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摄影电影,光学设备的制造及其处理,应用技术 > 光学模组的制作方法  >  正文

光学模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6-21 12:23:26

本公开涉及一种光学模组,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缓冲元件的光学模组。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皆具有照相或录影的功能。透过设置于电子装置上的摄像模组,使用者可以操作电子装置来提取各式各样的照片。

2、现今的电子装置的设计不断地朝向微型化的趋势发展,使得摄像模组的各种元件或其结构也必须不断地缩小,以达成微型化的目的。一般而言,摄像模组中的驱动机构可具有一镜头承载件,配置以承载一镜头,并且驱动机构可具有自动对焦(auto focusing)或光学防手震(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的功能。然而,现有的驱动机构虽可达成前述照相或录影的功能,但仍无法满足所有需求。

3、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可以同时执行自动对焦、光学防手震并且可达成微型化的摄像模组,便是现今值得探讨与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光学模组,包括一活动部、一固定组件以及一电路组件。活动部配置以连接于一光学元件。活动部可相对于固定组件运动。电路组件具有一第一可挠性结构,用以连接于一外部电路。活动部连接于电路组件的一部分,并且光学模组还包括一缓冲组件,对应于电路组件。

2、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缓冲组件包括一第一缓冲元件,对应于第一可挠性结构。第一缓冲元件直接接触第一可挠性结构的一第一延伸部,并且第一延伸部具有板状结构。第一缓冲元件直接接触第一延伸部的一第一边缘。第一缓冲元件直接接触第一延伸部的一第一表面。第一缓冲元件直接接触第一延伸部的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面朝不同方向。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面朝相反方向。第一缓冲元件直接接触固定组件。第一缓冲元件位于固定组件的一第一转折部。固定组件的一第一顶部经由第一转折部连接于固定组件的一第一侧部。第一缓冲元件直接接触第一顶部的一第一顶部表面。第一缓冲元件直接接触第一侧部的一第一侧部表面。第一顶部表面与第一侧部表面面朝不同方向。

3、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第一表面与第一侧部表面互相不平行。第一延伸部还包括一第二边缘,平行于第一边缘。第一边缘与第一侧部表面的最短距离不同于第二边缘与第一侧部表面的最短距离。第一表面与第一顶部表面互相不垂直。

4、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第一可挠性结构的一第一端部以及一第二端部分别固定地连接活动部以及外部电路,并且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之间定义一第一路径。第一缓冲元件的中心位于一第一设置部,第一设置部与第一端部之间定义一第一距离,并且第一设置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定义一第二距离。第一距离的长度不同于第二距离的长度。第一距离的长度小于第二距离的长度。

5、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缓冲组件包括一第二缓冲元件,对应于第一可挠性结构。第二缓冲元件直接接触第一延伸部。第二缓冲元件直接接触第一边缘。第二缓冲元件直接接触第一表面。第二缓冲元件直接接触第二表面。第二缓冲元件直接接触固定组件。第二缓冲元件位于第一转折部。第二缓冲元件直接接触第一顶部表面。第二缓冲元件直接接触第一侧部表面。第二缓冲元件的中心位于一第二设置部,并且第二设置部与第一端部之间定义一第三距离。第三距离的长度不同于第一距离的长度。第三距离大于第一距离。

6、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缓冲组件包括一第三缓冲元件,对应于第一可挠性结构。第三缓冲元件直接接触第一延伸部。第三缓冲元件直接接触第一边缘。第三缓冲元件直接接触第一表面。第三缓冲元件直接接触第二表面。第三缓冲元件直接接触固定组件。第三缓冲元件位于第一转折部。第三缓冲元件直接接触第一顶部表面。第三缓冲元件直接接触第一侧部表面。第三缓冲元件的中心位于一第三设置部,并且第三设置部与第一端部之间定义一第四距离。第四距离的长度不同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的长度。第四距离大于第一距离以及第三距离。第一路径具有一路径中心,并且路径中心位于第三设置部以及第一设置部之间。第二设置部与路径中心之间的一第五距离不同于第三设置部与路径中心之间的一第六距离。第五距离大于第六距离。当沿着一第一轴向观察时,第三缓冲元件设置于固定组件的一角落。第一缓冲元件的弹性系数小于第二缓冲元件的弹性系数。第二缓冲元件的弹性系数小于第三缓冲元件的弹性系数。

7、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第一可挠性结构还具有一第二延伸部,连接于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与第一延伸部沿着不同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由第一延伸部弯折而成。当沿着第一轴向观察时,第一延伸部以及第二延伸部形成的夹角大于90度。第二延伸部连接于第一延伸部的一第一弯折处。第三缓冲元件设置于第一弯折处。第三缓冲元件直接接触第二延伸部的一第三表面以及一第四表面。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面朝相反方向。缓冲组件还包括一第四缓冲元件,设置于第一表面。第四缓冲元件不接触第一顶部表面。第四缓冲元件选择地接触第一侧部表面。电路组件还具有一基部,并且第一延伸部由基部延伸而出。当沿着一第二轴向观察时,第四缓冲元件位于第一缓冲元件以及基部之间。第二轴向垂直于第一轴向。缓冲组件还包括一第五缓冲元件,设置于第二表面。第五缓冲元件不接触第一顶部表面。第五缓冲元件配置以接触光学模组的一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一外壳。

8、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电路组件还具有一第二可挠性结构,电性连接于外部电路。第一可挠性结构与第二可挠性结构具有对称结构。缓冲组件还包括一第六缓冲元件、一第七缓冲元件以及一第八缓冲元件。第六缓冲元件、第七缓冲元件以及第八缓冲元件设置于第二可挠性结构的一第三延伸部。第三延伸部具有板状结构,由基部延伸而出。第六缓冲元件、第七缓冲元件以及第八缓冲元件的设置位置对应于第一缓冲元件、第二缓冲元件以及第三缓冲元件的设置位置。第二可挠性结构还具有一第四延伸部,连接于第三延伸部。第四延伸部与第三延伸部沿着不同方向延伸。当沿着第一轴向观察时,第三延伸部以及第四延伸部形成的夹角小于90度。缓冲组件还包括一第九缓冲元件以及一第十缓冲元件,设置于第三延伸部。第九缓冲元件以及第十缓冲元件的设置位置对应于第四缓冲元件以及第五缓冲元件的设置位置。当沿着第一轴向观察时,第九缓冲元件以及第十缓冲元件对称于第四缓冲元件以及第五缓冲元件。

9、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电路组件还具有一基部,并且第一延伸部由基部延伸而出。光学模组还包括一第一电子元件。光学元件以及第一电子元件设置于基部上并且电性连接于电路组件。缓冲组件还包括一第一基部缓冲件,设置于第一电子元件上。第一电子元件包括一感测器。光学模组还包括一第二电子元件以及一第三电子元件。第二电子元件以及第三电子元件设置于基部上并且电性连接于电路组件。第二电子元件以及第三电子元件包括电容、电感、集成电路芯片的至少其中一者。缓冲组件还包括一第二基部缓冲件以及一第三基部缓冲件,分别设置于第二电子元件以及第三电子元件上。基部上还设置有一金属凸出部。缓冲组件还包括一第四基部缓冲件,设置于金属凸出部上。第四基部缓冲件的弹性系数不同于第一基部缓冲件、第二基部缓冲件或第三基部缓冲件的弹性系数。当沿着第一轴向观察时,基部具有矩形结构。当沿着第一轴向观察时,第一电子元件、第二电子元件、第三电子元件以及金属凸出部设置于矩形结构的四个角落。当沿着第一轴向观察时,第一电子元件、第二电子元件、第三电子元件以及金属凸出部环绕光学元件。当沿着第一轴向观察时,第二电子元件对称于第三电子元件。

10、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固定组件具有一第一固定座以及一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固定地连接于第二固定座。光学模组还包括一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固定地设置于第一固定座内。光学模组还包括一驱动组件,连接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并且驱动组件配置以驱动活动部以及光学元件相对于固定组件以及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运动。驱动组件包括形状记忆合金。活动部连接于电路组件的一基部以及驱动组件之间。第一可挠性结构连接于基部以及外部电路之间。当驱动组件驱动活动部运动时,活动部带动基部以及第一可挠性结构的一部分相对于固定组件运动。

11、本公开提供一种光学模组,包括一活动部、一固定组件、一驱动组件以及一电路组件。活动部是连接于电路组件的一部分,并且驱动组件是配置以驱动活动部以及电路组件的一部分相对于固定组件运动。再者,光学模组可还包括一缓冲组件,对应于电路组件。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组件具有一第一可挠性结构以及一第二可挠性结构,并且缓冲组件可包括多个缓冲元件,设置于第一可挠性结构以及第二可挠性结构上,并且这些缓冲元件同时接触固定组件的一部分。

13、上述公开中的一个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4、本公开实施例的光学模组,基于缓冲元件的配置,不仅可以保护电路组件的可挠性结构,并且也可以同时降低光学模组在作动时产生的不必要的振动,以达到更好的成像效果。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8/2705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