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6-21 12:29:00
本申请涉及显示,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在显示技术中,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mini-led)因其亮度高,色域广,信赖性高,长寿命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于工控,车载甚至是消费等领域中。但mini-led在显示时存在光晕,影响视效。
2、相关技术中,通过设置聚合物扩散膜增加光线均匀性。而相关技术中的聚合物扩散膜中的电极层完全覆盖其衬底基板,仅能对整体的均匀性进行统一调整,无法在分区边界进行补偿,难以弱化光晕,致使透过的光线的均匀性仍然较差,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聚合物扩散膜仅能对整体的均匀性进行统一调整,无法在分区边界进行补偿,难以弱化光晕,致使透过的光线的均匀性仍然较差,而影响显示效果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位于背板上的发光组件以及位于发光组件出光侧的扩散板,扩散板包括第一基板、与第一基板对置的第二基板以及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聚合物分散液晶分子;
3、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和位于第一衬底基板出光侧的第一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子区域,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和位于第二衬底基板入光侧的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的不同子区域与对应的第二电极层产生不同的电压,以使不同区域的聚合物分散液晶分子的旋转角度不同。
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层的多个子区域间隔设置于第一衬底基板的出光侧。
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还包括多个凸起,凸起间隔分布于第一衬底基板出光侧,第一电极层的多个子区域连续设置于凸起和第一衬底基板的出光侧。
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还包括多个凸起,凸起间隔分布于第一衬底基板出光侧,第一电极层的多个子区域间隔设置于凸起和/或第一衬底基板的出光侧。
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层的多个子区域以凸起中心为圆点,间隔环绕设置于凸起和/或第一衬底基板的出光侧。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凸起的形状为圆台。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凸起的形状为半球体。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棱镜层、复合层、下扩散层、匀光膜,棱镜层、复合层、下扩散层、匀光膜依次位于扩散板的入光侧。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棱镜层和复合层,棱镜层、复合层位于两个扩散板之间。
12、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13、如第一方面的背光模组;和
14、显示面板,位于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1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包括背板、位于背板上的发光组件以及位于发光组件出光侧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扩散板包括第一基板、与第一基板对置的第二基板以及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聚合物分散液晶分子;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和位于第一衬底基板出光侧的第一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子区域,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和位于第二衬底基板入光侧的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的不同子区域与对应的第二电极层产生不同的电压,以使不同区域的聚合物分散液晶分子的旋转角度不同。本申请通过在第一衬底基板出光侧第一电极层设置多个子区域,改变不同区域的电压,以使不同区域的聚合物分散液晶分子的旋转角度不同,改变不同区域的雾度,进而实现不同区域雾度的动态调节,以对光晕区进行光学补偿,增加透过光线的均匀性,提升视效。
技术特征: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位于所述背板上的发光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发光组件出光侧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对置的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聚合物分散液晶分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多个子区域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出光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多个凸起,所述凸起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出光侧,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多个子区域连续设置于所述凸起和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出光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多个凸起,所述凸起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出光侧,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多个子区域间隔设置于所述凸起和/或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出光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多个子区域以所述凸起中心为圆点,间隔环绕设置于所述凸起和/或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出光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形状为圆台。
7.根据权利要求3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形状为半球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棱镜层、复合层、下扩散层、匀光膜,所述棱镜层、所述复合层、所述下扩散层、所述匀光膜依次位于所述扩散板的入光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棱镜层和复合层,所述棱镜层、所述复合层位于两个所述扩散板之间。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扩散板,扩散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聚合物分散液晶分子;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和位于第一衬底基板出光侧的第一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子区域,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和位于第二衬底基板入光侧的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的不同子区域与对应的第二电极层产生不同的电压,以使不同区域的聚合物分散液晶分子的旋转角度不同。本申请通过在第一衬底基板出光侧第一电极层设置多个子区域,改变不同区域的电压,以使不同区域的聚合物分散液晶分子的旋转角度不同,实现不同区域雾度的动态调节,以对光晕区进行光学补偿,增加透过光线的均匀性,提升视效。技术研发人员:周婷,李静,黄敏,黄添钧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2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8/2740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