件装配产线,包括:
4、第一底座,上侧水平成型有凹陷定位部,用于承载第一板的水平部,并抵触水平部的相对两侧;
5、两第一端座,对称倾斜的设置于第一底座的相对两端,用于承载第一板的倾斜部;
6、两第一侧架,可相对运动的设置于第一底座的相对侧,两所述第一侧架的相对侧均设置有第二磁吸板,用于吸附第二板;
7、压持部件,设置于任一第一侧架的两端,所述压持架能够压持于两第二板上侧边,以使两第二板下侧边压持于第一板的上表面。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作业时,将第一板置于第一底座上侧,使第一板的水平部平放于第一底座的凹陷定位部,并实现第一板相对两侧的抵接,完成第一板的水平部定位,同时,第一板的两倾斜部,可以置于两第一端座上,通过两第一端座承接两第一板的倾斜部,保证两第一板倾斜部的倾斜度,然后通过两第一侧架分别通过两第二磁吸板吸附两第二板,使两第二板保持竖直状态,再通过两第一侧架相对运动,即可将两第二板推动至第一板的上侧,设置的吸附板则可以保证两第二板的位置精准度,最后,通过压持部件,可以对两第二板的上侧施加压力,保持第二板下侧边与第一板的上表面紧密贴合,以实现第一板与第二板的稳定定位,在此情况下,即可对第一板与第二板进行焊接,即降低了工件的装配定位难度,又提高了工件的装配定位精度,保证工件后续的焊接精度,提高焊接质量。
9、可选的,还包括:
10、两第二端座,对称设置于两第一端座的背离侧;
11、两锥台,分别竖直活动的设置于两第二端座;
12、两所述锥台上升能插设于第一板两端的通孔内,并抵触于两通孔背离侧。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第一板的水平部置于第一底座,将第一板的两倾斜部置于两第一端座后,可通过两锥台上升,能够使两锥台分别插设于第一板两端的通孔内,并通过锥台的锥面抵触两通孔的背离侧,实现对第一板的拉持,避免第一板自身产生弯曲,进一步的避免了第一板焊接过程产生的弯曲应力影响到焊接质量。
14、可选的,还包括:
15、两第一端架,分别固定于第一底座的相对两端,两所述第一端座的相近端均铰接于第一端架;
16、两调节缸,分别铰接于两第一端架与对应的第一端座之间。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两调节缸带动两第一端座相对转动,从而适应第一板的倾斜角度,以保证第一板的精准定位。
18、可选的,所述第一端座的上侧均设置有第一磁吸板,用于吸附第一板的倾斜部。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第一磁吸板能够对第一板的两倾斜部进行吸附,以保证第一板的两倾斜部紧密的贴合于第一板的两倾斜部,便于第一板两端的定位。
20、可选的,还包括:
21、两第二端架,分别固定于两第一端座的背离端,两所述第二端座相对运动的设置于两第二端架;
22、两第二电机,分别固定高于两第二端架背离端;
23、两调距螺杆,分别固定于两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两第二端座分别螺纹连接,用于驱动两第二端座相对或背离运动。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两调距螺杆,能够带动两第二端座分别相对或背离运动,以进一步的调节两锥台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一板上两通孔相对侧壁的支撑。
25、可选的,还包括:
26、两侧板,分别竖直滑移的设置于两侧架的相对侧,所述第二磁吸板分别设置于两侧板;
27、高度调节元件,分别固定于两侧架,用于调节两侧板的高度。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位于两侧板上的第二磁吸板能够对两第二板进行吸附,以便于带动两第二板同步移动,而设置的两侧板能够竖直运动,可以在将两第二板置于两第一板上侧时,首先抬高两第二板,运动至第一板的两侧上侧,然后再通过两侧板下降,实现驱动两第二板压持于底板的上表面两侧。
29、可选的,所述压持部件包括:
30、压持架,固定于第一侧架;
31、压持座,沿第一侧架的运动方向活动设置于压持架;
32、压持杆,连接于压持座,所述压持杆的长度方向沿压持座的滑移方向设置。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板竖直置于第一板表面的相对两侧后,通过压持座带动压持杆滑移,即可使压持杆压持于第二板的上侧边,以使第二板下侧紧密的抵接于第一板上表面,进而保证第一板与第二板定位。
34、可选的,所述压持部件还包括:
35、压持缸,固定于压持座,所述压持缸的伸缩杆朝下设置,所述压持杆中部固定于压持缸的伸缩杆。
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持座带动压持杆运动至两定第二板上侧后,压持缸带动伸缩杆延伸,即可推动压持杆压紧与第二板的上侧,以实现第二板与第一板的紧密抵接,保证第一板与第二板的精准定位。
37、可选的,所述第一底座包括:
38、底台,水平设置;
39、两定位板,相对运动的设置于底台两侧,两所述定位板的上侧高于底台的上侧;
40、两推动部件,用于推动两定位板相对或背离运动。
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作业时,将第一板的水平部置于底台的上侧,然后通过两推动部件推动两定位板相近运动,即可抵触于第一板的相对两侧,从而实现第一板的水平部在第一底座定位,即底台的上侧与两定位板之间则为用于定位第一板的凹陷定位部。
42、可选的,两所述定位板的上侧均固定有水平设置的压板,用于压持底台上第一板的水平部上侧。
4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推动两定位板相近运动至抵触于第一板的相对两侧时,压板也将压持与第一板水平部上表面,进一步的保证第一板的精准定位。
4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45、1.作业时,将第一板置于第一底座上侧,使第一板的水平部平放于第一底座的凹陷定位部,并实现第一板相对两侧的抵接,完成第一板的水平部定位,同时,第一板的两倾斜部,可以置于两第一端座上,通过两第一端座承接两第一板的倾斜部,保证两第一板倾斜部的倾斜度,然后通过两第一侧架分别通过两第二磁吸板吸附两第二板,使两第二板保持竖直状态,再通过两第一侧架相对运动,即可将两第二板推动至第一板的上侧,设置的吸附板则可以保证两第二板的位置精准度,最后,通过压持部件,可以对两第二板的上侧施加压力,保持第二板下侧边与第一板的上表面紧密贴合,以实现第一板与第二板的稳定定位,在此情况下,即可对第一板与第二板进行焊接,既降低了工件的装配定位难度,又提高了工件的装配定位精度,保证工件后续的焊接精度,提高焊接质量。
46、2.在将第一板的水平部置于第一底座,将第一板的两倾斜部置于两第一端座后,可通过两锥台上升,能够使两锥台分别插设于第一板两端的通孔内,并通过锥台的锥面抵触两通孔的背离侧,实现对第一板的拉持,避免第一板自身产生弯曲,进一步的避免了第一板焊接过程产生的弯曲应力影响到焊接质量。
47、3.设置的第一磁吸板能够对第一板的两倾斜部进行吸附,以保证第一板的两倾斜部紧密的贴合于第一板的两倾斜部,便于第一板两端的定位。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8/1374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